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经血液、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资料,采集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916人,单纯口鼻吸毒者536人,占58.51%;注射吸毒380人,占41.49%。确诊梅毒现患病例82例,感染率为8.95%,HCV抗体阳性262例,阳性率28.60%,无艾滋病确证病例。注射吸毒与非注射吸毒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1),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HCV感染率高于初中以上学历吸毒者(χ2=7.70,P0.01)。结论吸毒人群梅毒、丙肝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采取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镇江市阿片类吸毒人群HIV、HC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为美沙酮维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镇江市2013年-2015年美沙酮门诊送检的400例样本进行HIV、HC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79例样本中HCV感染率为87.34%、梅毒感染率为12.66%;2014年221例样本中HCV感染率为84.16%、梅毒感染率为11.76%;2015年100例样本中HCV感染率为80.00%、梅毒感染率为20.00%;400例样本中未检测出HIV抗体阳性。结论镇江市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吸毒人员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HCV抗体感染逐年减少,梅毒感染有所增加。应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HCV和梅毒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钦州市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的感染状况,探讨HIV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在钦州市辖区内活动的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采集5.0 mL静脉血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3 148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37.9:1;平均(32.66±7.59)岁;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4.7%、59.5%和3.6%;女性HCV和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采用注射方式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则明显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1岁(OR=9.50, 95%CI:1.25~72.38)、离异或丧偶(OR=1.83, 95%CI:1.06~3.17)、曾经共用针具(OR=2.95, 95%CI:2.06~4.22)和感染HCV(OR=6.43, 95%CI:3.32~12.46)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在婚(OR=0.64, 95%CI:0.42~0.97)和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0.55 95%CI:0.34~0.87)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钦州市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感染HIV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各个因素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贵阳市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HC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控制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阳市2017—2019年吸毒哨点监测的吸毒人群,每年前往不同的戒毒场所, 以4—7月为监测期,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因素间HCV感染率。结果 2017—2019年共调查 1 186例吸毒者,各年份HIV感染率分别为0.8%、0.2%及0.5%,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1%、8.9%及9.3%,HCV感染率分别为40.9%、46.4%及46.3%。年龄≥25岁(OR=3.334~5.963)、女性(OR=1.487)、共用注射器具(OR=8.107)、最近一个月注射毒品(OR=6.300)及梅毒抗体阳性(OR=1.514)是吸毒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 近年来贵阳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流行形势严峻,应针对吸毒人群HCV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嘉兴市社区戒毒人员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对2014—2015年嘉兴市16个街道(镇)司法所登记监管的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梅毒螺旋体(TP)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分析TP和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49名社区戒毒人员,其中男性356人(79.29%),女性93人(20.71%);年龄16~47岁,平均(27.50±12.28)岁,吸食合成毒品370人,占82.41%;吸食≥2种合成毒品42人,占9.35%;吸食海洛因79人,占17.59%。TP双阳15例,阳性率为3.34%;TP单阳3例,阳性率为0.67%;HCV抗体阳性51例,阳性率为10.65%。不同文化程度戒毒人员TP双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戒毒人员的HCV抗体阳性率9.55%,低于女性的10.75%(P0.05)。吸食海洛因者的HCV抗体阳性率39.24%高于吸食合成毒品者的5.41%(P0.05)。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风险高于非注射吸毒者(OR=17.341,95%CI:8.387~35.857,P0.01);使用安全套者的TP双阳、HCV抗体阳性风险均低于未使用者(OR=0.210,95%CI:0.064~0.689;OR=0.131,95%CI:0.063~0.273,均P0.01)。结论社区戒毒人员以吸食合成毒品的青壮年为主,注射吸毒、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行为可能增加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风险,应加强安全性行为教育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乐山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HIV、HCV、梅毒和HSV-2感染状况。[方法]采集乐山市3个区市(县)的美沙酮门诊618名吸毒人员的静脉血进行HIV、HCV、梅毒以及HSV-2血清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18名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为10.84%,HCV抗体阳性率为71.8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85%;3个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以及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1;χ2=29.75,P=0.00);各年龄段间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0);HIV/HCV合并感染率为5.18%、HIV/HCV/梅毒合并感染率为0.16%、HCV/梅毒合并感染率为3.56%。67例艾滋病感染者HSV-2抗体阳性率为61.19%,HIV/HCV/梅毒/HSV-2疱疹合并感染率为1.49%,HIV/HCV/HSV-2疱疹合并感染率为52.24%。[结论]乐山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梅毒以及HSV-2感染率较高,合并感染现象严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自愿戒毒者HIV、HCV和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自愿戒毒人群在吸毒期间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和影响感染的因素,为该人群戒毒用药、健康追踪、行为干预、艾滋病、性病、丙型肝炎防护知识宣传等提供科学指导和比对材料.方法 对泸州市2007年自愿接受美沙酮替代治疗的吸毒人员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抗体检测和相关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0名自愿戒毒人员中,检出HIV感染15例,感染率为4.28%;HCV感染275例,感染率78.57%;梅毒感染24例,感染率6.86%.304名静脉注射吸毒者HIV感染15例,感染率4.93%,HCV感染265例,感染率87.17%,梅毒感染21例,感染率6.91%.46名非静脉注射吸毒者无HIV感染,HCV感染10例,感染率21.74%,梅毒感染3例,感染率6.52%.静脉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高于非注射方式吸毒者(χ2=101.598,P=0.000).结论 泸州市自愿戒毒人群中HIV、梅毒感染率低于国家同类人群平均水平,HCV感染率高于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平均水平.静脉注射吸毒和共用针具是导致HIV、HCV传播的高危因素.吸毒人群由HCV感染引起的肝病可能成为危害身体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竹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哨点监测方案要求,2013-2019年对监测周期内新进强制戒毒所的吸毒者及社区吸毒者开展调查问卷,并采集血液进行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3-2019年共调查吸毒人员1 763名,以男性(82.02%)和24~50岁年龄组人群(89.16%)为主。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61%;曾经注射吸毒比例由2013年的67.59%下降到2019年的37.05%(χ_(趋势)~2=54.854,P0.05);最近1个月注射吸毒比例由2013年的61.18%下降到2019年的39.78%(χ_(趋势)~2=10.418,P0.05);最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3年的49.23%上升到2019年的62.00%(χ_(趋势)~2=4.210,P=0.040)。HIV、梅毒、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356%、9.76%和53.09%,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阳性检出率大于非注射吸毒人群(χ~2分别为300.936、733.708,P均0.01)。结论大竹县吸毒人群HIV、梅毒、HCV感染率较高,高危因素依然存在,须继续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22年,对克拉玛依市社区吸毒者或新进入监管场所的所有吸毒者(包括已知的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CV、HIV、梅毒螺旋体(TP)抗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22年,共有958例吸毒者接受问卷调查及抗体检测,HCV抗体阳性378例,阳性率为39.46%,各年检出阳性率在24.69%~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50岁(OR=2.718,95%CI:1.244~5.940)、吸食传统/混合毒品(OR=2.136,95%CI:1.084~4.209/OR=5.411,95%CI:1.400~20.919)、有注射毒品史(OR=2.358,95%CI:1.773~3.134)、HIV抗体阳性(OR=8.672,95%CI:2.209~34.047)是吸毒人群感染HCV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HC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吸毒方式及性行为特征与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于2 0 0 4 - 0 5 / 0 7,调查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方式及性行为特征与HCV感染的关系。采集血样进行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在调查的吸毒人群6 19人中,HCV感染率为5 5 .9% (346 / 6 19) ,其中静脉吸毒者的HCV感染率为71 9% (2 35 / 32 7)。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曾经静脉注射吸毒(OR =2 .6 3;95 %CI为1 .79~3 .89,P <0 .0 0 1)和曾经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具吸毒(OR =2 .98,95 %CI为1 .78~5 . 0 0 ,P <0 . 0 0 1)与HC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毒人群HCV感染与其高危吸毒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 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易孝婷  李雪  刘继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291-1294
目的 调查新疆煤矿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状况,并分析职业紧张与心理障碍对MSDs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1 230名一线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MSDs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MSDs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总共调查了1 230名煤矿工人,有805名工人存在MSDs,患病率为65.45%,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倒班情况、工种、文化程度、月均收入间MSD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989、76.602、40.054、9.617、38.671、127.846、33.154,均P<0.05);有615名工人存在职业紧张,患病率为50.00%,有630名工人存在心理障碍,患病率为51.22%,不同职业紧张和不同心理障碍组间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1,χ2=22.059,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22,95%CI:1.292~3.159)、年龄(OR=1.532,95%CI:1.035~2.266)、采煤工(OR=1.801,95%CI:1.307~2.40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OR=9.453,95%CI:6.529~13.687)、职业紧张(OR=1.364,95%CI:1.030~1.806)、心理障碍(OR=1.826, 95%CI:1.361~2.449)均是煤矿工人MSDs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研究表明煤矿作业工人目前发生MSDs状况不容乐观,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可以增加MSD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人口”比例,落实“体卫融合”促进人群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烟台市25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取3 061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 结果 3 061名调查对象中,体育健身知识丰富603人(19.70%),热爱体育运动2 267人(74.06%),达到“体育人口”标准721人(23.5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运动态度、“体卫融合”态度、体质监测情况、工作地点健身设施配备之间“体育人口”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925、51.053、39.953、47.812、219.604、257.246、218.309、94.682、474.972、91.66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493,95%CI:1.217~1.832)、年龄(OR=1.425,95%CI:1.146~1.771)、体育健身知识(OR=1.352,95%CI:1.140~1.603)、“运动处方”知识(OR=1.811,95%CI:1.446~2.268)、体育运动态度(OR=4.086,95%CI:2.890~5.776)、“体卫融合”态度(OR=1.269,95%CI:1.018~1.581)、是否参与体质监测(OR=4.481,95%CI:3.657~5.491)、机构附近健身设施配备(OR=1.490,95%CI:1.177~1.886)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相关(P<0.05)。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意愿强,但体育健身知识缺乏,参与体育运动不足。性别、年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运动态度、“体卫融合”态度、参与体质监测、工作场所健身设施配备是影响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rush poppers(以下简称rush)使用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进行YMSM rush使用和血清学的现况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336名YMSM的rush使用率24.1%,使用时间中位数为4.5(2.0,12.0)个月,42.0%因好奇、29.6%因减少肛交疼痛、27.2%因寻求刺激使用,81.5%与固定性伴、28.4%与偶遇性伴共用,使用后30.8%发生无保护肛交。rush使用的 HIV-1阳性率12.3%,高于未使用的2.0%(χ2=15.54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非学生(OR=1.992,95%CI:1.036~3.831)、知晓艾滋病知识(OR=2.617,95%CI:1.235~5.545)、有风险认识(OR=4.407,95%CI:1.220~15.918)、近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OR=9.136,95%CI:1.228~67.985)、近6个月肛交人数增加(OR=1.732,95%CI:1.170~2.563)的rush使用可能更大,近1年接受宣传材料发放(OR=0.410,95%CI:0.203~0.825)、近1次肛交有保护(OR=0.346,95%CI:0.152~0.785)的rush使用可能更小。 结论 YMSM其rush使用较普遍,好奇是主要原因,与固定性伴共用常见。rush使用增加其高危性行为和HIV感染风险,应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烟草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 364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尝试吸烟现状、首次吸烟年龄、首次吸烟原因、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及尝试吸烟的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0.34%,高中生(16.45 %)高于职高生(13.76%)高于小学生(7.53%)高于初中生(4.79%)(χ2=35.51,P=0.0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0);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或7岁以下(23.40%),其次是8~9岁(17.02%);最主要原因是好奇(54.61%);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3.02,95%CI:1.97~4.63,P=0.00)、每日零花钱>5元(OR=3.02,95%CI:1.91~4.79,P=0.00)、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OR=1.97,95%CI:1.32~2.95,P=0.00)、最好的5位同学或朋友中有人吸烟(OR=4.28,95%CI:2.79~6.56,P=0.00)和电视、录像或电影中看到过吸烟镜头(OR=1.76,95%CI:1.19~2.61,P=0.01)。结论 2015年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较为严峻,且影响因素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控烟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18个月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1月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时诊断为头颅畸形的228名婴幼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94名头颅形态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母亲孕产史、睡眠姿势、骨密度等差异分析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8个月头颅畸形患儿头颅形态特征:头颅畸形组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月±7 d的占比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占比呈下降趋势;短头畸形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同类型头颅畸形在年龄(χ2=34.409)和严重程度(χ2=11.40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颅畸形组和正常组在单/双胎(χ2=4.724)、新生儿期头部损伤史(χ2=8.430)、睡眠姿势(χ2=23.881)和骨密度(t=2.7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金山区50岁及以上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健康干预和防治建议。 方法 2013年1-12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该区5个乡镇下属的13个居委或村的2 362名50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甲状腺B超检查,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检出患者960名(40.64%),女性患病率(45.45%)高于男性(32.97%)(χ2=36.16,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患病率逐渐增加(χ2趋势=4.44,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0岁人群的患病风险是50~60岁的1.32倍(95%CI:1.02~1.70),男性中60~70岁的是50~60岁的1.69倍(95%CI:1.11~2.57),≥70岁的是50~60岁的1.69倍(95%CI:1.06~2.69),男性中食用海带紫菜类食物<3次/周的风险是不食用的1.46倍(95%CI:1.01~2.10),女性中饮酒的患病风险是不饮酒的3.72倍(95%CI:1.19~11.64)。 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该人群尤其是高龄人群和女性的关注以发现更多潜在患者;加强社区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摄入过量含碘食物,女性人群应限酒或戒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潍坊市妊娠晚期妇女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产检的350名妊娠晚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膳食调查部分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数据处理中采用因子分析归纳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膳食模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结果 ①因子分析归纳出4种膳食模式:营养型、零食型、荤食型、素食型。②膳食模式相关分析:4种膳食模式除钙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铁等各类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四型膳食模式孕妇的年龄(χ2=19.852,P=0.019)、体重增长(χ2=30.545,P=0.000)、知识得分(χ2=17.603,P=0.001)、贫血(χ2=15.465,P=0.001)、文化程度(χ2=34.378,P=0.000)、职业(χ2=34.915,P=0.003)、收入(χ2=24.417,P=0.004)、下肢水肿(χ2=10.295,P=0.016)、患病数量(χ2=14.396,P=0.002)及血糖异常(χ2=18.167,P=0.04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膳食模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零食型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具有相关性(OR=4.986, 95%CI:1.274~19.525),荤食型膳食模式与患妊娠期超重和下肢水肿具有相关性(OR1=4.707,95%CI:1.084~20.441;OR2=2.690,95%CI:1.061~6.816),素食型膳食模式与患妊娠期贫血和妊娠期患病数量具有相关性(OR1=0.443,95%CI:0.254~0.772;OR2=1.919,95%CI:1.076~3.420)。③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模式与贫血(OR=2.576,95%CI:1.540~4.309)、妊娠期超重(OR= 6.220,95%CI:2.399~16.127)及妊娠期高血压(OR=20.656,95%CI:1.192~357.867)、糖耐量异常(OR=4.587,95%CI:1.092~19.261)均具有相关性。 结论 膳食模式与妊娠晚期相关疾病如妊娠期贫血、体重增长超标、妊娠期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的形成密切相关;孕期不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孕期营养监督和指导,改善母婴健康,从而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