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建立奥卡西平在儿童群体中的药动学模型,辅助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和漏服药物后的补救方案。方法:收集124例4个月~18岁儿童癫痫患者口服奥卡西平后体内主要活性代谢产物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药物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建模法建立群体药动学(PPK)模型。应用自举法、预测值校准的直观预测检验(pc-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检验(NPDE)评价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基于最终模型参数,模拟不同特征儿童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和不同漏服场景下的补救给药方案。结果:本研究发现奥卡西平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按标准体质量70 kg成人校正的群体典型值为:吸收速率常数(Ka)=0.83 h-1,表观分布容积(Vd/F)=16.70 L,清除率(CL/F)=1.92 L·h-1。体质量是影响Vd/F和CL/F的显著性协变量。自举法、pc-VPC和NPDE检验显示模型预测准度高,稳定性好。模拟结果显示,按本研究推荐的维持方案和漏服后补救方案给药可提高药物浓度的达标概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通过群体药动学研究,制定了不同体质量分层儿童患者的奥卡西平优化给药方案以及漏服药物后的补救方案,可为临床药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国人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建立定时定量给药的癫痫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筛选国内多中心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的稳态谷浓度数据,建立适合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个体化给药的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利用建模中心外数据评价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建立了CBZ的PPK最终模型: Ka(h-1)=1.2, CL(CL/F)(L·h-1)=0.074×TAMTCBZ0.41×WT0.267×1.42(若合用苯妥因钠,否则为1)×1.18(若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0.84(若年龄>65岁,否则为1),V(V/F)(L)=1.21×WT; VPA的PPK最终模型:Ka(h-1)=1.9,CL(CL/F)(L·h-1)=0.102×(WT/60)0.696×TAMTVPA0.197×1.36(若合用CBZ,否则为1)×1.25(若合用苯妥英钠,否则为1)×1.11(若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V(V/F)(L)=0.14×WT;其中,Ka为吸收速率常数,CL为表观清除率,V为表观分布容积,F为生物利用度,TAMTCBZTAMTVPA为CBZ、VPA的日剂量(mg·d-1),WT为体质量(kg)。经建模中心外数据验证,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强。建立的定时定量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案例略)。结论:新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医疗团队提高抗癫痫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探讨影响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收集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结果共纳入11篇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人口学特征(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等)、血液生化指标、遗传因素、合并用药和剂量等不同程度影响患儿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估算。年龄、身高与体重等显著影响分布容积;体重、体表面积与合并用药等影响体内清除率。结论已发表的癫痫患儿奥卡西平群体药动学研究中,药动学参数估计值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程度的个体间变异,有必要进一步评价各因素对患儿奥卡西平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阙万才 《海峡药学》2014,(12):250-253
奥卡西平是一种前药,在体内代谢为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ydroxycarbazepine,MHD)而发挥作用;本文对其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个体化给药的实验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在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中的群体药动学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共180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儿童癫痫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结果年龄、体质量及每日服药剂量均为卡马西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经自举法验证,本模型可靠、稳定。结论用NONMEM软件成功建立我院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的PPK模型。根据我院癫痫患者的PPK模型,结合患者年龄、体质重和合并用药可估算其清除率,优化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来氟米特口服给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探讨其药动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参与本次研究,应用Phoenix NLME(Vision 8.0)软件中的群体模块分析来氟米特口服给药后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相关药动学参数及其变异情况。结果:来氟米特活性代谢产物特立氟胺在健康志愿者中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分布容积V、药物清除率CL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0.691 h-1、12.843 L和0.031 L·h-1。协变量筛选结果显示,BMI对分布容积V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来氟米特在中国健康人群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最终模型可对个体药代参数做出精确的估计,BMI对分布容积V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奥卡西平是卡马西亚的10-酮基衍生物,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征,临床已应用于局限性和强直-阵挛性癫痫,三叉神经痛及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奥卡西平比卡马西平具有更好的耐受性,故能有效地取代卡马西平用于那些不耐卡马西平的患者及同其它药物有配伍禁忌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肾移植患者服用伏立康唑的群体药动学(PopPK)特征,探究影响伏立康唑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4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谷浓度和生理病理资料,利用Phoenix NLME软件建模,并用VPC法和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肾移植患者的伏立康唑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消除一室模型,最终PopPK模型为:表观分布容积V(L)=183.69×[1+(HGB-98)×0.016]×exp(ηV),清除率CL(L·h-1)=7.24×[1+(ALB-36)×0.037]×exp(ηCL)。结论:血红蛋白(HGB)对V有显著影响,白蛋白(ALB)对CL有显著影响,所建PopPK模型较稳定,可以较好地描述肾移植患者伏立康唑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群体药动学(PPK)和贝叶斯原理,建立奥卡西平的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工作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已发表的中国癫痫患儿口服奥卡西平后的PPK模型和JPKD-Bayesian软件建立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00例癫痫患儿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患儿按设计方案规律服药2~4周后测定10-羟基卡马西平的稳态血清谷浓度并与模型预测值相比较,计算平均预测误差、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平均相对预测误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内的比例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个体化给药预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54±2.00)mg·L~(-1),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1.75±1.09)mg·L~(-1),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3.86±14.56)%,其中分别有78%和96%的血药浓度数据相对预测误差在±20%和±30%以内。血药浓度预测值对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87.8%。上述验证结果说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用于儿科患者实施奥卡西平个体化给药的预测模型和完整的工作模式,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CBZ)、10,11-环氧卡马西平(CBZE)、奥卡西平(OXC)和单羟基卡马西平(MHD)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以苯巴比妥为内标,血浆经乙醚-二氯甲烷(2∶1)提取。色谱柱为Wond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20 μL。结果:卡马西平、10,11-环氧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和单羟基卡马西平标准曲线范围分别为0.1~20,0.05~10,0.05~20,0.2~50 mg·L-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0.05,0.05,0.2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472例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PPK模型组(n=354):应用NLME程序建立一房室群体药动学模型(个体间变异采用指数模型,残差变异采用加法模型表示),考察各协变量对参数Ka、Vd和Cl的影响。用拟合优度、自举验证、直观预测检验(VPC)对最终模型的性能进行内部验证。PPK验证组(n=118):用最终模型预测验证组患儿的血药浓度,与实测值比较计算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平均预测误差平方(MSE)和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对最终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PPK最终模型为:Ka=1.18×eηKa h-1; Vd=0.30×eηVd L·kg-1; Cl=0.008×(WT/18)-0.92×eηCl L·kg-1·h-1。体质量负相关影响Cl。拟合优度、自举验证和VPC的评价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外部验证最终模型结果为:MPE=-0.09 mg·L-1,MAE=0.72 mg·L-1,MSE=0.76(mg·L-1)2,RMSE=0.87 mg·L-1。血药浓度实测值和最终模型的个体预测值(DV vs IPRED)的决定系数R2=0.998 1。外部验证说明最终模型预测准确度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中国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后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模型结构表明丙戊酸体重校正的清除率随患儿年龄和体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鼠血浆中橙黄决明素含量的方法,研究橙黄决明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橙黄决明素灌胃给药7.2 mg·kg-1后于5,10,20,30 min及1,2,3,4,6,8,10,12,16,24 h断尾取血,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HPLC测定血浆中橙黄决明素浓度,以3P9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橙黄决明素在0.12~7.62 μg·m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n=5),低、中、高浓度萃取回收率均> 95%,日内、日间RSD均< 10%,符合要求。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其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拟合值):Cmax为3.96±0.51 mg·L-1,Tmax为16.31±2.85 min,t1/2β为5.16±0.77 h,CL为0.21±0.03 L·h-1·kg-1,AUC为7.91±1.02 mg·min-1·L-1,MRT为2.26±0.97 min。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血浆处理法及HPLC法适用于大鼠体内橙黄决明素的含量测定和药动学研究,灌胃给药后橙黄决明素吸收迅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健康女性使用塞克硝唑栓后体内塞克硝唑栓的浓度,并研究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色谱柱Welch Ultimate C18(2.1 mm×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12:88,V/V);流速:0.5 mL·min-1,进样量5 μL。采用ESI+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对离子反应m/z 186.3→128.3(塞克硝唑)和m/z 192.4→128.3(Secnidazole-d6)进行监测。20名健康女性受试者,单次与多次给药试验各10名,分别给予塞克硝唑栓。根据检测的血浆中塞克硝唑浓度,用DAS 3.2.7进行数据处理以及SPSS 19.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塞克硝唑在0.05~8.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定量下限0.05 mg·L-1,批间、批内RSD皆小于15%。健康女性血浆中塞克硝唑栓单剂量Cmax (3.00±0.96)mg·L-1,tmax(8.90±2.68)h,t1/2(18.07±2.96)h,AUC0-96(97.78±35.81)mg·L-1·h-1,AUC0-∞(101.11±36.96)mg·L-1·h-1;多剂量Cmax,ss(6.01±2.01)mg·L-1,tmax(7.20±2.86)h,t1/2(21.87±7.60)h,AUCss(107.15±33.62)mg·L-1·h-1,AUC0-96 (202.11±82.07)mg·L-1·h-1,AUC0-∞(217.47±103.50)mg·L-1·h-1。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塞克硝唑栓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替考拉宁国外儿童药动学数据在国内汉族儿童中的跨种族外推适用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85例国内汉族儿童的监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参考已发表的国外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模型,采用外推方法获取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模型,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对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获取的我国汉族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参数为:V1(中央室分布容积)=(7.83±5.14)L,V2(周边室分布容积)=(15.13±9.75)L,CL(表观清除率)=(0.32±0.21)L·h-1,CL2(周边室清除率)=(0.23±0.11)L·h-1。拟合优度、直观预测检验和NPDE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拟结果显示,按说明书6 mg·kg-1,或10 mg·kg-1,每日一次维持剂量给药,稳态谷浓度很难达到15~30 mg·L-1的目标浓度范围,维持剂量应提高为15 mg·kg-1,每日一次。结论:该研究通过模型外推成功获取了替考拉宁在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参数,模拟结果提示说明书儿童维持剂量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患者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活性代谢产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ydroxycarbazepine,MHD)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OXC单药治疗1个月以上且症状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采集清晨服药前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HD稳态谷浓度。通过PCR和sanger测序判定患者CYP2C19*3基因型。结果:120例癫痫患者快代谢患者64例,MHD血浆浓度为(18.17±7.34)μg·mL-1;中代谢型患者36例,MHD血浆浓度为(19.31±9.17)μg·mL-1;慢代谢型患者20例,MHD血浆浓度为(25.79±7.51)μg·mL-1,3种基因型的MHD浓度有显著性差异(F=7.077,P=0.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剂量作为影响血药浓度的重要指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YP2C19*3基因多态性影响MHD血药浓度,并且日剂量越高,MHD血药浓度越大,两者成显著正相关,临床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党参超微粉与细粉中的有效成分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质谱(HPLC)法分别测定灌服两种样品的大鼠体内党参炔苷的血药浓度,通过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比较党参超微粉及其细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单室模型;Cmax分别为1.408,1.932 μg·mL-1;tmax分别为1,1.5 h;t1/2分别为0.243,0.674 h;V分别为34.701,50.745 L;CL分别为5.281,3.779 L·h-1。党参超微粉相对于细粉,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9.7%。结论:党参经超微粉碎后可促进其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其给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名肾内科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血清浓度310例次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MIC群体的药效学目标到达.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群体典型值及个体间差异(Between Subject Variability,BSV)分别为:哌拉西林CL/F=13.74 L·h-1,BSV=11.1%;V/F=21.69 L,BSV=8.0%,他唑巴坦CL/F=9.32 L·h-1, BSV=9.11%;V/F=16.0 L, BSV=5.28%;固定效应参数中,肌酐清除率对参数有影响.对于MIC值较大的细菌,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获得了更高的目标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结论:群体药动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可为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