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一种全新的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并进行疗效评价。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50例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病人分为:I组(n=25)接受支架"象鼻"手术,和II组(n=25)接受新型分支型支架手术。结果Ⅱ组病人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Ⅰ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病人手术死亡率、病人一过性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术后短期随访恢复良好。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与目前应用的支架"象鼻"技术比较,简化了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大多数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治疗,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疾病[1].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已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的开展,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开创了一条微创而有效的途径.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开展了12例覆膜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主动脉夹层,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形成夹层血肿,在血流压力的驱动下,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其发病率为(25~30)/100万[1],如不及时治疗,48h内病死率可高达50%.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根据夹层的起源及受累的部位可分为:Ⅰ型:起始于升主动脉并越过主动脉弓向远端延伸;Ⅱ型:起始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始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并向远端延伸.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挽救了大量AD患者的生命,使本病预后大为改观.尤其是Ⅲ型最适宜行覆膜支架植入.现将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主动脉夹层好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为累计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夹层,急性病死率约为30%,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以往多倾向于保守治疗。覆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主动脉夹层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微创技术。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6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结果 60例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植入及围术期治疗的特点。方法应用覆膜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27例,术前予以积极降血压、止痛、预防感染等治疗,通过介入方法植入覆膜支架,术后注意监护,预防并发症,复查CT。结果26例最终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主动脉夹层逆行撕裂致死亡。术后造影及术后CT复查,支架无移位,3个月后未见有明显内漏患者。10例有左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1例有轻度肌肉萎缩。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治疗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有效、适应证较广、损伤小的治疗方式。加强围术期的治疗对于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给予覆膜支架腔内置入的微创方法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积极手术配合,包括巡回护士配合及器械护士配合,分析其手术配合效果。结果 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及移位现象。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置入的微创方法治疗,并积极进行手术配合,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张艳 《安徽医药》2010,14(12):1515-1516
主动脉夹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并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起病急,病情危重,一周内病死率高达70%,3个月内达90%[1]。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累及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病死率极高。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的众多优点[2],但由于开展较晚,护理经验相对缺乏。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05年10月~2009年11月对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分型为Ⅲ型的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胸部CT及强化CT检查,根据DeBakey分型为Ⅲ型者31例入对照组,30例入治疗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后予以覆膜支架置人治疗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29例均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1例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方法、临床疗效,探讨扩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动脉时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行介入性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37例手术均成功,其中34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利用"开窗"技术放置覆膜支架封堵夹层破口;2例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并放置主动脉覆膜支架。随访中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前景,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可扩大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乔帅  魏民新  付强 《天津医药》2015,43(6):649-652
目的 探讨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2008 年 5月-2013 年 3 月 51 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 并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依照是否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 (TEVAR), 分为支架组 40 例及保守组 11 例。结果 40 例患者 TEVAR 手术全部成功, 围手术期死亡 2 例(5%), 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 11 例保守治疗患者院内死亡 1 例(9.1%), 随访期间死亡 7 例(63.6%)。K-M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支架组 2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支架组术后主动脉及假腔最大直径呈减小趋势且假腔血栓化。结论 对于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TEVAR 治疗成功率高, 促进主动脉真假腔重塑, 相对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近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起病急、进展快、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手术病死率高的心血管外科急症。Stanford分型较常用,而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70%~75%,主动脉夹层破口可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也可位于降主动脉,同时夹层也可累及主动脉弓以及降主动脉。1838年,Penneck报道了第1例主动脉夹层,至今已过了一百余年。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水平逐渐提升,主动脉夹层的病死率在治疗后较未经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多年来,各种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本文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FI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阳性率(88%)较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尤其在病情不稳定时可进行床旁检查。CT可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尤其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优于CDFI。MRI诊断主动脉夹层阳性率(100%)最高。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骤,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检查或联合应用CDFI、CT、MRI等方法,可迅速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o review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descending thoracic aorta.

Methods

Between May 1999 and September 2012, 72 patients were treated overall (53 men, 19 women, mean age 60.1 years) for degenerative aneurysms (n = 5), ruptured aneurysms (n = 4), aortic ulcers (n = 8), infected aneurysms (n = 4),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s (n = 23), and traumatic aortic injuries (n = 28).

Result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98.6%, 30-day mortality was 8.3%, 1-year mortality was 13.8%, and overall mortality was 22.2%. Mortality caused by the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was 6.9%. Permanent stroke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paraplegia developed in 1 patient. In a group of 23 patients whos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 was covered, claudication of the left upper extremity developed in 2 cases.

Conclusions

Endovascular therapy offers a very effective and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the surgical approach for a wide range of the thoracic aortic disease. The main advantage of using TEVAR seems to be in acute conditions when a stent graft stabilizes the aorta and prevents further bleeding and organ ischemia. Regular follow-up is mandatory for early recognition of specific TEVA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10例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外科治疗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0例,行Bentall手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 主动脉瓣成形1例。结果 治愈9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术后随访,心功能良好。结论 急性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娴熟的外科吻合技术和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及时、正确的术前诊断与治疗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 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构.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 诊断结果 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 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1例AAS患者行MSCTA检查,以轴位CT为主,结合二维及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综合分析。结果71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 AD)4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0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3例。 MSCT能够显示3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平扫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后无强化;PAU表现为内膜下溃疡,内见对比剂充盈,部分可呈“狭颈征”表现。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中71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其中27例确诊后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及复查。结论 MSCT是一种快速、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屏气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FIESTA)在磁共振主动脉夹层(AD)多时相的成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例采用2D-FIESTA多时相成像AD患者,Debakey Ⅰ型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 Ⅲ型3例,均采用心电触发的2D-FIESTA序列,呼气末屏气采集,采用主动脉长轴切面(平行主动脉弓斜位扫描)及横断面扫描,使用工作站AW4.2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AD真、假腔显示率100%,内膜片显示率100%,内膜破口显示4例,附壁血栓显示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显示2例,内膜破口血流喷射2例.结论 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FIESTA)磁共振多时相成像在AD显示图像对比度高,伪影少,内膜片、内膜破口等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尚无确定的发病机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有重要的联系.笔者查阅近年来大量相关文献报道,对主动脉夹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主动脉夹层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