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健荣  艾文华 《湖南包装》2023,(1):22-25+29
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及其设计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阐释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设计要义。应用符号学的基本方法,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进行符号学分类,同时通过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创产品的意义进行辨析。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在符号学理论的探讨下,文创产品在湖南博物院馆藏文化符号的应用下,让馆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人们对湖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博物馆文化符号集中的重要窗口,将文化符号与产品相结合,使场馆文化得以更好传播。  相似文献   

2.
宋蓓蓓  费文倩 《包装工程》2022,43(6):288-296
目的 针对安徽省博物院现存文创产品的状况和问题,以其馆藏砖雕精品——百子图砖雕为例,研究和创新富有安徽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为安徽省博物院的文创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方法 通过分析百子图砖雕的文化价值、艺术特色,进行产品的定位分析和主题构建,梳理百子图砖雕图案寓意,进行百子图砖雕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结果 在造型提炼、色彩选择、字体构成的设计实践基础上,开发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的文化创意文具系列。结论 通过探索百子图砖雕在文创产品上的设计应用,进一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之美,传承发展徽州砖雕艺术。设计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安徽省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对地域性特色文创设计和实践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柳 《包装工程》2020,41(20):8-13
目的 为使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决策过程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偏好特征,对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属性因素进行探究。方法 通过文化层次法提炼出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要素,并运用粗糙集与语意差异法构建知识表达系统。然后通过属性约简和重要度计算,得出对感性意象语意影响较大的设计要素,进而定性与定量地获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式。以安徽博物院为例,提取出核心属性并筛选出最大程度影响用户感性意象简洁大方的设计要素为文化意象色彩,其次为文化情感属性,最后为文化象征意义与交互使用体验。结论 通过对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用户需求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了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而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传统节俗文化的特征,针对传统节俗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形式单一、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等现象,以传承和创新为重点探究传统节俗文创产品设计新形式。方法 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出发,探究传统节俗文化符号在能指与所指2方面提取出文化因子,进行设计编码,使之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拓宽设计思维,提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并以中秋节的典故文化作为文创产品案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设计思路的可行性,为传统节俗类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云彦  张少楠  邢博 《包装工程》2024,45(2):397-405
目的 深入研究殷商青铜鼎文化,对其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并应用到殷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促进殷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的太极文化、气韵生动理论,从“虚”“实”两个方面对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进行可视化,深挖殷商文化基因,构建文化基因库;其次,运用形态矩阵法,将殷商文化要素、文创产品功能与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类别相结合,提出文化基因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融合方法,详细列举产品设计的诸多可能性,为文创产品设计带来丰富的创新方案。结果 构建了殷商青铜鼎文化气韵可视化模型,阐述了基于形态矩阵法的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殷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结论 通过对殷商青铜鼎文化进行可视化解构,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元素,进行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促进殷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发展,最终通过案例设计验证方法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况宇翔  李泽梅  黄倩雯 《包装工程》2020,41(18):154-164
目的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对比,以客观数据和直观图谱分析为依据,对当前文化创意产品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方法 运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 Space Ⅴ,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文化创意产品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当前国内外文化创意产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关键词共现、研究机构和作者、研究内容和热点等方面问题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国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研究主题较多,近几年主要集中在地域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以及数字化在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一些学者将设计与其他学科,如符号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结合进行研究。国外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注重创新与创意表达,以及商业化,与国内研究侧重点不太一样。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关系较少,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易平 《包装工程》2018,39(8):84-88
目的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置于文化消费语境下进行思考,以期拓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方法避免仅从文创设计单向的审美视角出发,以文化消费的角度切入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走进博物馆俨然成为社会时尚。围绕文化消费的语境,解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意向,提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即因势利导、文化创意、受众需求、品牌合力。构建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即文化价值当先,博物馆独创品牌打造;文化主题挖掘,系列产品开发;文化创意延续,二度消费跟进;文化传播为重,非物与实物产品结合;文化消费群体细分,多元产品研发,为设计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将不同文化元素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同时给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师以设计启发。方法通过分析博物馆文创产业市场现状以及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并结合文创产品的文化性特征,探究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结果故宫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既要立足地域文化,凸显北京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又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更要与时代文化相适应,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结论文创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设计师需要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寻求故宫文创的价值所在,从而吸引广大消费者,并创造更高的文创产品设计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参观者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探索江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设计流程,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当地文博产业的发展。方法以内容分析法获取参观者对江西省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意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江西省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库,最后通过集群构成的设计方法整合典型文化元素,完成设计。结论通过分析参观者对江西省博物馆文化意象的认知数据,归纳出海昏侯文化、景德镇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公共文化意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的江西省博物馆文化资源库,可以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江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素材和灵感来源;运用集群构成的设计方法来整合相关文化重心,可以使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氛围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赵沃林  薛拥军 《包装工程》2023,44(10):332-339
目的 归纳总结粤剧文创产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创新设计策略,以拓宽粤剧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提升粤剧文创产品的竞争力。方法 以地域性文创产品的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粤剧发展现状,探究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粤剧文创产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整体性引入转译理论和文化三层次结构,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运用到增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中,以促进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助力优秀地域文化及其产品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结论 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并将之融合于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手段。在粤剧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粤剧文化物质、精神、行为层面的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转译,由外及内地将岭南审美价值、人文意境和文化创新三方面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设计出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性粤剧文创产品,丰富了设计手法,同时也拓宽了粤剧文创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钟蕾  费雪晶 《包装工程》2020,41(16):1-9
目的以天津市现有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天津历史、地域风格等作为设计元素,基于天津市井文化进行文博产品设计。方法首先了解天津文博产品相关的消费者需求,通过打造天津地方博物特色文化知识产权,设计出独特的品牌文化,并为此品牌进行系列化视觉设计与产品设计。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地域文博产品设计研究,确定天津文博产品的设计路径。最后采用具象元素提炼与抽象元素提炼两种产品设计方法,根据文博产品设计三角法则,设计为元素直译型产品、提炼改造型产品、意蕴营造型产品、卡通型、创意型的五大类文博产品,其中产品形式互有交叉重合。结论通过对天津现有资源的整合,为天津文博产品设计出一个完整路径模型,推进产品设计开发。地方特色文博产品设计的核心在于符合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风格特征,设计关键点在于产品品牌化的打造与文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形成风格明确的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8.
苏亚飞 《包装工程》2019,40(24):72-76
目的以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为研究目标,提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并引发价值思考。方法先从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状谈起,进而分析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存的问题,提出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和引发的价值思考。结论得出了基于湖北地域文化特征的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完善化建议,内容包括从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品中提取视觉元素体现楚文化特色,从包装设计的环保性、适销性和人性化层面提出设计建议,最终引发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教育、情感、审美、文化、实用性等价值思考。在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强化楚元素的表达,是实现楚文化传承和提升湖北省博物馆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