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测量η实验中对小球和液体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导出了小球在液体中下落的运动方程,并从理论上指出了测量粘滞系数实验中应怎样选取小球和液体以提高η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张林 《广西物理》2014,(3):22-25
针对在"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实验中,小球在液体中开始匀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置很难判定,我们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虚拟现实(VR)工具箱制作了"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演示实验,对蓖麻油中小球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动态的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结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利用斯托克斯公式对小球从不同高度h下落进入液体中的初速度v0与达到匀速运动时的平衡时间t0和运动距离s0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推导,给出了不同高度h下的平衡时间t0和运动距离s0的公式和曲线.  相似文献   

4.
用落球法测量η实验中小球下落速度的辨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兆钧 《物理实验》1995,15(5):199-200
用落球法测量η实验中小球下落速度的辨析张兆钧(西安交通大学物理系710049)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有多种方法,落球法是其中一种.它适用于粘度较大,有一定透明度的液体,这种方法需要测量小球在盛有液体的圆管内匀速铅直下落时的速度.由于小球在下落运动时,受到...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摆的阻尼振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方案来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对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以空气、水和菜籽油作为被测对象进行了实验,测出常温下空气、水和菜籽油的粘滞系数分别为8.78×10-4Pa·s、2.30×10-2Pa·s和1.06×10-1Pa·s.该方案既可解决“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的不足,也可以生动直观地显示液体的粘滞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当重力、浮力和阻力三力达到平衡时,小球匀速下落。对于不同的液体,小球达到匀速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并不相等,如果小球未达到匀速就开始计时,测量结果误差将会很大。如果液体粘滞系数太小,斯托克斯公式就不成立了,需要做一个修正。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出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斯托克斯定律及其修正项的适用范围,讨论了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液体粘滞系数和落球直径对雷诺数的影响,从理论上给出了实验中落球进入液体后匀速运动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将MUJ-ⅢA 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的测量加速度的功能,应用于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来确定砝码在何处进入匀速段, 同时测出砝码作匀速运动相应的时间, 使实验测量的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将传统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改为升球法进行试验,很好地控制小球上升匀速段,提高精度;同时配以激光光电计时器计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准。另外,本套装置中配设水循环系统,室温和变温下的液体粘滞系数均可测量。  相似文献   

10.
测液体粘滞系数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镭 《物理实验》1989,9(6):241-242
一、前言目前,在高校普物实验中,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一般来讲是必做的,测量方法也有多种。本文介绍用阿特武德机测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际上,这是落球法的推广。该法原理清楚,实验装置较为简单,并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11.
树华 《物理》2004,33(5):371-371
比利时的物理学家使用高速摄像机首次观察到液体中“反气泡”的形成、运动和崩溃过程(DorboloSetal.NewJ.Phys .,2 0 0 4 ,5 :1 61 ) .众所周知,气泡是一球形的液体薄膜,里面包着空气,外面又被空气包围着.而反气泡,顾名思义,则是一球形的空气壳,里面包着液体,外面又为液体所包围.在液体中气泡会升到液面上来,而反气泡则沉到液体底部.比利时Liege大学的StephaneDorbolo等缓慢地将肥皂水倒入一个装有同样肥皂水的玻璃容器中.他们观察到在液面下产生了一注液体小球,然后,这注小球破裂成一系列反气泡.反气泡存在了两分钟之久.反气泡崩溃的方…  相似文献   

12.
郑泽龙 《物理实验》2000,20(11):38-38,40
将气轨与粘度计相结合,利用气轨的测速仪测量粘度计砝码匀速下降的速度,以测量液体粘滞系数,该方法既减小了计时误差,又可准确判断系统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利用Scratch软件实现了对"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实验的演示与仿真,对实验中小球从静止下落过渡到匀速运动状态这一较复杂的微小变化过程进行了完整演示,同时给出了小球运动速度、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树华 《物理》2004,33(5):371-371
比利时的物理学家使用高速摄像机首次观察到液体中“反气泡”的形成、运动和崩溃过程(DorboloSetal.NewJ.Phys .,2 0 0 4 ,5 :1 61 ) .众所周知,气泡是一球形的液体薄膜,里面包着空气,外面又被空气包围着.而反气泡,顾名思义,则是一球形的空气壳,里面包着液体,外面又为液体所包围.在液体中气泡会升到液面上来,而反气泡则沉到液体底部.比利时Liege大学的StephaneDorbolo等缓慢地将肥皂水倒入一个装有同样肥皂水的玻璃容器中.他们观察到在液面下产生了一注液体小球,然后,这注小球破裂成一系列反气泡.反气泡存在了两分钟之久.反气泡崩溃的方…  相似文献   

15.
用落球法测液体粘度计时起点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忠志  简家文 《大学物理》2001,20(7):26-27,29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了小球到达终极速度半,小球的运动距离与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理论上对计时起点的确定给予了证明,并讨论了小球半径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6.
自然循环型气液固三相流载气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表Cs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含量vol.%dp固体颗粒直径mmde实验段当量直径mmh表面传热系数kw/m2Kk液体导热率W/mKq热通量kw/m2r液体汽化潜热kJ/kgTw加热壁面温度℃ug载气表现速度mm/sul循环液速m/sρg载气的密度kg/m3ρl液体的密度kg/m3ρs固体颗粒的密度kg/m3μg气相粘度mPa·sμl液相粘度mPa·sBo沸腾准数Nu努塞尔准数Reg载气雷诺数Rel液体雷诺数沸腾与蒸发装置内换热壁面上的结垢与结疤是降低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换热装置的防垢抗垢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固体颗粒引入换热器的加热管内,形成流化床换热…  相似文献   

17.
展延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展延法是在物理实验中常常采用,然而却没有明确提出的概念。例如: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为了提高周期T、的有效数字位数而采用的展延(或积累)周期的方法,在金属线胀系数α的测定中,为了提高α的有效数字位数而采用的适当增加金属杆长的方法;在斯托克斯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η的实验中,为了降低小球下落速度的相对误差而适当增加测试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友仁  闫秀莲 《物理实验》1997,17(6):247-248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气垫导轨的测量大都忽略了滑块的运动阻力.但事实上,滑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往往会给结果带来较大误差.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空气粘滞阻力.本文从这一事实出发,通过求解滑块的运动方程,推导出测量空气粘滞系数7的实验公式.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将气轨的一端垫高h,令滑块从人端自由下滑.滑块在运动过程中除了受到下滑力mgsino作用外,还要受到阻力的作用,假定其大小为则滑块的运动方程为由此可得其中t—0时,v—v。,q—a/。v。、v分别为沿块通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t为滑块经过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所用的时…  相似文献   

19.
陈玺君 《物理通报》2018,37(1):48-52
利用理论研究与“ 仿真物理实验室”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竖直平面内的“ 轻绳模型”这一重 要的单轨道模型问题, 分析了小球速度、 加速度图像和规律, 研究得到了小球不能完成完整圆周运动的初速度条件; 小球做完整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初速度条件; 小球沿圆弧“ 轨道”返回的初速度条件; 小球离开圆弧“ 轨道”做 斜抛运动的最低点初速度条件以及斜抛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阐述了小球从最低点水平方向出发经圆弧上某点 斜抛运动后能返回初始点的初速度条件; 并给出落点在最低点( 出发点)左右两侧侧圆弧上的初速度条件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液体夹心法热导率测量技术,采用CHBr3液体作为夹心材料实现了样品/窗口界面的理想接触,并将动载荷作用下的夹心法高压热导率实验测量压力下限拓展至40GPa,为绝缘介电晶体高温高压热导率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利用平面碰撞和DPS测试技术,结合液体夹心法实测了LiF单晶高压热导率数据,对现有热导率理论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在γ/γ0=(ρ0/ρ)2时,修正后的Roufosse理论公式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这一研究结果为非透明材料冲击波温度测量中的热传导修正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