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1,20(2):189-190
竺可桢 (1 890— 1 974)字藕舫 ,浙江上虞人。早年公费留美 ,相继在伊利诺斯大学、哈佛大学攻读农学和气象学 ,回国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天津等地担任教学与编辑工作。1 92 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甫始 ,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 1 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此后他还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竺可桢先生一生追求科学与民主。…  相似文献   

2.
<正>竺可桢,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成就: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我国自然资源综合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由一所地方性普通大学掘起为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剑桥”。本文立足史料对浙大这段时期的科学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并分析了浙大科研成功的三方面原因:其一,缘于浙大独特的内迁路线所提供的相对稳定的外在环境;其二,在于浙大以“求是”为核心形成的浓厚的校园学术气氛;其三,归于校长竺可桢的杰出才能和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4.
正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不仅是"求是"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而且也是一生笃行"求是"精神的楷模。在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面对着战火中岌岌可危的学校,竺可桢决定带领全校1000多名师生走上"西迁"之路,在2600多公里的颠沛流离中,浙江大学(浙大)的教学科研不曾有半点懈怠,"求是"校训也诞生在西迁途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竺可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次科学史观念变化的深入考察,挖掘追溯了竺可桢的新观念的来源,发现通过英国左翼科学家的著作,竺可桢受到了其背后所隐含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的影响,体现在竺可桢对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上,从而为认识竺可桢的科学史学思想及其时代脉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1 .竺可桢科学史奖由优秀学术论文奖和优秀青年学者奖两部分组成 ,它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慷慨捐助 ,于 2 0 0 2年正式设立。2 .竺可桢优秀学术论文奖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对原创性论文的最高奖励 ,包括奖章、证书和 1 0 0 0美元奖金 ,授予在东亚科学、技术或医学的历史领域中一篇优秀论文的作者。竺可桢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在本领域发表作品的两位青年学者 ,包括奖章、证书和每人 50 0美元的奖金。颁奖仪式在每三年一届的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全体大会上举行。3 .由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主席团任命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反驳"世界气候异常"和"新冰期恐慌"提供了思想资源,甚至也为质疑当前的"全球变暖人为说"提供了依据。文章以《竺可桢日记》为线索,探讨竺可桢气候变迁思想的来源,发现其受到196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联合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罗马)主流观点的影响,并在亚欧大陆气候变迁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问题上受到英国气象学家兰姆的启发。他对"气候突变"理论表现出的保守态度,不能排除"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1951-1952年任鸿隽、竺可桢相关中国科学社往来信函六通,聚焦于《科学》停刊、中国科学社改组两个问题。信函内容不仅解决了末期中国科学社的一些谜团,更反映了国家科学政策探索时期科学家之间的复杂面相:《科学》停刊的矛盾背后是民国时期科学家代际冲突在新形势的新表现;任鸿隽、竺可桢对《科学》停刊特别是中国科学社改组的不同意见是他们在新政权的不同社会角色对国家科学政策认知差异的体现。代际冲突中年轻一代的胜利与竺可桢对新政策的更准确认知,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方向;中国科学社又苟延残喘八九年的历史事实,显现了当时全面统一政策下,社会需要民间力量也提供了民间力量生存的缝隙。  相似文献   

9.
1956年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使两位从未有过交往的地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在北京相会,从此,共同的目标,使竺可桢和梁家勉越走越近。1961年假参观华南农学院千粒穗成果,竺可桢特意走访图书馆,参观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室,与梁家勉交谈,并开启了两人围绕徐光启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和徐光启研究的飞鸿传书。1964年竺可桢重访特藏室更加深了两人的友谊与信任。在"文革"动乱中,为防止特藏室中3万册古籍遭受焚毁和散失,1970年梁家勉飞书竺可桢,提出将古籍移交科学史研究室以利保护。1972年梁家勉再次飞书竺可桢,建议集中现存科技史老人和科技史古籍于一地开展研究工作,并草拟《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遗产工作方面的一点意见》。梁氏两次上书,竺可桢都积极回应,真诚支持。可以说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发展的共同使命是贯穿两位先贤交往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1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确保向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一次性提供足以支付前两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所需的全部资金 ,并将视该奖事进展的情况继续提供资金 ;学会确保此款项仅用于同竺可桢科学史奖有关的开支。2 .奖章、证书和奖金将以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的名义授予 ,在每三年一届的学会大会期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或其代表颁发。3 .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由 5至 9名成员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代表兼任秘书。4.竺可桢科学史奖评奖委员会将在学会通讯与刊物上宣布奖事、征集提…  相似文献   

11.
正《竺可桢日记》无意间画了一幅如《清明上河图》那样恢宏的历史长卷,给后世的史家研究提供了许多多难得、鲜活的史料。张荣明先生将《竺可桢日记》视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而且是四者之中的首选,在民国日记领域中空前绝后,具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下文是张先生对《竺可桢日记》的分析和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的学术才华受到中共领袖高度器重,并委以中科院副院长之重任:六点余即出发赴中南海怀仁堂,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余之座位为548号,与江问渔、俞庆棠二人为隔邻。首  相似文献   

12.
京津地区部分高校自然辩证法课程--创新思维教学研讨会于2000年7月10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与普及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王彦同志、中央民族大学校长荣仕星同志、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同志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德胜同志先后到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每年一次的“西湖论坛” ,今年的主题为 :“科技文化与创新”。我们盛情邀请国内外专家同行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一、会议定于 :2 0 0 1年 9月 18日 - 2 2日 ,在中国杭州浙江世贸中心举行。二、会议主题 :科技文化与创新。主题有 :“科学精神”与“科技文化”的内涵 ;“科学的文化研究”近年来的动向 ;STS与科技伦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亚洲价值”的前景与创新文化 ;企业的自主创新文化 ;都市的创新文化与竞争力。参会者递交的论文也可另选它题。三、学术委员会 :主席 :潘云鹤院士 (浙江大学校长 ) ,…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同志于1964年6月间向哈尔滨市部分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作的一个报告的记录。虽然这个报告距今已近一年了,但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今天读起来仍然很有启发。现在我们征得李昌同志同意,把它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9月7-8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哲学系承办,浙江学刊协办的第十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委员会从三百多篇论文及摘要中挑选出来自全国一百八十篇文章,并邀请到一百八十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合影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张立主持。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王俊代表浙江大学欢迎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并介绍了浙江大学哲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在合肥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颁发了第三届竺可桢科学史奖。清华大学(新竹)历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李卓颖博士荣获优秀论文奖,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承晟博士荣获青年学者奖。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同根间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衣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给了浙医转型和发展的良好契机。10年来,在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下,在几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浙医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发展成为了一所国内知名的医学院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的“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得到浙江大学近5年来申请专利的情况,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职务和非职务专利、校企合作以及专利类型等角度,分析了浙江大学近5年来专利申请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浙江大学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其原因,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五月八日下午,“模糊数学原理探索及应用讨论班”第一次讨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教授、副校长方福康教授及该校内外部分有志于模糊数学研究的各学科专家、教师、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这个讨论班是在钱学森同志倡导下成立的。钱学森同志在讨论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模糊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与人工智能、智能机等问题都有联系,用模糊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反过来也促进了模糊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