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霞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7):517-51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治疗,对比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压力、24h尿量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理想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另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黏度高切变、血黏度低切变、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提高肺源性心胜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26):3694-369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列地尔组、丹参川芎嗪组、联合组,各5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前列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丹参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临床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CRP、NO、ET、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和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清CRP、ET水平明显降低,LVEF、SV、血清NO、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前列地尔组和丹参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和丹参川芎嗪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前列地尔组的74.00%和丹参川芎嗪组的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川芎嗪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黏度,提高心功能,改善内皮功能,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同时疗效显著,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和血小板黏度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O2、S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及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小板黏度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小板黏度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和血小板黏度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O2、S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及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小板黏度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低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小板黏度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的治疗,实验组共42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纳入关于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试验组(川芎嗪注射液+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检索时限为从各建库起至2023年3月,对入选的文献进行数据筛选与提取,按照Cochrane手册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MP 14.1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RCTs,患者合计1 8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 (95%CI)=1.26 (1.18,1.24),P<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0.34(0.17,0.51),P<0.00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优于对照组[MD(95%CI)=0.38(0.16,0.60),P<0.001],FEV1/F...  相似文献   

8.
聂颖  段芙蓉  蒲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46-354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丹参注射液治疗180例)和对照组(酚妥拉明治疗65例),比较其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6%.对照组78.46%.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诊断并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血塞通治疗,7d 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指标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60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和常规组各30例。2组都接受常规治疗。丹参川芎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丹参川芎嗪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93.33%比70.00%,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参黄芪配伍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丹参和黄芪活性成分,基于CTD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关键靶标。借助STRING软件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靶标基因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2.1)对筛选所得的丹参、黄芪的活性成分与心绞痛及冠心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Cytoscape3.5.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61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44个,黄芪17个。筛选出冠心病靶标25个,心绞痛靶标7个,通过靶蛋白PPI网络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Toll样受体4、载脂蛋白E、脂肪酸转运蛋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尿激酶为冠心病和心绞痛疾病的关键靶标蛋白。分子对接发现黄芪单味药、丹参单味药、黄芪丹参配伍用药可能通过调节尿激酶(PLAU)、载脂蛋白E (APOE)、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发挥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作用。结论:从分子层面筛选丹参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及靶点,为其配伍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干预措施治疗CCP的随机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均在中国大陆进行,其中对照组(C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T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研究、交叉核对、评价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作为分析统计量,且所有分析均计算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最终纳入17项随机对照研究,均为Jadad评分小于3分的低质量中文研究,共计1429例患者,C组684例,T组7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组治疗CCP有效率[90.1%(583/647)]优于C组[72.4%(41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95,95%CI(2.77,5.63),P<0.01],且安全性良好。以每天注射液剂量5、10、20 mL做亚组分析,剂量为10 mL/d静脉滴注效果最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8,95%CI(2.89,6.32),P<0.01]。与C组比较,T组更有效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气、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CCP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通过改善CCP患者血气、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流流变学等多个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胸腺五肽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及辅助用药管理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月),收集胸腺五肽辅助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提取资料、评价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 项研究,对研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胸腺五肽辅助治疗COPD,有效性高于常规治疗组[RR=1.18, 95%CI(1.05, 1.32),P=0.004],可使患者FEV1得到显著改善[SMD=0.64, 95%CI(0.20,1.09),P=0.005],使患者外周血CD4+水平[WMD=6.25,95%CI(3.02,9.48),P=0.000 1]及CD8+水平显著降低[WMD=-4.60,95%CI(-7.26,-1.94),P=0.000 7],CD4+/CD8+水平显著升高[WMD=0.42,95%CI(0.24,0.59),P<0.000 01]。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胸腺五肽辅助治疗COPD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证据强度较低,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本研究结论尚需设计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药注射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ancer Lit、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不同中药注射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预先制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RCT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ADD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2个RCT,8种中药注射剂(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包括587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MPE患者的有效率方面,8种中药注射剂联合顺铂方案均比单用顺铂方案有效,概率分布显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最大(P=0.35)。在改善MPE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均比单用顺铂方案有效,概率分布显示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成为最佳方案的概率最大(P=0.40)。在恶心呕吐方面,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均比单用顺铂方案有效,概率分布显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恶心呕吐发生的概率最低(P=0.82)。在白细胞减少方面,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均比单用顺铂方案有效,概率分布显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可能性最低(P=0.30)。结论:在有效率、生活质量、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方面,各中药注射剂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对比单用顺铂具有优势。概率分布显示,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方面,消癌平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为最优方案;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为最优方案;在不良反应方面,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恶心呕吐发生的概率最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方案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概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并探讨其在家兔眼房水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泊洛沙姆为温敏材料,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分别于兔眼中滴入眼用凝胶5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兔眼房水中的盐酸川芎嗪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在兔眼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呈线性二室模型动力学特征,其动力学方程为C=5.47×e-0.599t+4.98×e-0.173t-9.91×e-1.670t,tmax为1.4 h,Cmax为4.732 mg·L-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420 h,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1.157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006 h,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为31.984 mg·h·L-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测定房水中盐酸川芎嗪的浓度,为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的药动学研究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魏酸哌嗪片辅助治疗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为该药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9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常规西药+阿魏酸哌嗪片),共治疗8周,各48例。分别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心功能指标(LVEF、CI、CO、MPAP)及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P<0.05);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阿魏酸哌嗪片用于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因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2次/d,疗程为14d。对照组46例,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采用血液流变学测定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排血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反映心脏舒张、收缩功能的心脏排血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排血量均有明显增加,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并能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可以作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改善血液流变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常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峥  杜秋  夏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2):1285-128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所致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川芎嗪的含量,并与静脉注射以及肌内注射比较,分析穴位注射如何发挥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显著优势。方法:以甲醇提取血浆及脑组织样品,咖啡因为内标,色谱柱Hedera ODS-2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20);流速1.0 m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正离子扫描测定样品中川芎嗪的质量浓度,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结果: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川芎嗪的线性范围为0.04~25.00 μg·mL-1r=0.999 5),定量下限是0.04 μg·mL-1。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高于90%,且稳定性良好,无基质效应。3种不同给药方式下,大鼠足三里穴位注射给药后脑组织中川芎嗪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穴位注射相比其他给药方式可以促进药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同时适当提高药物的吸收,结合针灸治疗的特点,发挥放大药物效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磷酸川芎嗪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探究磷酸川芎嗪乳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脉注射50 mg·kg-1磷酸川芎嗪制剂,给药后,在不同时间采血,最后切除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肾,和脑。所有样品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进行检测,用DAS 2.1.1软件使用非房室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参比制剂(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相比,乳剂制剂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在血浆中,乳剂的AUC0-∞Cmax分别为(4 406.96±977.08)mg·L-1·min和(52.131±13.61)mg·L-1。组织分布研究发现磷酸川芎嗪乳剂较参比制剂在脑组织分布更多。结论: 磷酸川芎嗪乳剂在心、肝、脾、肺、肾中有靶向趋势,比参比制剂更易分布在组织中。磷酸川芎嗪乳剂制剂具有脑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