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阐明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的优点。方法在452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前后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结果共显露喉返神经748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占1.88%),永久性损伤2例(占0.27%)。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有效防止其损伤并有利于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解剖喉返神经(RLN)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手术,术前均经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正常,术中均常规显微镜下解剖RLN.结果:共显露RLN 402根,暂时性RLN损伤3例(0.75%),无一例发生永久性RLN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常规显露RLN,显微镜下解剖RLN及其分支可有效避免RLN的损伤,尤其适用于多次手术后复发或甲状腺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和方法,以减少神经的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0月256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201例(211条),不显露RLN5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00%(2/201),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7.27%(4/5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3.64%(2/5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返性喉下神经”发生率为0.95%(2/211);67.30%(142/211)RLN在入喉前有分支,59.24%(125/211)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0.81%(65/211)位于动脉的浅面,5.68%(12/211)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27%(9/211)与动脉无关。结论 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LN)损伤影响因素并建立预防措施。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420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甲状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神经暴露的关系等因素对RLN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并建立相应预防措施。结果 42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有25例患者发生RLN损伤,发生率为5.95%;其中永久性损伤10例(2.38%),暂时性损伤15例(3.57%);术后随访1年,10例永久性损伤患者功能未恢复,15例暂时性损伤患者声带运动均在6个月内恢复。甲状腺癌手术患者RLN损伤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RLN损伤率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是RLN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熟悉RLN解剖结构、暴露神经可作为降低RLN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4月解放军第九六○医院(原济南军区总医院)行机器人甲状腺手术6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统计两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例数(恶性)、美容效果满意度,喉返神经 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两组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恶性组有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①良性组共199例:手术平均时间为(97.87±14.02)分钟,术后平均引流液体量为(146.65±81.7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76±1.75)天,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9例。②恶性组共451例:Ⅵ、Ⅲ、Ⅳ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56%(210/451)、41.17%(105/255)、29.41%(75/255);手术平 均时间为(144.56±44.81)分钟,术后平均引流液体量为(231.21±90.04)ml,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01例。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靠,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了368例甲状腺手术,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0.82%),未发生一例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暴露,采用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方法,对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病变(89.1%),尽可能术中不暴露喉返神经,但对于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再次手术病例,术中应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癌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作者认为,只要掌握手术操作要领,熟悉喉返神经解剖和变异,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永久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7.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在预防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4例甲状腺肿瘤,84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9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1.2%;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3例,永久性损伤3例,总损伤率为6.7%,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但术者需充分掌握神经行径的解剖特点,术中正确地辨认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分析了368例甲状腺手术,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3例,未发生一例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术中喉返神经是否暴露,采用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方法,对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病变,尽可能术中不暴露喉返神经,但对于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再次手术病例,术中应暴露喉返神经;甲状腺癌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瘤125例,术中均顺利显露同侧喉返神经;甲状腺癌25例,其中仅10例能显露喉返神经。结果 随访6个月~4年,甲状腺瘤术后声带麻痹(单侧)5例,其余120例术后声带运动良好,发声正常。甲状腺癌15例术后并发声带麻痹,10例声带运动正常。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对显露过长的喉返神经,术中应利用游离筋膜覆盖,以免术后瘢痕形成压迫喉返神经致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物中的作用,以提高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甲状腺癌患者152例临床资料,甲状腺切除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结果 152例患者中,行喉返神经探查262侧,均成功辨认及保护;行喉上神经外支探查231侧,174例成功辨认(75.3%)。原位解剖保护甲状旁腺150例,行甲状旁腺移植术2例。术后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外支功能障碍。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13例,术后1周恢复9例, 4周后恢复3例, 5个月后恢复1例。无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病例。结论 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技术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安全的甲状腺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提高了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自主研发改良的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方法对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实时监测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 对我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昆 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共计76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患者应用人体术中神经多功能检测报警系统进行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结果 术中双侧475例(950条),单侧286例(286条),共1236条喉返神经功能监测顺利,术后行喉镜检查有12例出现声带麻痹,3个月内恢复正常,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损伤为2例。喉返神经探查时间为(3.1±1.1)分钟,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识别率、暂时性损伤率及永久性损伤率分别为100%、1.58%(12/761)和0.26%(2/761)。结论 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术者与患者的心理压力,缩短喉返神经探查时间,能及时有效的监测与保护喉返神经,有广泛推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行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患者的资料,均在内镜直视下寻找喉返神经并进一步显露直至人喉处,行甲状腺次全切或腺叶全切除。结果:2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均成功显露颈段喉返神经并保护之。术中、术后病理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185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5例。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3个月内声带活动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改良Miccoli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停药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甲状腺癌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时间分为 停药5天组(58例)、停药7天组(58例)和未服用阿司匹林组(66例),比较3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 normalized ratio,INR)、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3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INR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停药5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喉返神经(RLN)损伤是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及靠近RLN行程的其它手术操作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RLN术中监测有助于区分神经组织与非神经组织,以减少神经损伤;如果操作中损伤了喉返神经,则可以立即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RLN监测主要适用于二次手术、术前已行放疗、恶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及保留甲状腺动脉手术方法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55例行甲状腺全切及次全切除术,192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均保留甲状腺上、下动脉,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术前及术后均行电子喉镜检查,血钙及甲状旁腺素检测。结果247例患者,术后均无声嘶症状出现,无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均无手足抽搐及麻木症状出现,术后检测血钙及甲状旁腺素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电子喉镜显示无声带麻痹。随访4~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声带麻痹症状。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及保留甲状腺动脉可以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保全甲状旁腺功能,值得在甲状腺手术方法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共33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均解剖术侧喉返神经。单侧腺叶切除131例,双侧次全切除138例,单侧腺叶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1例,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2例。结果:手术过程中共533条喉返神经主干均得到很好的显露,术后共4例(0.75%)出现声嘶,无麻醉插管引起,均为单侧声带固定,行激素、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均在3个月内恢复,无永久性损伤。结论:在行甲状腺手术时,结合运用多种解剖喉返神经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由外向内显露喉返神经入喉处并逆行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最佳适应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之间的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由外向内显露喉返神经入喉处并逆行解剖喉返神经的病例进行分析,共1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17岁到78岁,其中巨大甲状腺肿瘤(含胸骨后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7例,甲状腺中下部曾行手术致使下方气管食管沟处疤痕粘连的4例(所有病例中有1例同时为二次手术合并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并粘连),所有患者均采用由外向内显露喉返神经入喉处并逆行解剖喉返神经,共解剖喉返神经24侧。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显露喉返神经入喉处并逆行解剖喉返神经后行相应手术,术后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当甲状腺肿瘤巨大或胸骨后甲状腺肿导致甲状腺下极难以完全暴露、手术后气管食管沟中下部粘连、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肿大伴粘连的患者建议从喉返神经入喉处自外向内寻找喉返神经,后逆行向下解剖,该方法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伤及喉返神经(RLN)仍为声带麻痹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巨大甲状腺病、复发性甲状腺肿瘤、曾行颈部手术或放疗者及颈短或预伸展差者。以往曾有监测喉内肌的肌电活动(Davis等,1979;Lipton等,1988)及压力传感装置监测RLN受刺激时声带运动压力(Elm等,1987)。作者以电生理学方法监测难度较大、易伤及RLN的颈部手术37例,取得预想结果,并认为较其他方法方便、省时。方法;术中禁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插管全麻后,将4根12mm皮下针形电极分别插手颈部、肩部及两侧耳构后肌(PCM)。喉部电极利用麻醉喉镜显露喉后部及以杯状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困难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解剖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减少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胸骨后结节性甲状腺肿、位于甲状腺下极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以及甲状旁腺肿瘤等困难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过程和方法,了解病变累及喉返神经的状况以及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措施。结果:52例患者中,除2例甲状腺癌一侧喉返神经受侵予以切除外,其余50例喉返神经均解剖成功。50例喉返神经解剖成功者中,3例喉返神经拉长者术后无声嘶,2例喉返神经局部压为扁平者术后也无声嘶,3例术后轻微声嘶者经营养神经治疗1~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喉不返神经,2例胸骨劈开,2例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困难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大多需要游离腺叶和肿瘤并将其翻向内前上方,再以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和(或)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进行解剖,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中静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cN0)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cN0)213例,术中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来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3例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82例,淋巴结转移率38.4%.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3例在术后3年内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6%.结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率和甲状旁腺损伤率较低.因而认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暴露喉返神经全程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