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对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诊为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并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将患者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及HER2为新辅助化疗后p CR的独立预测因子,ER阴性(OR=13.134,P<0.001)及HER2阳性(OR=0.200,P=0.003)的患者p CR率更高,HR+/HER2-组pCR率最低(2.4%)。亚组分析pCR率观察到统计学差异,差异存在于HR+/HER2-组与其他三组[Bonfeffoni校正,P均<0.0083(0.05/6)]。[结论]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不同。ER阴性、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更好,更易达到pCR。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目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该研究探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4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取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CerbB-2.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化疗前淋巴结状态及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阳性的患者获得pCR(0%)的比率低于ER阴性者(2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2).PR阳性患者的pCR率(9.38%)低于PR阴性者(90.63%),差异有显著性(P<0.01).CerbB-2过表达者pCR率(33.33%)高于非CerbB-2过表达者(9.74%)(P<0.01),组织学分级(SBR)高者的pCR率高于分级低者(Ⅲ级比Ⅱ级:25%比10.34%)(P=0.0000),年龄、化疗前淋巴结状态与pCR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职、PR、CerbB-2、组织学分级可能成为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云  黄元夕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46-354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其与生物标志物检测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疗效的评估以及空心针穿刺标本和手术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物标志物改变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影响因素。结果:在76例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有14例(18.4%),临床有效率达75.00%。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疗效相关(P均<0.05)。进一步对14例达到pCR患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ER阴性的患者有10例(71.4%)、PR阴性的患者有9例(64.3%)。对比生物标志物,发现新辅助化疗患者Ki-67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PR、p53改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新辅助化疗疗效与ER、PR状态有关,ER、PR表达较弱者相对较容易达到pCR,并且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生物标志物只有Ki-67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组织学类型和受体亚型的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疗效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的223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粗针穿刺结果,将患者的肿瘤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三阴性以及HER-2阳性。新辅助短程密集化疗为4个周期,化疗方案均为TE(多西紫杉醇75mg/m2d1+表柔比星75mmg/m2d1),14d为1个周期。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学分类和受体亚型与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和化疗有效率的关系。结果 总的化疗有效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59%(132/223)和9%(21/223)。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0%(122/175)和24%(8/33)(P〈0.01),pCR率分别为11%(20/175)和3%(1/33)。ER阳性、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6%(57/123)、84%(43/51)和65%(32/49)(χ2=22.49,P=0.00),pCR率分别为2%(3/123)、23%(12/51)和12%(6/49)(χ2=19.39,P=0.00)。结论 浸润性小叶癌患者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较小,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乳腺癌的pCR率很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ⅡB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4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和HER-2的表达后,给予表阿霉素(EPI)加多西紫杉醇(DOX)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后行根治手术,将术后标本中ER、PR和HER-2的表达与化疗前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免疫表达的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为33.3%,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为52.1%;化疗前PR阳性表达率为35.4%,化疗后PR阳性表达率为50.0%。ER和PR阴性表达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转为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化疗前阳性转为阴性的比例,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HER-2阳性表达率为62.5%,化疗后HER-2阳性表达率为52.1%,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转阴率略高于阴性转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发生改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前穿刺和术后病理学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行新辅助化疗,分析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pCR)与患者年龄、病期、化疗周期数及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R(+)的患者获得pCR(6.1%)比ER(-)的患者(29.0%)低(P〈0.01);PR(+)的患者获得pCR(11.1%)比PR(-)的患者(29.2%)低(P〈0.05);CerbB-2过表达患者pCR率(20.0%)高于非CerbB-2过表达者(15.0%),但是差异无显著性(P=0.8452),年龄、病期、化疗周期数与p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对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治疗反应性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中的作用已经很明确,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者可提高生存率,因而,临床上能否找到可以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指标显得日益重要.对于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一直存在争论,至今尚未统一.近年研究提示缩短化疗间期实施密集化疗将有希望进一步提高疗效,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表柔比星(EPI)加紫杉醇(PTX)双周ET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LABC,同时比较ER/PR、HER2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82例未经治疗的Ⅱb~Ⅲb期LABC患者入组双周ET联合新辅助化疗,其方案为EPI 5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PTX 175 mg/m2,第2天,静脉滴注3 h,每2周重复1次,均接受3个周期化疗后评估,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比较ER/PR和HER2表达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原发灶总有效率(RR)为85.4%,临床完全缓解(cCR)19.5%,部分缓解(PR)65.9%,病理完全缓解(pCR)12.2%.36.5%发生白细胞减少症(3~4级),3.7%出现自细胞减少性发热,心脏毒性较轻微,有4例(4.9%)发生心脏毒性(1级),1例发生心脏毒性(2级),末梢周围神经损害44.9%,主要为1~2级,所有患者完成了3个周期化疗后接受手术.ER、PR表达分别与pCR呈明显相关性(P=0.017,P=0.004),ER、PR阴性表达者pCR的概率明显大于阳性表达者.ER和PR双阴性者pCR的概率较ER和(或)PR阳性表达者有显著性增高(P=0.001).HER2过表达者pCR率为27.3%,明显高于低表达者的6.7%(P=0.020).结合分子亚型比较,三阴性组和HER2过表达组pCR明显高于Luminal A和Luminal B.获得pCR患者中,HER2过表达和无表达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在非pCR患者中,HER2过表达者DFS、OS却明显低于HER2无表达者.结论:双周ET联合方案在LABC的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ER、PR和HER状态能较好预测pCR,HER2过表达者提高了获得pCR患者的生存率,而未获得pCR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肿瘤标志物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c-erbB2和Ki67在89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上述指标与化疗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89.9%,其中完全缓解CR32.6%,部分缓解PR57.3%,病理完全缓解pCR17.9%,疾病稳定SD10.5%,无恶化病例.ER/PR表达与疗效有关(P〈0.05),c-erbB2、Ki67表达与化疗疗程无关.结论激素受体阴性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较高,新辅助化疗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6例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根据ER和PR表达情况分为观察组(ER、PR均阴性,32例)和对照组(除外ER、PR阴性者,44例),行TEC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两组化疗疗效,并比较两组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结果 给予NAC后,观察组完全缓解(CR)率(65.6 %,21/32)及总有效率(87.5 %,28/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5 %,13/44;72.7 %,32/44)(χ2=4.670,P=0.034; χ2=6.400,P=0.011),其中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31.3 %,10/32)亦显著多于对照组(9.1 %,4/44)(χ2=4.862,P=0.031)。观察组与对照组获得pCR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75.6 %、76.0 %)及3年无病生存率(64.3 %、7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271; χ2=1.86,P=0.190);而观察组未获得pCR者3年总生存率(42.9 %)及3年无病生存率(47.1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4 %、68.0 %)(χ2=4.20,P=0.037;χ2=5.33,P=0.021)。结论 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R及PR阴性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分子生物学指标。ER及PR阴性乳腺癌患者NAC的临床缓解率高,其中获得pCR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的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214例经4周期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经核心针穿刺 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表达情况,原位基 因免疫荧光杂交(FISH)检测HER2有无过表达;根据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分型: LuminalA、 Luminal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的临床病理指标、不同分子分型与pCR的相关性。结果  4周期TEC新辅助化疗后pCR率为14.0%(30/214);单因素分析:ER、PR、Ki67、乳腺癌分子分型与pCR均具有显 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分子分型各组间显示pCR率不同:LuminalA<LuminalB<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 ;多因素分析:与pCR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分类变量为ER(OR=0.311,95%CI:0.136~0.712;P=0.006)和Ki67 (OR=2.788,95%CI:1.061~7.327;P=0.038)。结论  ER、PR、Ki67以及乳腺癌分子分型可能是TEC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pCR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李玉梅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22-3725
目的:评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效果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Clauss凝固法定量检测18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将患者分为降低组、正常组或升高组。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性,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月经状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相关(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2,95%CI:1.699~9.347)。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缩短(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分子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纤维蛋白原水平及pCR是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提示预后较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及病理完全缓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2008年1 月至2014年12月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267 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体质量、哺乳时间、化疗周期、肿瘤直径和未病理完全缓解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完全缓解患者ER、PR、HER-2 和分子分型与未病理完全缓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和ER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P < 0.05)。 生存分析病理完全缓解患者和未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体质量和ER是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对患者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6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并进行了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MI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BMI各组之间年龄及p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8,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与cT1/cT2组相比,cT3/cT4组较难达到pCR(P=0.039);与N/U组相比,OW组pCR率更高(P=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与N/U组及OB组相比,OW组pCR率更高(P=0.026)。结论:超重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甲乳外科收治年龄≤35岁行NAC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NAC后依据Miller-Payn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青年乳腺癌患者pCR、复发转移和死亡的影响,同时分析pCR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8例患者中pCR 37例,pCR率为22.0%。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p53及分子分型与青年乳腺癌患者NAC后的pCR率关系密切(P<0.05)。肿瘤大小、术前淋巴结状态、ER、PR、HER-2、p53及分子分型影响患者的复发转移和死亡(P<0.05),同时肿瘤大小、术前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及分子分型均是D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6例复发转移患者中pCR患者7例,占pCR患者的18.9%(7/37),pCR组和非pCR组D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死亡患者中pCR患者3例,占pCR患者的8.1%(3/37),pCR组和非pCR组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pCR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较多,获得pCR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Ki-67核抗原(Ki-67)、CDK4表达与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70例,均于新辅助化疗后实施手术,依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无效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化疗前Ki-67、CDK4表达水平,比较不同Ki-67、CDK4表达水平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pCR)、2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有效组Ki-67高表达率、CDK4阳性率高于无效组(P<0.05);Ki-67高表达患者pCR率高于Ki-67低表达者,CDK4高表达者pCR率高于CDK4低表达者(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Ki-67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年复发转移率低于Ki-67高表达者(P<0.05),CDK4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2年复发转移率与CDK4低表达者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Ki-67、CDK4表达变化与化疗效果呈正相关(r=0.569、0.481,P<0.05)。结论:Ki-67、CDK4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经NACT后获得pCR率更高,化疗疗效更优,但Ki-67高表达者预后较差,CDK4表达情况与预后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在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乳腺癌4种分子分型,分析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因素、新辅助化疗疗效及 5 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中,107例(45.3%)为Luminal A亚型,47例(19.9%)为Luminal B亚型,27例(11.4%)为Her-2阳性亚型,55例(23.3%)为三阴乳腺癌亚型.Her-2阳性(25.9%)及三阴乳腺癌亚型(30.9%)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明显高于Luminal亚型(Luminal A亚型 4.7%及Luminal B亚型 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uminal亚型相比,Her-2阳性及三阴乳腺癌亚型具有更差的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P<0.01);获得pCR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明显高于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Luminal亚型,Her-2 阳性和三阴乳腺癌亚型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更易达到pCR;但是Her-2阳性和三阴乳腺癌亚型预后反而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硒结合蛋白1(SBP1)、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与定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186例乳腺癌患者,依照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型(46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型[HER-2(+)](45例)、Luminal A型(48例)及Luminal B型(47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不同分子亚型治疗效果,SP免疫组化检测对比治疗前后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HER-2、细胞增殖抗原(Ki-67)及SBP-1表达,Western-blot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RUNX3亚细胞定位。结果:不同亚型乳腺癌控制率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前不同分子亚型ER、PR、HER-2及Ki-67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后ER、PR、HER-2表达状态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Ki-67表达出现明显下降,且不同分子亚型间Ki-67下降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后,SBP1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各分子亚型SBP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亚型乳腺癌RUNX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乳腺癌细胞核中表达明显增多,细胞浆中表达明显降低(P<0.05);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后各分子亚型乳腺癌RUNX3水平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改良根治术在不同亚型乳腺癌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通过对乳腺癌分子标志物、SBP1及RUNX3的测定可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certain if oestrogen receptor (ER) status predicts for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 and the effects of pCR on survival. Using a single-institution database, 435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who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perable breast cancer and were eligible for the analysis. Patients whose tumours were ER negative wer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a pCR than patients who were ER positive (21.6 vs 8.1%, P<0.001). Owing to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ER status and grade, these variables were not shown to b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CR.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better in those patients who achieved a pCR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not (5-year OS 91 vs 73%; P=0.02). This was still the case when only patients with ER-negative tumours were examined (5-year OS 90 vs 52%, P=0.005), but not in the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ER-positive tumours (5-year OS 93 vs 79%; P=0.3). Therefore, patients with ER-negative tumours were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a pCR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an those with ER-positive tumours, and pathological response did not hav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ER-positive tumou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状态下化疗周期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根据ER状态分为ER+组和ER-组,新辅助化疗周期分为3~4周期和6~8周期。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ER状态化疗周期数与pCR率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ER状态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430例患者中pCR共103例(24.0%),ER+组6~8周期化疗相比3~4周期化疗使pCR率增加(χ2=7.924, P=0.005),而ER-组pCR率增加不显著(P=0.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化疗周期数(P=0.009)、靶向治疗(P=0.007)、原发肿瘤大小(P=0.000)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对ER状态分层分析提示,仅在ER+组化疗周期数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95%CI: 0.175~0.784, P=0.009)。结论 6~8周期化疗相比3~4周期化疗可显著提高ER+新辅助化疗患者pCR率,但未显著提高ER-患者的pCR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