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结肠息肉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1月采用低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并与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并进行诊断符合率和诊断漏诊率比对。结果本组采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264例患者,检查结肠息肉X线征象阳性135例,阳性率51.13%;单发结肠息肉95例,多发40例,息肉直径大小5—35mm。〈2cm结肠息肉41例,〉2cm结肠息肉94例。乙状结肠71例,降结肠39例,横结肠2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阳性132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35例,诊断符合率97.77%;纤维结肠镜检查阴性121例,低张气钡双重造影阳性129例,诊断漏诊率5.94%。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痛苦小,能全而了解整个结肠和阑尾的情况,对结肠的解剖和各段结肠的位置显示较真实,同时也能观察到结肠外病变对肠壁的影响。与纤维结肠镜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97.77%,诊断漏诊率5.94%。可以做为对结肠息肉诊断首选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子全结肠镜检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单纯性症状-慢性腹泻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本组300例慢性腹泻就诊的患者均进行了肠镜和造影检查,病变的检出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为69.67%,肠镜为71%。造影误诊率1.33%,漏诊率1%。肠镜漏诊率为2.67%。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筛选造影和肠镜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尽管各大中型医院已普遍开展纤维结肠镜,对大肠疾病的细微病变、早期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群体由于诸多原因不能接受纤维结肠镜检,而行X线检查,且多年来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技术亦同时保留并普及应用,检查技术与造影剂的改进日臻成熟,对观察大肠疾病的细微变化和周围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数文献报道都强调了低张气钡双对比检查的诊断价值及疾病的X线表现与特征,但有关大肠癌误诊的报道与分析甚为少见。本组材料收集我院多年来结肠双对比检查中,有关大肠癌误诊病例25例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对结肠双对比检查术及有关疾病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5.
胃肠出血99mTc-RBC显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出血^99mTc-RBC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消化道出血患者放射核素显像与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血管造影(DSA)、气钡双重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全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造影、隐血试验的结果。结果 核素显像的灵敏度为96.3%,显著高于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DSA、气钡双重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全消化道钡餐、钡灌肠造影;与隐血试验无显著差别。核素显像的准确率为97.4%,较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DSA、气钡双重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全消化道钡餐显著性高;与钡灌肠造影、隐血试验比较无差别。结论 核素显像用于胃肠道出血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而有效的诊断胃肠道出血的检查方法,尤其对慢性间隙性出血、慢性渗血、少量出血和病情危重不宜用侵入性方法检查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道清洁准备在气钡双重造影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60例患者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前肠道清洁准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3种清洁肠道的方法中,口服番泻叶清洁肠道效果最佳.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是结肠疾病筛选的重要方法,肠道清洁在气钡双重造影中至关重要;口服番泻叶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效果最好的清洁肠道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诊断目前常用气钡双对比、结肠镜、内镜超声检查。随着CT的广泛应用,MSCT在结肠病变检查中具有独到之处。本院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肠癌50例,结肠注水后行MSCT检查,对癌肿的诊断与临床分期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60例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DCBE)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均常规做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点片6幅,并做病例追查。有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0例患者,诊断为炎症11例,息肉6例,结肠癌9例,其他疾病11例。阳性率61.67%。较传统方法的阳性率为高,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诊断符合率也优于其他造影方法。结论DCBE对结肠病变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在诊断胃肠道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胃肠道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其中胃癌累及结肠11例,结肠肿瘤累及胃及小肠6例,单纯胃肿瘤4例,单纯结肠肿瘤2例,X线气钡造影时,在电视透视下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胃肠移动度、有无粘连等方面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互补检查诊断为胃癌结肠转移9例,结肠癌与胃粘连4例,胃良性肿瘤1例,结肠癌结肠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对判断胃、结肠病变及病变的比邻关系、病变性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结肠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结肠成像(MR colonography,MRC)技术的方法及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4例结肠息肉,1例结肠腺瘤,3例溃疡型结肠炎,15例结肠癌)和8例健康志愿者行MR结肠成像.肠道准备后,经肛管注入结肠1∶100的钆喷酸葡胺水溶液约1300~1800 ml.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和仰卧位进行扫描,将3D-FLASH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 (MRVE)、半透明显示(MR-VRSV)、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结果 MRC能清楚显示结肠正常结构、结肠癌和大于10 mm的息肉,对小于5 mm病变的检出及定性困难.MRC显示上述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等与光学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结肠双重造影所见基本相仿.结论 MRC可作为光学纤维结肠镜和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肠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灌肠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灌肠器的临床应用孙燕宁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结肠病变常规检查方法之一。灌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以往使用的传统灌肠器有诸多不便,尤其对老年人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常常得不到良好的灌肠效果,反而给病人造成痛苦,甚至污染环境。为...  相似文献   

12.
气钡双重对比结肠灌肠造影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实施此种检查时,需向患者肠道内灌注硫酸钡溶液及空气,在x线下观察,在钡剂充盈至结肠脾曲时,停止钡剂灌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使钡剂充盈至盲肠,钡剂附着在肠壁上,在X线照射下,钡剂和空气在肠道中构成双对比像,从而观察到患者肠道表面病变情况。目前多数机  相似文献   

13.
结肠气钡灌肠双重造影是目前放射科检查结肠疾病的常用方法,对结肠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驰,在检查过程中病人往往失去控制能力使气钡外流而导致检查失败。作者等自1991年以来,将小儿加压灌肠管应用于老年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共检查40例,在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检查成功率。现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志勇  倪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16-24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与纤维结肠镜(FC)、气钡灌肠对比造影对比.结果 MSCT充气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技术(SVR)及CT仿真结肠内镜(CTVE)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将肠道 X 线双重造影、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CT、超声及核素扫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介绍如下。一:X 线双重对比灌肠造影: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简称 SBE)目前这种检查已广泛开展,国内也已有很多报告,更可喜的是已有部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设备开展这一检查,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更清晰地显示结肠粘膜的微细结构。对用常规检查不易诊断的病变如小息肉、早期癌等均可作出诊断。王恭宪等报告500例这种造影,可以查出直径在2cm 以下的小结肠癌(17例)张覃泉等指出结肠息肉以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显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气钡双重对比结肠灌肠造影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实施此种检查时,需向患者肠道内灌注硫酸钡溶液及空气,在X线下观察,在钡剂充盈至结肠脾曲时,停止钡剂灌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使钡剂充盈至盲肠,钡剂附着在肠壁上,在X线照射下,钡剂和空气在肠道中构成双对比像,从而观察到患者肠道表面病变情况[1].目前多数机构造影操作仍为钡剂与空气分步灌注,且非共用一套灌注装置,灌注时间长,不仅操作麻烦,并且由于不能由患者单独操作,在灌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较频繁地出入患者所处的X线区域,故加剧了X线对护理人员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一次性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灌注器[2],使气钡双重结肠灌肠造影操作更简便易行,并提高了检查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检查手段目前仍以结肠造影及纤维结肠镜(FC)为主。但一些病人因种种原因不能作上述检查。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既能对结肠Ca进行诊断,还能观察肠外侵犯和转移的情况。我院近年来运用西门子六排螺旋CT,对多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并与结肠双重造影、FC及手术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广泛应用后,对上消化道,特别是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对早期胃癌的发现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对胃溃疡等的诊断也更准确了,还可应用到全消化道其它疾患的检查.在此基础上采用低张充气造影方法,即在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注射654-2等药物,使胃处于松弛低张状态,胃壁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有利于钡剂附着;黏膜更易舒展,影像更为清楚,有利于发现更小的病变.目前,虽然纤维胃镜已广泛使用,但钡餐检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特别是低张力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可与胃镜检查互相补充.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病变与全胃的关系.现将实际工作中低张力气钡双重造影的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如下探讨,以便提高检查技术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普通结肠镜与色素放大内镜(FICE系统)对结肠粘膜肿瘤样病变和非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8年3月-2008年9月择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普通结肠镜检查、FICE系统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普通结肠镜与FICE系统诊断为肿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的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 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发现病变48个.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比较,普通结肠镜诊断结肠粘膜诊断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依次为66.7%、87.5%和83.3%;FICE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依次为83.3%、91.7%和90.0%,显著高于普通结肠内镜检查结果(P<0.05). 结论:对结肠粘膜病变FICE系统较传统结肠镜检能更好的鉴别结肠肿瘤样病变与非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20.
60例大肠B超检查结果与X线双重气钡造影进行对照,并经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两者符合率较高。无明显差异,大肠B超的特点在能够清晰地显示肠壁的层次、病变浸润程度、周围组织或脏器受累情况。它弥补了双重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不足,三者相互补充可提高大肠疾病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