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VAS评分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的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下降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稳定的例数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脱发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在无、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上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重度疼痛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率(P<0.05),无、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商品名:恩度)联合多西紫杉醇+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DP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67例Ⅳ期复治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给予YH-16联合DP方案,对照组(35例)单用DP方案,分别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和安全性,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3.8 %(14/32)和25.7 %(9/35)(χ2=3.864,P<0.05),CBR分别为78.1 %(25/32)和54.3 %(19/35)(χ2=4.214,P<0.05),中位TTP分别为225 d和135 d(t=5.28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均有所提高,以试验组提高较明显(t=15.043,P<0.001),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试验组下降较显著(P<0.05)。两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H-16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安全有效,耐受性好;VEGF可能是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方法:16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对照组(单用化疗组)。分别治疗一疗程。结果:两组无CR病例,治疗组PR 3 4例,总有效率4 2.5%;对照组PR 29例,总有效率36.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疼痛总的缓解率为85.0%,对照组为6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对轻、中度疼痛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KPS评分提高51例,占63.8%,对照组KPS评分提高36例,占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作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方秋雁 《肿瘤学杂志》2009,15(3):258-25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将126例6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组64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率为4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P〈0.05)。两组间化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王欢欢  刘丹 《现代肿瘤医学》2020,(22):3886-3888
目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EP方案及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疼痛、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化疗的13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复方苦参注射液+EP方案;对照组:EP方案。每周期21天,连用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68%(37/7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35.48%(22/62),两组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65.75%(48/73),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64.52%(40/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7.50%(42/48),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65.00%(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髓抑制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比对照组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可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5例NH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配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近期疗效有上升趋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毒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可以降低与NHL患者预后有关的血清VEGF水平配合化疗有明显的增效、减毒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化疗;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NP方案.比较两组近期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改善以及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45.0%(18例),对照组为35.0%(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57.5%(23例),而对照组提高率为35.0%(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晚期NSCLC化疗中有减毒增效效、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紫杉醇(PTX)联合顺铂(DDP)方案化疗时的作用。方法 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PTX和DDP方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PTX和DDP方案化疗组)32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46.9 %,对照组总有效率43.8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63,P = 0.802)。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好转率为53.1 %,对照组为2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17,P < 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虽不能提高总有效率但能减低药物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顺铂( NP)化疗对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NP化疗,治疗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结果经过两周期全身化疗后,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5.0%和45.0%,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可提高初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晚期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TP方案化疗,研究组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3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0% vs 30.00%,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提升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8% vs 28%,P<0.05);研究组患者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3年随访情况分析,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及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VEGF在96例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给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2~4个周期后再测定其sVEGF水平;同时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的sVEGF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sVE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腺癌sVEGF水平与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s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缓解病例化疗后s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sVEGF水平与其诊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TC化疗方案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8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单纯TC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两组均化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生存质量、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3.64%(28/44)]与对照组[50.00%(22/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疾病控制率[88.64%(39/44)]高于对照组[70.45%(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bF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改善率[50.00%(22/44)]高于对照组[27.27%(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分级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观察组6个月生存率[97.73%(43/44)]与对照组[93.18%(41/4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2个月生存率[84.09%(37/44)]、24个月生存率[34.09%(15/44)]高于对照组[65.91%(29/44)、15.9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TC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可能与联合方案可下调血清VEGF、bFGF表达,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产生抑制作用有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Tumor angiogenesis is stimulated by a pro-angiogenic shift in both inducers and inhibitors of endothelial growth. To study this shift, we measured serum and plasma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endostatin, and thrombospondin 1 (TSP1) in 21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and 46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n addition, we assessed the relevance of these levels to disease outcome. Cytokine levels were prospectively measured in plasma and serum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t three times: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at 1 and 12 weeks following initiation of chemotherapy. In NSCLC patients, serum VEGF levels (sVEGF) were elevated (p<0.001), whereas serum and plasma TSP1 levels were lower (p=0.012 and p=0.004, respectively) than in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Pretreatment plasma endostatin and serum bFGF levels were higher in NSCLC patients than in healthy controls (p=0.05 and 0.01, respectively). Change in sVEGF at week 12 after initiation of chemotherapy correlated with response to therapy (p=0.002). Patients with pretreatment sVEGF levels <500 pg/mL had a median survival of 11 months, but those with sVEGF >500 pg/mL had only a 6 months' median survival (p < 0.03). In NSCLC patients, VEGF levels are increased, whereas TSP1 levels are decreased, which may trigger and sustain tumor angiogenesis. High levels of serum VEGF at the time of presentation with NSCLC may predict wors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多西他赛治疗老年Ⅳ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方案)32例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方案)32例。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RR 25.0%,对照组18.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DCR 78.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生活感受、健康感受、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家庭支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为主要表现)及失眠。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胃肠道反应、心肝肾功能异常、皮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提高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DCR,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血液学毒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sVEGF)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入组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组,23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23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sVEGF表达水平,并加以比较。结果肺癌患者s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鳞癌组sVEGF高于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组(P<0.05),而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组sVEGF较高分化组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比较,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s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和单纯化疗组比较,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组治疗后sVEGF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辅助化疗可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对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血清VEGF有望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患者的诊断和化疗或生物治疗等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的初治或未采用NP方案化疗的复治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P方案+沙利度胺)36例和对照组(NP方案)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VEGF、bFGF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RR=CR+PR)为44.4 %(16/36),临床受益(CBR)为77.8 %(28/36);对照组RR为23.8 %(5/21), CBR为42.9 %(9/21)。两组RR及CB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5.1 个月,对照组为 3.0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位TTP延长(P=0.05)。治疗组CBR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CBR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进展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CBR者治疗后血清bFGF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进展的患者治疗后血清bF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能显著延长晚期NSCLC患者中位TTP,提高患者的RR及CBR。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具有协同作用,且不明显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根据血清VEGF水平可推测病情进展;VEGF和bFGF在NSCLC血管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可能作为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杨瑾  赵含信  张坤 《现代肿瘤医学》2020,(13):2254-2259
目的:探讨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对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P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42例)和对照组(NP化疗方案,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预后(治疗后1年生存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29/42),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五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5%(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为6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因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C、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NP化疗方案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提高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NP化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冯祺  赵劲松 《癌症进展》2016,14(5):464-467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联合GP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90.00%、卡氏评分增加稳定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和6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D3+、CD4+、CD8+和CD4+/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等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卡铂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卡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癌胚抗原(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1.43%和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5,P=0.659);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4.29%和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L-2R、CEA、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SIL-2R、CEA、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卡铂方案可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