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gp和GST-π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化疗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胆囊癌组织中P -糖蛋白 (P - gp)和胎盘型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 -π)的表达状况 ,揭示胆囊癌对化疗不敏感的内在机制。方法  38例胆囊癌组织石蜡标本 ,12例结石性胆囊炎组织石蜡标本分别进行生物素蛋白链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按照既定的阳性标准判定染色结果。结果 P - gp和GST -π在胆囊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8.9%和 6 5 .7% ,而在胆囊良性疾病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16 .6 % ,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 - gp、GST -π在胆囊癌中的高表达是造成胆囊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与直肠癌组织嗜铬蛋白A及p53蛋白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贲门癌与直肠癌组织嗜铬蛋白A(CGA)及p5 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76例贲门癌和 4 9例直肠癌组织中CGA及p5 3表达变化。结果 :贲门癌组织中 ,CGA和p5 3阳性率分别为 5 5 .3% (4 2 /76 )和 6 5 .8% (5 0 /76 ) ;直肠癌组织中 ,CGA和p5 3阳性率分别为 34.7% (17/49)和 6 7.3% (33/49) ;贲门癌组织中CGA阳性率明显高于直肠癌 (P <0 .0 2 5 ) ;有内分泌分化的贲门癌和直肠癌其p5 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GA阴性者 (P <0 .0 2 5 )。结论 :贲门癌与直肠癌组织中CGA阳性表达率存在明显差异 ;p5 3基因的变化在这两类肿瘤内分泌细胞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GSTπ) ,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及P糖蛋白(p170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94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GSTπ、TopoⅡα和p170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GSTπ、TopoⅡα和 p170在ANLL中的初治组 (A组 )及复发或难治组 (B组 )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 2 0 %、43 2 %、2 2 0 %及 5 0 0 %、5 0 0 %、46 7% ;三者在ALLA组及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4 3%、0、18 2 %及30 0 %、18 2 %、30 0 %。GSTл阳性、TopoⅡα阴性、p170阳性A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与GSTπ阴性、TopoⅡα阳性、p170阴性的CR率分别为 2 5 0 %、75 0 %、38 5 %及81 8%、37 5 %、84 2 %。除TopoⅡα外 ,耐药因子阳性患者的CR率低于阴性患者 (P <0 0 1及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GSTπ与p170之间密切正相关 (r =0 6 4,P <0 0 1)。结论 GSTπ、p170过度表达与AL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且GSTπ与 p170过度表达密切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6月本院80例肾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本院肾外伤及结石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表达情况,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患者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表达情况,并分析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表达与肾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分期越高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阳性表达率均越高(P0.05)。观察组中,低分化患者的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中分化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与肾癌分期均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组织GST-π、p53蛋白及COX-2在肾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肾癌分期及分化程度均密切相关,在肾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GST -π、TopoisomeraseⅡ -α蛋白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鼠抗人TopoisomeraseⅡ -α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GST -π抗体对 6 0例大肠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1.GST -π、TopoisomeraseⅡ -α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大小、部位及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2 .GST -π在癌灶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不同 ,在肿瘤组织中低分化组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低表达 ,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TopoisomeraseⅡ -α在高分化组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 (P <0 .0 0 1)。结论  1.GST -π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及临床分期有关 ,可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2 .Topoi someraseⅡ -α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其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做为衡量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癌 (RCC ,renalcellcarcinoma)组织中p5 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鼠抗 -p5 3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RCC中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60例RCC组织中 2 9例 (4 8.3 % ) p5 3蛋白阳性。p5 3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 (P <0 .0 5 )和TNM分期 (P <0 .0 5 )均明显相关。结论 :p5 3蛋白表达与R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p5 3蛋白表达可认为是低分化、高浸润性RCC的有用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 : 探讨p16、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8例膀胱TCC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5 .8% ,与癌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 (P <0 .0 5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2 .5 % ,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癌组织 (P <0 .0 5 ) ,与癌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16和cyclinD1异常表达在膀胱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肺癌p53、nm 23-H1基因表达与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辅助细胞 S- 10 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 (S- 10 0 + 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L SAB法 )检测 6 1例肺癌标本组织中 p5 3、nm2 3- H1 蛋白表达及 S- 10 0 + DC浸润情况 ,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 5 .90 % ,而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 ;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6 7.2 1% )与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90 .0 0 %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 nm 2 3- H1 蛋白表达阳性率 (46 .88%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 (89.6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分化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 nm2 3- H1 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分化之间无相关性 ,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 .0 5 )。I期腺癌原发肿瘤组织 S- 10 0 + DC浸润密度均数 (9.1个 / HM)低于 、 期腺癌 (13.2个 / HM) (P <0 .0 5 )。结论:p5 3、nm2 3- H1 基因异常表达是肺癌发生转移中的重要事件。p5 3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肺癌诊断 ;nm2 3-H1 基因是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肺癌组织 S- 10 0 + DC浸润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GST -π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并结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临床分期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GST -π及PCNA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GST -π表达为 63 .6% (2 8/44 ) ,临床Ⅲ期表达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为 72 .7%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 ,差异显著 (P <0 .0 1 ) ;GST -π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联合GST -π检测 ,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2 7kipl(P2 7)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肾癌中表达情况 ,并研究二者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4 2例肾透明细胞癌及 2 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石蜡切片中P2 7蛋白和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 :P2 7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2 0 .0 % ,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5 2 .4 % (P <0 .0 1)。P2 7在肾癌组织分级G1、G2 、G3 的阳性率分别为 83.3%、6 8.7%、30 .0 % ,P2 7表达与肾癌的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CyclinE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30 .0 % ,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5 4 .8% (P <0 .0 1)。CyclinE在G1、G2 、G3 ,肾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3.3%、6 8.8%、35 .0 % ,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肾癌的分级亦呈负相关 (P <0 .0 5 )。P2 7和cyclinE在肾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r =0 .5 4。结论 :P2 7和cyclinE与肾癌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提示 :P2 7和cyclinE有可能作为判别肾癌分化程度的标志物 ,并可能成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 37例卵巢良性肿瘤、3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 6 9例卵巢上皮癌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卵巢癌中 ,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5 0 .7% ,P <0 .0 1) ;NDPK/ nm2 3表达阳性率增高 (73.9% ,P <0 .0 5 )。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 NDPK/ nm2 3在粘液性癌表达阳性率 (5 4.5 % )与浆液性癌 (82 .2 % )和子宫内膜样癌 (83.3% )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p16蛋白和 NDPK/ nm2 3在不同分化程度卵巢癌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两基因产物在 ~ 期癌表达阳性率 (p16蛋白 :6 8.0 % ;NDPK/ nm2 3:88.0 % )均高于 ~ 期癌 (p16蛋白 :38.7% ;NDPK/ nm2 3:6 4.5 % )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 CDKN2的基因产物 p16蛋白表达缺失在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都起重要作用 ;而 nm2 3基因的过度表达对卵巢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而对其发展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MDM2基因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玫  陶凤华  成志强  单军  苏学劲  王玲 《医学争鸣》2003,24(15):1356-135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MDM2癌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为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DM2 ,p5 3和PCNA在 72例结直肠癌的表达特点 .结果 :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MDM2和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9.3%和 78.0 % )与非肝转移组 (30 .0 %和5 5 .0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组MDM2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 (5 8.8%和 79.4 % )明显高于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2 8.9%和 5 2 .6 % ,) ,两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静脉侵袭组MDM2表达阳性率 (6 0 .7% )高于无静脉侵袭组 (31 .8% ) ,MDM2基因异常表达同静脉侵袭有关 (P <0 .0 5 ) .结论 :MDM 2和p5 3基因蛋白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MDM2和p5 3联合检测对评估结直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晔  程庆书  王小平  周勇安  黄立军  徐鉷 《医学争鸣》2003,24(23):2199-2202
目的 :研究Bcl 2 ,p5 3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方法 :(TRAP PCR 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在 6 2例NSCLC中 ,Bcl 2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5 .2 %和 5 3.2 % .无淋巴结转移者Bcl 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5 9.4 %vs2 4 .0 % ,P <0 .0 5 ) ;Ⅱ +Ⅲ期Bcl 2表达阳性率为 2 0 % ,明显低于Ⅰ期 (P <0 .0 5 ) .p5 3表达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 p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Bcl 2与p5 3表达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9.6 %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 (P <0 .0 1 ) ;淋巴结有无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不同p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在p5 3阳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高 (P <0 .0 1 ) .结论 :p5 3,Bcl 2及端粒酶异常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其表达变化的综合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旭明 《河北医学》2003,9(1):18-19
目的 :研究CyclinE蛋白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CyclinE蛋白在 6 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6 2例大肠癌组织CyclinE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 2 .90 % (39/6 2 ) ,明显高于非癌组织 2 3.0 8% (15 /6 5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yclinE蛋白在未分化和低分化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8/ 8)和 86 .6 7% (13/ 15 ) ,明显高于中分化大肠癌(4 7.37% ,9/ 19)和高分化大肠癌 (4 5 .0 0 % ,9/ 2 0 ) (p <0 .0 5 )。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CyclinE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 (特别是分化程度较低的大肠癌 )发生有关 ,而与大肠癌发展无明显相关性。CyclinE蛋白可作为大肠癌的一个有希望的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p5 3、C -erbB - 2基因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的表达与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bronchioloaveolarcarcinoma ,BA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6例BAC(局限型 2 5例 ,弥漫型 11例 )组织中 p5 3、C -erbB - 2、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弥漫型 p5 3阳性率和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 81.82 %和 72 .2 3± 8.5 9,明显高于局限型36 .0 0 %和 4 6 .14± 6 .2 0 ,(P <0 .0 5 )。C -erbB - 2阳性表达在两型中无明显差异 ,p5 3和PC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而且PCNA表达亦与P -TNM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弥漫型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和淋巴结阳性数目 (72 .73% ,平均 2 .6 3枚 )较局限型者 (5 2 .0 % ,平均 2 .0枚 )高 ,其 p5 3、C -erbB - 2阳性表达的程度亦较局限型有或无淋巴结转移者强。 结论 :p5 3基因蛋白和PCNA的表达对BAC预后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弥漫型BAC更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bcl 2及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应用LSAB法检测了 2 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bcl 2及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bcl 2及p5 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4 2 .9%、2 8.6 % ,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在前列腺癌中 ,低分化组bcl 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 (P <0 .0 5 ) ,临床分期D期明显高于B及C期 (P <0 .0 5 ) ;p5 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及各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前列腺癌bcl 2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 ,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细胞凋亡发生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端粒酶 TRA P- PCR电泳、银染及 EL ISA法、凋亡细胞原位检测 (TU NEL法 )和 S- P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 ,分别对端粒酶定性和定量测定其活性 (TA)、计算凋亡指数 (AI)、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TA定性检测平均阳性率为 89.8%、定量测定吸光值中位数 0 .6 3± 0 .2 9,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和良性病变组织(P<0 .0 5 ) ,其表达阳性率高者预后较差 ,5年累积生存率 (6 0 .3% )低于阴性者 (77.4% ) ,二者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但酶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 TNM分期、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无关。 AI中位数4.83± 0 .74,与 TA表达高度相关 (r=0 .7331,P <0 .0 5 ) ,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 3.4%和 40 .7% ,其中 Bcl- 2表达水平与 TA、AI高低呈高度正相关 (r=0 .7814,P<0 .0 5 ) ,p5 3与之呈负相关 (r=- 0 .6 2 5 5 ,P<0 .0 5 ) ;经多变量 Cox回归分析显示仅 TA、AI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有影响 ,TA阳性率高、AI>4.0 %者的平均生存时间短于 TA阴性、AI<4.0 %者 (P<0 .0 5 )。此外 ,术前接受化疗者的 TA表达水平低于未化疗者 (6 4.7  相似文献   

18.
烟酒嗜好与食管癌p53蛋白高表达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华  许晓莲  段炜  孙宝洁  秦萍  王波 《医学争鸣》2003,24(24):2279-2280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 3蛋白高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病例 病例对照研究和免疫组化检测的方法 .结果 :食管癌 98例p5 3蛋白高表达阳性率为5 5 % (5 4 /98) ,吸烟者p5 3蛋白的阳性率为 6 4 % (37/5 8) ,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4 2 % (1 7/40 ,P <0 .0 5 ) ,OR值为 2 ,38(1 .0 5~ 5 .4 4 ) .饮酒和不饮酒者p5 3蛋白阳性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吸烟与食管癌p5 3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 ,而饮酒与p5 3蛋白高表达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 P-糖蛋白 (P- gp)、拓扑异构酶 (Topo )、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 π)和 ki6 7、p5 3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肾癌组织中P170、Topo 、GST-π和 ki6 7、p5 3的表达。 结果  P- gp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 ,与临床分期相关 (P<0 .0 5 ) ;Topo 表达与分型、分期无关 ,与分级明显相关 (P<0 .0 1)。 ki6 7表达与分级、分期密切相关 (P<0 .0 1) ,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GST- π和 p5 3均与分型、分级、分期无关。 结论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中 P- gp、Topo 、GST- π和 ki6 7、p5 3的表达 ,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p5 3蛋白、p16蛋白和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0例口腔扁平苔藓、2 0例口腔白斑、2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 p5 3蛋白阳性率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 (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2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为 35 .0 %,明显低于口腔白斑 (7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90 .0 %) (P <0 .0 0 5 )。 (3) 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 90 .0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0 .0 %)和口腔扁平苔藓 (0 .0 %) (P <0 .0 0 5 )。 结论:p5 3基因突变使 p5 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