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性偏颌患者牙尖交错位紧咬牙时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特征。方法:通过CT和MRI获得影像资料,使用Mimics、CADTIA和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包括颞骨、下颌骨和关节盘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咬合时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结果:关节盘和关节窝的主要受力在偏斜对侧分布偏内,偏斜侧分布偏外;偏斜对侧应力是一种集中的方式,偏斜侧是一种分散的方式。结论:偏颌患者偏斜侧关节盘可能倾向于向外侧移位,偏斜对侧关节盘可能倾向于向内侧移位。  相似文献   

2.
杜颖  王小琴  任娟 《口腔医学》2023,43(3):228-23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及(牙合)平面特征。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性Ⅲ类成年患者40例,所有个体按照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距离进行分组,分别测量各组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的偏侧与对侧相比,(牙合)平面角、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外间隙及髁突内外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关节后位所占比例较大,下颌骨偏移量与偏侧髁突前间隙及对侧(牙合)平面角均呈正相关(P<0.01)。骨性Ⅲ类非偏颌患者的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以前位、中位为主。结论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左右两侧(牙合)平面角、髁突位置及形态不对称,偏侧(牙合)平面角及髁突内外径较小,髁突向后下内方移位,且偏颌程度与(牙合)平面角及髁突位置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基于CBCT数据分析成人骨性Ⅲ类水平型偏颌患者偏斜侧与非偏斜侧的牙颌对称性。方法 选取成人骨性Ⅲ类水平型偏颌患者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20.58±3.31)岁,对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DICOM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三维重建,选择牙齿及上下颌骨标志点进行测量,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偏斜侧上下6转矩及UP、UF、Mx、LC、LF、LW、Go、Ag点到CMSP的距离大于非偏斜侧(P<0.05);LF、LW、Go、Ag点到FHP、CP的距离均小于非偏斜侧(P<0.05);偏斜侧髁突单位长度、颏单位长度、髁突内外径长度、下颌体总长度及升支高度均小于对侧(P<0.05)。结论 该类偏颌患者上颌存在牙齿及基骨的水平向代偿;偏斜侧下颌骨位置相对于颅上颌复合体更向上、向外、向后;髁突单位及颏单位可能在下颌体的不对称生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骨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48例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术后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148例患者手术术后软组织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6-36个月,因牙颌面畸形引起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矫正。结论根据牙颌面畸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和心理辅导,是取得正颌治疗术前术后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伴偏颌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实验组(n=12)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n=12)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正畸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及满意度问卷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患者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下颌骨形态和肌功能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 1 月至2012 年12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患者30例,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其下颌骨形态学各指标的AI值和相关肌肉在下颌骨不同运动状态时的肌电AI值,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下颌骨偏斜程度与上述A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下颌骨形态学指标中,髁状突长度AI值和下颌升支后缘长度AI值与下颌骨偏斜的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2和0.366,P值分别为0.031和0.043)。相关肌肉中,颞肌前束在下颌前伸牙合位和牙尖交错位紧咬时的肌电AI值和胸锁乳突肌在息止牙合位的肌电AI值均与下颌骨偏斜距离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9、0.351、0.339,P值分别为0.034、0.043、0.040)。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伴偏颌患者,既存在下颌骨形态不对称,也存在相关肌肉功能活动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8.
林雯  王羽立  杜一飞  程杰  江宏兵  万林忠  袁华 《口腔医学》2021,41(12):1081-1087
目的 验证数字化牙合板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双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并与传统牙合板比较.方法 选取40名实施双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为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各20名.在ProPlan CMF 3.0中测量比较设计与实际颅颌模型中14个测量点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与3个测量平面与参考平面的角度,并比较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的模拟及实际的差值.结果 数字化牙合板组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颅颌模型的所有线性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值均小于2 mm,角度测量指标的差值均小于4°.数字化牙合板组的L1-Y、GoL-X、GoL-Y、GoR-X、GoR-Y、CoL-Y、CoR-Y的模拟与实际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牙合板组与数字化牙合板组的L6L-X、GoR-X、LOP-X、MP-X、GoL-Y、MP-Z的模拟与实际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数字化牙合板在双颌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且较传统牙合板更为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9.
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形态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分析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颌面部硬组织的对称性,研究造成颏部偏斜的主要骨性因素.方法:选择女性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41例,根据颏点偏斜程度,将其分为实验组(偏斜超过4mm)和对照组(偏斜不足4mm).三维CT成像后,测量并分析2组间及组内两侧的中面部、下颌骨结构的对称性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实验组偏斜侧U3及U6的垂直向位置显著高于对侧(P<0.01):2组间比较,上颌两侧牙槽高度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偏斜侧长度显著小于对侧及对照组偏斜侧(P<0.01),下颌角向上旋转(P<0.01);对侧明显向前、内侧倾斜(P<0.01),下颌角位置偏前、内侧(P<0.05).(3)颏点偏斜与偏斜侧高度、两侧升支高度差异等骨性因素明显相关.结论:与偏斜侧相比,对侧升支生长过多,向前、内侧倾斜是导致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颏部偏斜的主要骨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双颌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满足纳入标准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软组织、硬组织项目共28项.将采用单、双颌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目及其变化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单颌手术患者初诊SNA角、ANB角、U1/SN角、鼻唇角、G-SN-Pos角、Wits值及覆盖值更接近正常值.双颌手术更有利于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上前牙去代偿更充分.结论 SNA角、U1/SN角、鼻唇角与正常值差距小于一个标准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采用单纯下颌手术方式.超过此界限的患者应采用双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颜面不对称畸形牙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颜面不对称畸形牙弓的形态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4例颜面不对称畸形病例,测量牙弓宽度并与正常He做t检验。结果 不对称畸形上牙弓双侧狭窄;女性牙弓宽度窄于男性。结论 颜面不对称畸形以侧同时扩弓解除上下牙弓宽度不调。  相似文献   

12.
提要:对临床不同骨性偏颌畸形进行分析,介绍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骨性偏颌畸形主要表现为水平向与垂直向不对称;可以发生在上颌骨和(或)下颌骨,以下颌骨骨性不对称更为多见。咬合平面倾斜是骨性偏颌畸形的主要特征;骨性偏颌畸形的牙齿代偿具有左右侧、上下颌的不一致性;双侧下颌骨髁状突发育不对称是导致骨性偏颌畸形的主要原因;骨性偏颌畸形应从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综合评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治疗骨性偏颌畸形的最佳方法;倾斜牙合平面的纠正是骨性偏颌畸形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To identify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aniofacial complex and dental maturity in girls with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study included 34 Korean girls with idiopathic CPP (mean age, 8.6 ± .5 years) and 28 normal healthy girls of the same chronological age. An initial evaluation of the growth pattern of the craniofacial complex and dental maturity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lateral cephalometric and panoramic radiographs.Results:The mandibular ramus height (44.4 ± 4.1 mm) and total mandibular length (10.8 ± 4.3 mm) (P = .004 and .021, respectively) were greater and the lower anterior facial height was lesser (63.2 ± 2.4 mm) (P = .040) in the CPP group than in the reference group. In addition, the gonial angle (12.9 ± 6.1°; P = .045) and the mandibular plane angle (34.9 ± 4.8°; P = .012) were smaller in girls with CPP than in normal healthy girls. All the mandibular teeth were more mature in girls with CPP (P < .001).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andibular tooth formation stages and the presence of CPP in girls (r = .756 to .957; P < .001).Conclusions:CPP had an effect on the anteroposterior growth of the mandible in the craniofacial complex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mandibular plane angle. Early maturation of the mandibular teeth was observed in girls with CP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应用掩饰性正畸方法矫治轻度骨性偏(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例轻度骨性偏(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并于矫治前后进行正中(牙合)位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①不对称面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②正中结构标志点ManDP、ManAC、Me、Me'明显向中线聚拢.③两侧对称性结构点A6、B6、Go、Go'、U3、U4、U6、L3、L4、L6治疗后均趋于对称.④面部横向宽度A6(R)-A6(L)、U3(R)-U3(L)、U4(R)-U4(L)、U6(R)-U6(L)增宽.⑤两侧下颌综合长度差减小.⑥偏斜侧上颌第一恒磨牙更加向颊侧倾斜,下颌第一恒磨牙更加向舌侧倾斜.结论 掩饰性正畸方法能够有效地矫治轻度骨性偏(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5.
面部美学是口腔医学关注的重点内容,而面部软组织对称性是影响面部美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三维面部扫描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发展,使得客观准确地评价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成为可能,相较于CBCT技术而言,该法更为便捷且无需担心辐射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比较大的潜力。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利用三维面部影像分析面部不对称性的相关研究,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面部美学是口腔医学关注的重点内容,而面部软组织对称性是影响面部美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三维面部扫描技术及相关软件的发展,使得客观准确地评价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成为可能,相较于CBCT技术而言,该法更为便捷且无需担心辐射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有比较大的潜力。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利用三维面部影像分析面部不对称性的相关研究,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偏畸形患者12例,采用0.56mm×0.71mm托槽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应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磨牙各自均向远中倾斜、远中移动,矫治前后颌骨变化较小。模型测量分析示上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宽度矫治后较矫治前有所增加(P<0.05),而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偏病例,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变化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下颌偏斜患者的牙(牙合)特征及其与颅面形态的关系.方法 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9名,女22名),年龄12~26岁,平均年龄18岁.通过D.02-L 3D SCANNER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获得牙(牙合)三维特征,测量下颌偏斜畸形患者的头颅后前位片获得颅面骨骼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颌偏斜患者的上下颌牙弓不对称,下颌偏斜侧的spee曲线(2.06±1.05)mm明显大于非偏斜侧(1.76±0.82)mm,P=0.038,上颌牙冠偏斜侧相对与非偏斜侧更为颊倾,下颌偏斜侧牙冠要相对舌倾,颏点的偏斜是一能有效衡量牙弓后部牙冠倾斜度差异以及(牙合)平面倾斜度的骨骼测量指标.结论 下颌偏斜患者表现出独特的骨骼和牙(牙合)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偏的成因,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偏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设计拔除磨牙矫治的6例骨性偏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15~24岁,口腔检查存在明显的颜面不对称,功能性偏的特征不明显。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均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覆覆盖关系。颜面不对称改善明显。结论:拔除磨牙对偏的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