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不同采样法对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少坤  卢惠琳 《淮海医药》2003,21(3):225-226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采摘样本方法对浸泡消毒后的腹腔镜器械进行培养结果分析。方法 把 11种腹腔镜器械浸泡 2 %戊二醛 10 h后分别采取无菌棉拭子蘸肉汤后反复涂擦器械、关节及内腔 5遍 (涂擦法 )以及将器械前端关节直接浸入 10 m l的无菌肉汤试管内反复活动关节 2 0遍 (浸泡法 )。结果 直接涂擦组对 11件器械进行 30次采样 (共 330回 )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肉汤浸泡采样组只有 32 4份培养结果阴性 ,6份培养结果阳性 ,阳性1.8%。结论 直接涂擦组采摘的样本其培养结果并不完全反映腹腔镜器械的整体灭菌水平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我们在沙门氏菌监测工作中,从台江乡曙光村食品营业员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出昌兰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用肛拭子自肛门直接采粪便,置SF肉汤增菌18小时,划线接种于SS琼脂皿上。37℃培养18~24小时,挑取可疑菌落接种KI-LM琼脂,挑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调查对象为医院病区内桌(台)面、门把手、地面和病历夹。1.2 培养基 7.5%氯化钠肉汤、葡萄球菌选择性琼脂平板。1.3 药敏纸片 10种抗生素药敏纸片(上海医学化验所生产)。2 方法2.1 用浸有7.5%氯化钠肉汤的棉拭子在被检物表面上任意涂沫后,无菌操作下置入肉汤采样管内,37℃条件下增菌培养24h后,分区划线分离于葡萄球菌选择性平板上,置37℃培养24h,挑取典型菌落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4.
最初从台湾家养猪中所分离[A/猪/台湾/7251/70(H3 N2)]的鸡胚传两代A/香港流感毒株,大约1×10~4EID_(50)(鸡胚感染剂量),给5头3个月龄猪鼻内滴注。在感染前后3、5、7、9、11、13和15天,采取了鼻拭子。每个拭子被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2毫升肉汤中经薄膜滤器过滤后接种于10日龄鸡胚尿囊,在33.5℃孵化40—44小时。用鸡红血球血凝法,检查尿囊液存在的病毒。用相应标准抗血清的血凝抑制(HI)方法,鉴定分离的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冰冻(-20℃)保存对M-H肉汤培养基的质量效果及有效期。方法:将预先制好并经灭菌后的M-H肉汤培养基置于-20℃保存,在1月、3月、6月、1年、2年后取出,隔水加热或37℃恒温水箱30分钟,用质控菌株做质量鉴定。结果:无菌试验都合格,用标准质控菌株来鉴定各期限冰冻保存的M-H肉汤培养基的质量,均与新鲜时一致,均符合质量控制鉴定标准。结论:冰冻保存不影响M-H肉汤培养基的质量,该保存法适用于基层医院,为商品化批量生产提供了长期保存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中有时手术器械可从手术台上坠落而需紧急消毒,通常可用特殊器械液或3%碘酊浸泡消毒。为比较两种消毒法的效果,将手术止血钳和剪刀分别用这两种消毒液各消毒10次,并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均无细菌生长,证明两种消毒液效果均可靠。但特殊器械液须浸泡30min,而3%碘酊只须5~10min;而且碘酊用后挥发甚少,还可回收做碘酒棉球。因此,3%碘酒最适宜用于应急器械的消毒。  相似文献   

7.
高继寿 《云南医药》1990,11(4):213-214
1980年以来在菌痢流行季节对我县原志贺氏1型暴发地区,进行了病原分离和抗药性监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材料:1.标本:用棉拭子取痢疾,腹泻病人及部分健康检查者的大便或肛拭子共4348份,放卡尔—布莱培养基检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省医院内感染情况,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对保定市两所医院常用医疗器械和物品,以RIA法进行了一次性检测。材料和方法 1.标本:分别采自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金属物品用灭菌生理盐水棉拭子反复擦抹玻璃器械、针头、针炙针用1ml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后装入无菌试管内,-20℃冻存。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医院内污染情况,我们对某院部分科室的诊疗器械和各种物品253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对某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和各种物品的表面随机采样,样本共253份。另采消毒后诊疗器械样本80份作对照。二、检测方法用蘸有磷酸盐缓冲液(pH7.4)棉拭子,在科室的医疗器械、门把、病床、操作台、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肛拭子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 酸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3种来源的标本同期进行 SARS-CoV-2核酸检测。分析3种标本类型的病毒核酸阳性率及肛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时痰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中 病毒核酸检出情况。结果 共收集50例COVID-19患者的156份样本,其中痰液标本41份,检出SARS-CoV-2阳性 8份(19.5%);咽拭子标本55份,检出SARS-CoV-2阳性6份(10.9%);肛拭子标本60份,检出SARS-CoV-2阳性11份 (18.3%)。50例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病毒核酸阳性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核酸检测阳性分别有8例 (19.5%)、6例(12.0%)和10例(20.0%)。10例肛拭子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显示9例为阴性。结 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肛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较咽拭子和痰液标本检出率稍高。患者恢复期的 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连续检测阴性时,应考虑添加肛拭子检测作为出院或者隔离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江婷  江榕  陈辉 《江西医药》2021,56(2):154-155,177
目的 探讨如何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涉及的污染器械、物品、器具.方法 对使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污染器械、器具、物品后采取现场预处理、密闭转运,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消毒、清洗、再消毒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结果 预处理累计2132件金属器械;1641件护目镜、防护面罩,抽样360件,其中初次检测不合格28件,抽样不合格率为7.8%,二次检测不合格3件,不合格率为0.08%,重新处理后采用拭子定量表面检测,未检测出冠状病毒.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用器械后积极的对复用器械进行预处理,标记醒目字样专人、专用密闭箱、专车接收转运,处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个人防护,在专门的区域清洗,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清洗、再消毒、初检、复检原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4年12月对癌肿患者施行51例次放射介入法,初步疗效显著,未发现一例并发症,现就放射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报告如下:1 术前准备1.1物品的准备(1)介入治疗包一个(高压灭菌后备用),(2)经皮穿刺针,(3)导管、导丝,(4)三通管一个。上述器械均需用器械灭菌液浸泡1小时以上,使用前用等渗盐水多次冲洗,将导管内的器械液冲洗干净。1.2药品的准备(1)常规药物:76%的复方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1999~2001年连续3年对江津市各级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及1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监督监测。1对象与方法1 1监测对象:全市市直属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316家,村卫生所397家,个体诊所674家。1 2监测方法及项目:根据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1次性医疗用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无菌器械保存液、灭菌器械、环境空气7类样品进行无菌试验和需厌氧菌检测,其中1项有菌生长,均为不合格。2结果2 1将四级医疗机构3年的检测合格率进行比较见表1。四级医疗单位检测合…  相似文献   

14.
戊二醛对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戊二醛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 ,对口腔科使用 2 %戊二醛浓度及其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使用 4d内的戊二醛及其消毒器械的生物学监测均合格。使用 4、5、7、14d的戊二醛有效浓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 10 0 %、95 1%、90 2 %、46 7%。结论 :戊二醛是较为理想的口腔器械消毒剂 ,应加强管理 ,减少污染 ,建立定期更换制度 ,使用时间不宜超过 7d。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毒技术规范>[1]2002版规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做无菌检验试验[2-3]中,有三种样本制作的方法:①一次性医疗用品经洗脱后用洗脱液接种培养基,做无菌检验试验.②将小件样本或剪取样本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中,做无菌检验试验.③用无菌棉拭子沾取洗脱液涂抹擦拭一次性医疗用品,将棉拭子投入培养基中,做无菌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16.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兴健 《医药世界》2010,(10):1262-1262,1265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方法将口腔科器械用WXD-650A微波快速灭菌后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灭菌效果良好,口腔科器械微波灭菌最佳时间为5min;灭菌后可有效保存3d。结论达到了口腔科器械严格消毒灭菌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和分析,评价灭菌效果。方法对200锅次显微器械进行化学和生物学监测,并按操作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锅次。对照组将显微器械裸露并直接放置在托盘上进行灭菌消毒;3M化学指示卡没有固定摆放位置;灭菌后由操作者单人观察指示卡结果;灭菌结果出现监测不合格。观察组在分析了对照组灭菌监测不合格原因后,采取将显微器械放置在专用盒并再放置在托盘上进行灭菌;3M化学指示卡摆放在盒子的固定位置;灭菌后由2人检查核对指示卡等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两组的化学和生物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100锅次灭菌器械中发现3M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匀5次及不变色2次,生物培养指示剂监测不合格2次;观察组100锅次灭菌器械中均无发现3M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匀及不变色和生物培养指示剂监测不合格的情况(P0.01)。结论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时必须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灭菌过程中的查对制度,定期对灭菌器械进行保养维护,做好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工作,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从而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医院的医疗器械和用具造成的疾病传播已受到人们重视.氧气湿化瓶的污染调查、隔离鞋的污染调查、血压计袖带的细菌学监测等在国内已先后有报道,关于病历夹的染菌情况还未见报道.本文对我院部分病历夹进行了染菌调查,并用0.5%“84”消毒液做了消毒前后比较,现报道如下:1 调查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法.首先将未作消毒处理的病历夹取样.然后将病历夹用0.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凉于取样.取样时注意无菌技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  相似文献   

20.
提高妇科器械清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妇科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关注清洗的各个环节,查找原因,改进并完善清洗流程。结果改进清洗流程后清洗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后器械的正确处理+多酶液浸泡+超声+除锈+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流程能有效提高妇科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