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谭杰  徐乐  崔馨文 《上海包装》2024,(2):162-164
采用形状文法的基本理论和推演方法,通过研究西夏陶瓷和现代盖碗茶具形态特征,提取西夏陶瓷生活用具的典型形态和符合现代审美与使用需求的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审美意向和尺寸约束,以盖、碗、托为例展开形态设计推演,构建了茶具形态融合推演设计模型,通过实践案例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降低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此方法将西夏陶瓷器型特征与现代茶具设计相结合,丰富了现代茶具设计的文化内涵,并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方法支持和过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雨辰  魏洁 《包装工程》2022,43(4):110-119
目的 以商周时期的仿生型酒器中具有形态与文化特殊性的“鸟”形象酒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仿生构形之“理”与文化意蕴之“情”的设计特征,以探究先秦仿生造物情理相融的设计巧思以及其造物路径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方法 在器物溯源的基础上,根据鸟形酒器的图片和数据信息,以设计学视角对酒器仿生造型中的器身构造、视觉符号等特征开展研究。主要分析器物中鸟形与酒器结构、功能的融合形式,以及鸟形态视觉特征与酒器审美文化内涵的关联两个层面的设计要素。结论 总结商周鸟形酒器由情入理的设计路径,将其沿用在现代动物形酒器的设计语境中,提出“自然元素的升级”“文化语境的融入”“情理和谐统一的设计路径”三点转变因素,完善并构建现代动物形酒器情理相融的设计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3.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满足电动工具企业对品牌识别的需求,将生物学断裂基因转录原理应用到产品形态设计过程中以实现电动工具产品的迭代更新,加强产品的家族化特征和品牌识别性。方法 分析企业目标产品族的基本形态基因,利用平面绘图软件提取早期产品造型的轮廓线,形成该产品的形态基因图谱,基于断裂基因转录的剪接机制和电动工具迭代中形态基因筛减过程的相似之处,运用设计形态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将形态基因分为3类,即典型基因、次典型基因和一般基因,其中典型基因和次典型基因组合形成产品基因框架体。以产品基因框架体为基础,以形状文法为推演方法,基于建立的品牌特征识别的规则约束,创造出新产品的形态基因图谱以指导产品迭代,最后通过李克特量表对新旧形态基因图谱进行评估验证。结果 提出了基于断裂基因转录原理的迭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通过形状文法创造出具有家族识别特征的新形态基因图谱。结论 以东达品牌曲线锯设计为例,根据李克特量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形态基因图谱优于旧形态基因图谱,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形状文法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更好地继承本族群及参考产品的优势设计特征,增强产品形态设计推敲阶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产品形态创新设计方法和模型.此法结合目标产品形态特征,分别从产品族群与可参考产品中提取能够反映用户需求的形态要素,然后应用形状文化规则进行演变推理,以实现产品设计方案自适应进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产品研究与形态分析、形态推演、方案生成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的某款电动踏板车形态设计过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6.
冯青  胡易军 《包装工程》2022,43(22):195-204
目的 针对磁州窑纹样提取与改造过程中推演操作单一、原有艺术特征完整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纹样推演策略。方法 建立具有典型艺术风貌的磁州窑纹样素材库,结合形状文法推演、改造原始纹样,得到新的衍生纹样,将其运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经形状文法推演、改造的纹样既保留了磁州窑原有艺术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磁州窑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结论 基于形状文法的磁州窑纹样推演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传统造物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子建  徐倩倩 《包装工程》2017,38(20):156-162
目的针对文创产品侧重于将"文化"转换成"创意"后附加于产品这一特点,实现文化与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以典型的青铜器产品为研究对象,结合青铜文化的艺术形式与传承价值的联系,从"形"和"神"着手,引入打散重构原理进行设计,利用形态分析法打散分解文化产品,从视觉形态和内在意识形态分析获取设计元素,在保证原形态特征的前提下依据设计要求进行目标载体的形态重构。结论通过具有商周青铜鼎造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实践设计,为文化创意设计提供着系统且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开明  施源明 《包装工程》2022,43(24):255-261
目的 通过对设计审美时效性的分析,探索现代产品设计审美的构建类型及设计方式。方法 针对现代产品设计审美时效性的构成要素及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代产品设计审美时效的3种表达形式——短暂型审美、持久型审美、回归型审美,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分类解析,总结出对应产品设计审美时效类型的设计方法及思路。结论 通过对现代产品审美主流形式及消费时代个性化需求细分趋势进行结合分析,得出短暂型审美产品设计需侧重以发掘热点需求及颜值驱动为导向驱动的动态设计方法;提出持久型审美产品设计应明晰产品设计审美理性内涵、强化产品理念叙事构建、厘清设计审美文化立场;总结出回归型审美产品设计以符号化、情感化、文化性为核心的设计审美编码路径。  相似文献   

9.
杜鹤民  蒋俊杰  谢君沂 《包装工程》2020,41(16):266-273
目的研究清代南京云锦补子纹样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典型特征的提取与创新,实现传统云锦补子纹样与当下审美的融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方法首先,对清代南京云锦中的补子纹样进行收集整理,从文化内涵和图形及色彩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其次,以南京云锦老虎补子纹样为例,对其图形及色彩构成要素进行解构,提取和归纳其图形因子及色彩因子,并结合现代审美,寻找二次开发创新设计的方向;最后,从产品形态语意、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产品,使其形成契合虎纹样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应用。结论清代云锦补子纹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产品文化形态语意对其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二次设计开发,能够丰富产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传播和推广南京云锦艺术,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威  董石羽  向泽锐 《包装工程》2018,39(22):157-163
目的 研究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设计的流程及方法。方法 以产品造型谱系化设计为出发点,对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的设计方法,并结合中车唐山公司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设计的实例展开研究。首先,从造型线、几何形状、形状组合关系3个方面分析车辆造型;其次,运用设计形态分析法和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特征、推演新形状;最后,将新形状应用到现代有轨电车的造型设计中,并对方案的继承性进行验证。结论 该方法能够保证在典型特征衍生的同时,兼顾车辆外观造型设计的创新,为现代有轨电车造型谱系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形状文法在传统纹样演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传统纹样的演化设计方法,使设计对象更好地继承优秀特质并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方法通过分析传统纹样的典型特征,提取核心图元作为初始形状,结合流行元素,利用形状文法生成新的纹样设计方案。结论基于形状文法的传统纹样再设计创新方法,既保证了新纹样的创新性,又保留了传统纹样的代表性特征,为现代纺织业以传统文化为设计创新源泉进行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并通过某款新疆和田手工编织毯的纹样设计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从青铜爵的造型文脉到现代酒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江  封冰 《包装工程》2013,34(14):65-67,91
以爵的造型语言为启示,从青铜爵的造型来源入手,分析了关于爵使用功能的不同看法,并从历史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青铜爵用途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青铜爵的造型和纹饰的发展变化入手,以产品设计的视角分析其造型特征,追溯其社会属性,为现代酒具的设计提供了造型的来源。最后以青铜爵为原型,提取其造型特点,从而对现代酒具进行探索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张倩瑜  丁伟  安大地 《包装工程》2023,44(14):277-290
目的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鄱阳漆器,提高非遗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传统鄱阳漆器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演设计,以便保留传统纹样特征的同时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鄱阳漆器纹样样本图谱;运用眼动实验法,将被试者对鄱阳漆器纹样的感性认知量化分析,识别出认可度较高的纹样;运用形状文法理论,对传统纹样进行解读和创新推演。结果 最终获取样本纹样进行提取和创新推演设计,并结合产品设计实践,验证该创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论 鄱阳漆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纹样作为传统漆器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以创新纹样为主要元素的衍生品能在满足当代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体现鄱阳漆器特色,为非遗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袁浩  薛子安  张先阳  赵德安 《包装工程》2022,43(20):112-120
目的 更好地平衡渔业机械设备的审美性与功能性。方法 提出一种形状文法和产品形态设计中多约束相结合的设计流程。基于形状文法,通过将约束条件转化为量化指标的方式,以感性约束与物质性约束为导向确定文法规则,并结合参数化推演确定方案、优化设计。最后结合河蟹养殖池塘智能投饵船的造型设计实践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 通过实践验证可得,投饵船的造型符合风格意象定位,且在功能使用方面易用、实用。结论 此设计流程可以在初期降低概念设计与最终成品的偏差,最大程度地减少重复设计,从而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渔业机械设备有效进行造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黄雄  陈晨 《包装工程》2019,40(12):108-112
目的 从汉代社会背景和工艺美术思想出发,探讨汉代铜镜在装饰图像以及装饰格局等方面的工艺美。方法 对青铜器物的发展嬗变进行梳理,对其中铜镜流变的重要时期进行归纳,对汉代各时期的铜镜形制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在汉镜中装饰图像与装饰格局所呈现的工艺与寓意之美,通过对典型铜镜的举例阐述铜镜中凝聚的造物观念,感受汉镜之美。结论 汉代所奠定的中国美学思想在铜镜图像的装饰与格局中得以充分体现,对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形式传承与内涵延续之间的平衡有启发作用,汉镜中的寓意图案与构图形式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之处,汉镜之美不仅可以作为探索历史的证物更是启迪当代设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4):270-276
目的 为了弘扬乳源县的瑶族传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瑶绣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提出把形状文法应用在乳源瑶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之中。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创新图案,不仅能保留瑶绣的元素特征,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瑶绣创新图案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征,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提高乳源县瑶族人民的经济收入。方法 选取乳源瑶绣典型纹样进行构图分析,并拆分成一系列基本元素;对基本元素进行重构获得基础创新图案。再利用形状文法使基础创新图案衍生出一系列的单元创新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创新配色,应用在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以传统瑶绣纹样为基础,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获得优秀的瑶绣创新设计方案。把这些图案应用在不同产品上,就能形成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产品,提升其文化内涵;为传统乳源瑶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