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进食燕麦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4-08至2015-11初次来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燕麦组(53例)每天早上食用燕麦50~100 g,采取进食燕麦基础治疗方式;对照组(53例)采取普通饮食控制方式,治疗疗程为6个月。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如果血糖过高,给予降糖药控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等指标和心理状态。结果 燕麦组治疗后FBG(6.13±1.01)mmol/L、PBG(6.88±2.32)mmol/L以及HbA1c(5.14±1.0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BG(7.32±1.31)mmol/L、PBG(9.07±2.11)mmol/L以及HbA1c(6.72±1.33)%;燕麦组治疗后P-INS(19.01±10.31)mmol/L、TC(4.51±0.7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INS(23.51±11.83)mmol/L、TC(4.96±0.86)mmol/L;燕麦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9.98±0.79)分和SDS评分差(20.17±1.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差(10.58±0.28)分和SDS评分差(9.97±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食燕麦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HbA1c、P-INS及TC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物。
  相似文献   

2.
李蕊  金晓娜  张党锋 《武警医学》2019,30(6):499-502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3至2018-07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8)与联合治疗组(n=79),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药(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HbA1c达标率和控制理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OMA-β、VASP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的血糖和VASPIN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肾小球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03至2013-12在火箭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7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3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7例)。同时,对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检测。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为(1.56±0.59)mg/L, HbAlc为(8.32±1.58)%; 临床白蛋白尿组中血清Cys-c为(1.79±0.86) mg/L, HbA1c为(9.46±1.69) %; 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0.92±0.21) mg/L,HbA1c(5.13±1.65) %。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DN组的Cys-c、BUN及S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91.11%、62.22%、68.89%,Cys-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UN和Scr,Cys-c分别与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分度检测可以看出,将Cys-c作为内源性标志物比BUN和Scr更加敏感,更能敏锐地检测出肾小球的损害。结论 Cys-c、BUN及Scr均为检测DN患者肾小球损害的指标,但Cys-c在诊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损害上更加敏感,能够直观地体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值得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思明  刘敏 《武警医学》2018,29(8):770-773
 目的 分析理气活血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情绪状态、血清CRP、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4至2016-08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理气活血滴丸治疗。连续治疗4周,并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远期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8%,随访期间复发率为19.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复发率为4.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理气活血滴丸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是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曾建  陈晓军 《武警医学》2015,26(1):44-46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压的效果, 并探讨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取血糖控制不佳而血压控制平稳的T2DM 7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5例, 两组在原有口服药物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沙格列汀, 对照组增加原有药物剂量或加用其他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glucose, PPG)、HbA1c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收缩压(SBP)[ (133.9±16.5) mmHg vs (125.2±13.4) mmHg, P<0.01]、24 h平均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125.2±11.7) mmHg vs(116.6±8.6)mmHg, P<0.01], 但对照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组血压下降与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下降均无关。结论 沙格列汀不仅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 而且对血压也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娴  刘莉 《武警医学》2018,29(1):52-5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型糖尿病80例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 A、B、C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白藜芦醇软胶囊。其中,A组: 250 mg/次,口服,2次/d;B组: 350 mg/次,口服,2次/d;C组:500 mg/次,口服,2次/d,治疗12周;D组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S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及三餐2h后血糖,计算MBG、血糖波动参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C组和D组治疗前后各值均数差F各值均数差FPG:[(1.54±0.06) mmol/L vs (0.45±0.01) mmol/L,t=4.562, P=0.037)];FISN:[(4.85±0.35) pmol/ml vs (0.76±0.13)pmol/ml,t=3.467,P=0.025];HbA1c:[(1.01±0.36)% vs(0.24±0.07)%,t=3.724,P=0.031];平均血糖值:[(1.91±0.22) )mmol/L vs (0.33±0.03) mmol/L,t=4.823, P=0.026]; 血糖变异性:[(1.22±0.23)mmol/L vs(0.07±0.03) mmol/L, t=4.025,P=0.027];血糖标准差:[(0.88±0.12)vs(0.02±0.01),t=3.681,P=0.03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组治疗前后HOMA-IR由2级均降至1级、ISI的改善C组优于D组(P<0.01)。结论 白藜芦醇软胶囊对血糖变异及胰岛素抵抗与剂量相关,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软胶囊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波动度、血糖标准差,减少HOMA-IR,提高ISI;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联合服用白藜芦醇软胶囊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陈晓军  曾建  寇雪梅 《武警医学》2019,30(9):769-77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总胆红素(TBI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80例初诊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为T2DM 组,选取276例健康人为对照(NC)组,分析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TBIL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血清游离T3(FT3)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r=0.512, P<0.01),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sTSH)与TBIL无明显相关性;NC组以上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T2DM患者中,FT3与TBIL的相关性受HbA1c调控(β=0.244,P=0.02),在排除年龄、性别、血脂、丙氨酸转氨酶、乙醇摄入、BMI、空腹胰岛素影响后,这种调控作用依然存在。结论 低FT3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初诊T2DM患者低TBIL水平相关,此相关性受HbA1c调控;HbA1c越高,相关性越显著。这可能是高HbA1c的初诊T2DM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梁恒粉  唐正颖  王胜 《武警医学》2018,29(11):1058-1061
 目的 观察自拟生脉地黄汤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2016-01至2018-01诊治的102例早中期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生脉地黄汤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5%;治疗后,观察组整体疗效水平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指标(FBG、2 hPG、HbA1c)、肾功能指标(SCr、BUN、U-β2MG、24 h尿蛋白总量)、血清标志物(Cys-C、RBP、Hcy)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清Cys-C等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CDCA8基因的表达情况和CDCA8基因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预后相关性,预测CDCA8是如何推动膀胱癌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方法 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GEO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基因表达数据GSE13507,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CDCA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分析CDCA8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Log-rank检验用于预后生存分析;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CDCA8高表达样本的富集基因及受CDCA8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 膀胱癌中CDCA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8.87±0.08 vs 7.47±0.07, P<0.0001);CDCA8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年龄(P=0.027)、性别(P=0.04)及膀胱癌的疾病进展(P=0.001)、T分期(P<0.0001)、N分期(P=0.013)、不同分级(P<0.0001)密切相关;CDCA8高表达组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明显短于CDCA8低表达组(P<0.0001, HR=0.5177, 95% CI: 13.40~18.10),且CDCA8高表达组膀胱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亦短于CDCA8低表达组(P<0.0001, HR=0.09906, 95% CI: 5.971~16.38);CDCA8可能调控与精子形成、G2M检查点、E2F信号通路、未折叠蛋白反应、MYC信号通路、MTORC1信号通路、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PI3K/AKT/mTOR通路、胆固醇平衡、糖酵解相关的基因集。结论 CDCA8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发生进展相关,高表达CDCA8的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更差,可能作为潜在的判断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志物和治疗膀胱癌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2018,29(8):766-76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 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 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陈孟春 《武警医学》2013,24(3):224-225
 目的 探讨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三者联合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另选80例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均呈正相关, 3组结果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 糖化血清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Ⅱ型糖尿病, 判断治疗效果, 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二甲双胍组35例,艾塞那肽组33例。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体重指数,以及血糖波动指标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的变化。结果 治疗12 周后,两组FBG、2 h PG、HbA1c、血糖波动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1.88±0.57)mmol/L,艾塞那肽组(1.58±0.21)mmol/L,相比二甲双胍组,艾塞那肽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体重指数艾塞那肽组治疗前体重(25.14±2.21)kg/m2,治疗后(23.16±1.46)kg/m2,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同等的疗效,艾塞那肽在降低三酰甘油及体重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陶元 《武警医学》2020,31(1):23-25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 GDM)患者血Betatrophin、HbA1c、25-(OH)VitD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中Betatrophin、HbA1c、25-(OH)VitD3的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孕妇血Betatrophin、HbA1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5-(OH)VitD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维生素不足发生率(86.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血HbA1c水平与Betatrophin水平呈正相关(r1=0.452),与25-(OH)VitD3水平呈负相关(r2=-0.556),血25-(OH)VitD3水平与Betatrophin水平呈负相关(r3=-0.358),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和25-(OH)VitD3分别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Betatrophin、HbA1c及25-(OH)VitD3水平与GDM有密切联系,妊娠期及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08至2016-09就诊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均行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分。比较两组MADRS评分、血糖波动参数,并分析T2DM组血糖波动参数与MADRS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MADRS评分为(15.67±7.43)分,对照组MADRS评分为(8.29±3.76)分,T2DM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8,P<0.01)。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全天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 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 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cursions, MPPGE)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MAGE与MADRS评分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 MAGE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