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状况,掌握其流行规律,现将我县1963~2006年流脑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全世界有142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流脑的流行或发病。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未能控制流行。国内随着菌苗的应用,发病率有所下降,病死率也大大的降低。现就病原学、流行病学,有关临床诊断及治疗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海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方法采用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对青海省2005—2011年分离的38株流脑菌株的血清群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检出38株流脑阳性菌株,其中来自患者的27株阳性菌中A群12株(44.44%)、C群15株(55.56%),来自健康人群鼻咽部检出的11株阳性菌株中Y群3株(0.67%)、A群2株(0.44%)、29E群菌株6株(1.33%),B群未检出。结论青海流脑病人及健康人群携带菌株中检出A群、C群、Y群及29E群新菌株,表明本地区流脑菌群已经发生变化,流行趋势由A群趋于C群。  相似文献   

4.
李丽 《海南医学》2006,17(5):67-68
目的了解本次贵阳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4月共收治的35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35例流脑患者全部为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均未接种过流脑疫苗.发病典型,均为普通型,无一例死亡,15例并发关节肿痛,其中86.7%患儿皮肤具有特征性改变,皮肤有瘀点,瘀斑患儿与无瘀点,瘀斑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脑脊液培养阳性率5.7%(2例),咽试子培养阳性率2.9%(1例),病原体总检出率8.6%.对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敏感.结论本次贵阳地区流脑流行均为儿童,发病者均未接种疫苗,应重视儿童的预防接种.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均为普通型,常用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豆形,直径0.6~1.0μm,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亦可以呈4个菌相联。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以在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发现。本菌属专属需氧菌,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常用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在5%~10%C0:、PH7.4~7.6条件下最易生长。本菌按其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不同,可以分为A、B、C、D、E、X、Y、Z、W135、H、I、K、L等13个群,还可根据外膜蛋白抗原差异分为20多个血清型。其中以A、B、C三群最常见,占90%以上;其中C群致病力最强;B群次之,Y群最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行菌株有所不同,近30年来我国流行菌株一直是A群,占90%以上,B群和C群为散发菌株,但是B群流行有上升趋势。本菌裂解可以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重要因素,并可以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自溶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状况,掌握其流行规律,现将我县1963~2006年流脑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79-200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泉州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泉州市1979-200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79-2008年报告流脑8 3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死亡245人,年平均死亡率0.14/10万,病死率为2.95%.有明显的冬春季发病高峰,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44%.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农村、城市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01/10万、3.33/10万.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0~岁、5~岁、15~岁.分别占发病数的28.24%、18.56%、13.40%.学生发病最多占36.21%,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3.06%,第三为农民占16.94%.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B、C群病例呈散在发生.结论 1982年起实施流脑疫苗接种后,流脑发病率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提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推广接种A+C流脑疫苗,对预防和控制流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病学规律,了解其流行特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流脑防控做出决策依据,提高综合防制水平。方法对收集到的文安县1962-2016年流脑发病、死亡等疫情资料按年代分地区、分年龄、分月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文安县1962-2016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 193例,死亡254例,病死率为7.95%。20世纪60、70、80年代流脑呈自然流行趋势,每隔8~10年有一次大流行,发病季节高峰在2~4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90年代以后流脑发病一直处于较低的散发水平。结论加强适龄儿童流脑疫苗的接种、提高有效接种率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和菌群变迁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河北流脑发病无周期性特征,病例呈散发状态,但病死率较高;发病集中在<15岁年龄组,其中以<1岁发病率最高;发病季节在冬春季;A群和C群是该省目前流行优势菌株。结论儿童和学生仍是该省流脑防控重点人群,接种流脑疫苗和流脑菌群变迁趋势监测是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2001~2006年流脑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疆2001~2006年流脑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是0.45/10万、0.026/10万、5.75%。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2-4月。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0.04%。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30.62%、28.03%。169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测平均带菌率为10.65%,其中A群13株,带菌率为7.69%;B群4株,带菌率为2.37%;C群1株,带菌率为0.59%。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为37.54%,C群抗体阳性率为18.44%。结论2001~2006年新疆流脑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年均发病率0.45/10万),但仍高于同期全国水平(0.20/10万),防治工作仍须加强。新疆健康人群流脑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A群抗体阳性率37.54%,C群抗体阳性率18.44%,因此要加强新疆地区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州市2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新生儿病例进行诊断并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方法对流脑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例病例均因发热等症状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该菌株对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敏感。结论本市近年来首次出现2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的病例,应加强流脑,尤其是B群流脑菌株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完善流脑的预防接种措施。方法对35例流脑病人和70例正常对照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住地及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流脑发病与性别、年龄、住地无关,但与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及免疫功能状况有关。结论不能忽视成年人及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3.
徐葵花  张莉  陈峰  王彩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187-1189,1193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77例流脑患者的季节分布、年龄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并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7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3.96±18.21)岁。临床特点以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及皮肤淤点、淤斑为主。普通型55例,暴发型22例,病死4例,未愈自动出院6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脑疝、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13例细菌学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部分标本进行分群,其中C群7例。结论:流脑病例并发其他系统损害者多,病情较重,可能与细菌菌群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起"外地来穗"W135群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制订和调整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采用病例收集、现况调查、实验室检测,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执行。结果患者以急性发病、反复发热伴全身瘀斑、瘀点入院,脑脊液样品经PCR扩增检测CrgA基因阳性,siaD(W135)阳性。密切接触者咽拭标本中1例检出并被鉴定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齐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该病例是广东省第2例由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普通型流脑病例;对于外地病例,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流脑监测方案要求,履行各自职责,分工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流脑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防控工作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气象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流脑发病率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流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flab6.5软件构建流脑发病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流脑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平均蒸发量呈正相关。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舍结果显示,流脑发病率回代值的MER=1.73%、R^2=0.990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的预测精度为5.88。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平均降水量对流脑发病率影响较大。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流脑发病率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宁夏三市健康人群血清流脑抗体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健康人群(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群)流脑抗体含量测定,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现状,促进和加强计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和接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分组采样,统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含量。结果全区三市(银川、中卫、固原市)7个年龄组共检测632人,流脑A群抗体平均含量4.325μg/ml,A群阳性率69.30%(438/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4.91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P<0.05);流脑C群抗体平均含量3.243μg/ml,C群阳性率39.08%(247/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3.92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6,P<0.05)。结论宁夏三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提高流脑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海南省海口市2015年2月发现的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新生儿血液接种于血培养瓶,对培养出的菌株采用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技术鉴定、基因分型;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新生儿血液中培养出的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与PCR技术鉴定、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均是B群脑膜炎奈瑟菌。该菌株MLST结果为序列型ST-7962,属无序列群分类。该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氯霉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利福平敏感,对左氧氟沙星中介,对复方新诺明、磺胺、环丙沙星、萘啶酸耐药。结论海南省发现新生儿感染B群脑膜炎奈瑟菌病例,应加强病原菌监测与研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病人中以郊区为多,普通型12例,爆发型8例。4例治疗无效死亡,均为暴发型流脑,其中2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2例死于脑疝。结论 暴发型流脑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感染、降颅压治疗是提高暴发型流脑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当或不及时易导致死亡。幸存者中,大约有10%~15%的人伴有长期的后遗症,如神经性耳聋、失明、动眼神经麻痹、四肢瘫痪、智力和情志改变、精神异常等。就流脑此单病种而言,长期后遗症方面的研究数据不多。但流脑属于化脓性脑膜炎,同时也是细菌性脑膜炎中常见的一种。参考化脓性脑膜炎或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数据对加深认识流脑的危害有重要意义。流脑缺乏长期随诊资料,病死率、致残率或后遗症发生率情况不详;同时,国内外缺乏针对流脑这一具体病种的经济负担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