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Miles术的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与 Miles术远期疗效。方法 :对 1994~ 1995年 71例距肛缘 5~ 7cm的低位直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肛手术组 34例 ,Miles术组 37例。结果 :保肛组 2年局部复发 3例 (3/34) ,2、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4%及 6 1.8% ,Miles组局部复发 4例 (4/37) ,2、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1%及 5 6 .8%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距肛缘 5~ 7cm低位直肠癌可行保肛手术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回顾和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低位直肠癌通常是指距齿状线 5 cm以内的直肠癌 ,对于这个部位的直肠癌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 Miles术 )。近 2 0年来 ,国内外临床外科界和临床病理学界对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给予极大的关注。经过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和大宗的随机对照临床资料的远期观察的结果 ,现在已经明确了两个观点 :1直肠癌远端的切除长度>2 cm就已经足够 ,这一点已形成共识 ,再无争论之必要 ;2符合保肛手术适应证的低位直肠癌不会因为施行 Miles术而增加其 5年生存率。换言之 ,只要手术适应证掌握恰当 ,保肛手术抑或 Miles术并不是低位直肠癌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0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24例)和开腹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肿瘤标本的近端和远端切缘长度、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采用Wilcoxon( Gehan)检验进行比较,复发率和转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8)枚和(21±9)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15.1±1.3)cm和(15.0 ±0.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P>0.05);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4.0±1.6)cm和(3.3±1.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P<0.05).局部总体复发率为5.6%( 34/602),无切口或戳孔种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 20/324)和5.0% (14/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3,P>0.05).总体远处转移率为11.5% (69/60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 (36/324)和11.9%(33/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5,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和84.9%,5年生存率分别为83.0%和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9.7%,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和7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随访率为81.2%(489/602),49例患者死亡,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29例.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仅在肿瘤学安全性上是可靠的,而且可以达到和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术或术前放疗加前切除术与Miles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15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1983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原发肿瘤距肛门中位距离6.1cm,临床分期Ⅱ期69例,Ⅲ期88例(TNM,UICC)。放疗方法为术前直线加速器的盆腔四野照射,35~45Gy/4~5周;化疗方法为以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予以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术52例(A组);术前单纯放疗加前切除术51例(B组);单纯Miles手术54例(C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率91.7%。5年生存率A组71.1%,B组47.1%,C组42.6%;A组明显高于B和C组(P<0.05)。无瘤生存率A组61.5%,B组37.3%,C组35.2%;A组仍明显高于B和C组(P<0.05)。局部复发率A组13.5%,B组15.7%,C组11.1%;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包括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A组23.1%,B组49.0%,C组46.3%;A组明显低于B和C组(P<0.05)。但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可改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前切除吻合器吻合652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时使用吻合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至 2 0 0 0年间直肠癌前切除的 1 0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使用吻合器 (A组 )患者和未使用吻合器 (B组 )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每年的手术例数从 1 983至 1 987年间的 5例 年上升至 1 998至 2 0 0 0年的 1 4 7例 年。两组间有关临床指标比较如下 :(1 )TNM分期中 0、Ⅰ、Ⅱ期患者在A组中占 5 3%,B组中占 6 2 %(P =0 . 0 0 4 ) ;(2 )肿瘤距肛缘不足 8cm的患者比例A组显著高于B组 (A组∶B组 =6 6 %∶39%) (P <0 .0 1 ) ;(3)下切缘长度超过 3cm患者的比例 (A组∶B组 =86 %∶88%) (P >0 . 0 5 ) ;(4)吻合口瘘发生率 (A组∶B组 =1. 7%∶1 . 8%) ;(5 )术后局部复发 (A组∶B组 =5 .5 %∶6 .3%)和远处转移 (A组∶B组 =1 6 %∶1 7%) ,(6 )术后 5年生存率 (62 %∶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性好、可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对远期生存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较低位直肠癌采取腹腔镜和传统开放术式根治的临床疗效。2011~2012年,低位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肿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或术后输血率和术后应用镇痛剂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清扫淋巴结总数、近切缘距离、远切缘距离、环周切缘阴性率和远切缘阴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开腹组(26.6%)(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随访3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2%、6.7%;8.9%、20.0%;95.6%、82.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创伤小,术后恢复佳,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可降低远期复发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根治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1990至2010年间发表的有关低位直肠癌ISR手术的文献,由两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65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ISR手术组病人的5年局部复发率与APR手术(Miles术)组无统计学差异(11.44%比15.30%,OR=0.75,P=0.59),但ISR组的5年全身总复发率低于APR组(P=0.0002)。ISR组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与AP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3.9%比71.5%,OR=2.4,P=0.08)。结论:低位直肠癌ISR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低于APR手术,复发率不高于APR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73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7cm)、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与吻合口漏发生率相关.低位直肠癌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位直肠癌(5.9%vs.0.9%.P=0.003).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专科术者(3.9%vs.11.3%.P=0.031).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的患者中低位直肠癌比例也明显高于非专科术者(72.1%vs.52.8%,P=0.003).放置肛管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反而明显高于未放置组(14.5%vs.3.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外,糖尿病(P=0.027)、远端切缘肿瘤距离<1 cm(P=0.009)和预防性造口(P=0.031)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相关.在522例低位直肠癌中进一步分析发现,预防性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造口组(2.9%vs.8.5%,P=0.007);而由于保护作用较差及选择偏倚存在,肛管放置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仍显著高于未放置组(15.1%vs.4.9%,P=0.008).结论 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以及糖尿病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造口能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12例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2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Life table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Gehan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是84.5%和66.7%;开腹组分别是83.3%和64.8%,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经Life table生存分析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出血量分别为61 ±13ml和174±84 ml(t =23.24,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7±1.3d和3.6±1.8 d(t =6.61,P<0.05)、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2.4d和12.0±3.4 d(t =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t=1.72,P>0.05),直肠标本长度分别为16.0±3.4cm和16.0±4.3 cm(t =0,P>0.05),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2±1.3cm和3.2±1.7 cm(t =0,P>0.0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28例,腹腔镜组8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中低位的直肠癌患者推荐保持至少1cm的远端切缘。本研究旨在评估直肠癌保肛术后环周切缘阴性患者更短的远端切缘是否会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一个前瞻性的肿瘤数据库。将1991—2006年间接受保肛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远端切缘小于或等于1cm)、B组(远端切缘大于1c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对于远端切缘小于或等于0.5cm的影响进行了同样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用于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结直肠癌的标准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在结直肠癌病灶化疗取得最大缩小率后,分为A组(n=34,同意接受单药尼妥珠单抗维持治疗)及B组(n=32,未接受维持治疗则停药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61.00%,B组为52.30%,A组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Log-rank P=0.032)。A组5年总生存率为71.20%,B组为55.50%,A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Log-rank P=0.049)。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用于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且未见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以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8例施行腹腔镜辅助ISR保肛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腹腔镜组,32例同期行开腹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为开腹组,于术后1、3、6、12、24个月时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进行评价,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长期生存及远期疗效。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更短(U=4.992,t=4.608,均P<0.001)。随访72(61~96)个月,腹腔镜组术后16~33个月有6例(15.8%)发生局部复发,3例(7.9%)发生远处转移;开腹组中5例(15.6%)发生局部复发,2例(6.3%)发生远处转移,两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0.071,P=0.985、0.790),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升高(χ2=6.412,P=0.011)。腹腔镜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和81.6%,开腹组分别为81.3%和78.1%,两组5年累积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67、1.776;P=0.794、0.768),其中腹腔镜组Ⅲ期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Ⅰ期、Ⅱ期患者(χ2=0.107、0.130;P=0.028、0.041)。两组患者随着病情恢复及康复训练的进行,排便功能逐渐改善,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 结论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ISR保肛手术技术上是可行的,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微创的、可供选择的保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中青年男性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93例中青年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 B期、C1期)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44例行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肿瘤学指标、术后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除淋巴结总数[(16.6±3.7)vs.(16.9±3.8)]、肿瘤下缘距远切缘的距离[(3.9±1.2)cm vs.(4.1±1.3)cm]、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16.33%vs.15.91%)、勃起功能障碍率(28.57%vs.27.27%)、射精功能障碍率(24.49%vs.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切缘、环周切缘病理均为阴性。结论:为Dukes B期、C1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但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远切端距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原则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安全远切端距离.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间412例TME原则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远切端距离(DML)分组间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DML<2 cm组,2~3 cm(含2 cm和3 cm)组,>3 cm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4和P=0.906).DML<2 cm组局部复发率(19.30%)显著高于DML2~3 cm组(8.37%,P=0.015)和DML>3 cm组(7.69%,P=0.029),后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DML<2 cm组,2~3 cm组,>3 cm组3年生存率依次为69.4%,86.5%,89.9%;5年生存率依次为63.0%,70.7%,71.1%.DML<2 cm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2~3 cm组和>3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和P=0.040).DML2~3 cm组和>3 cm组总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结论 遵循TME原则下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2 cm的远切端距离是不足够的;对于分化较好的直肠腺癌,≥2 cm是可接受的远切端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ISR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1例,开腹组60例,对比两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长期疗效。腹腔镜组平均随访(56.6±15.8)个月,开腹组(58.2±18.9)个月。结果: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4.8%vs.33.3%,P=0.009)。两组标本远切缘、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腹腔镜组6.2%,开腹组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腹腔镜组5年总生存率为79.0%,开腹组为75.0%(P=0.559)。结论: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好,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7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33例(腔镜组), 开腹手术治疗38例(开腹组)。 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有可比性(P>0.05),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及切除淋巴结的总数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保肛率、手术时间、总并发症、肿块下缘距切缘距离及1, 3, 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较优于开腹组, 远期疗效两种手术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低位直肠癌术后病理近端切缘距离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7年收治的41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MRI检查显示直肠肿瘤下极至肛缘距离将患者分为低位组(7 cm,210例)和高位组(≥7 cm,200例),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MRI下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上极距近切缘距离、肿瘤下极距远切缘距离以及环周切缘数据,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10例患者中男性259例,女性151例;中位年龄60(52,66)岁;MRI检查结果肿瘤下极距肛缘中位距离6(5,9) cm;术后病理结果肿瘤上极距近切缘中位距离10(7,13) cm,其中5cm占4.6%年龄、性别、切除肠管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下极距远切缘距离、肿瘤长径、肿瘤(14/(5/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高位组中肿瘤(115/200),低位组中肿瘤上极距近切缘距离10 cm病例数占37.1%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直肠癌根治术近切缘不足的病例占比较高,特别是高中位直肠癌患者更易出现近切缘不足的可能,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49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环周切缘状态进行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与环周切缘的关系,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为24%(12/49),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6/49),远处转移率为27%(13/49).环周切缘阳性的中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为33%(4/12),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的5%(2/37)(X2=6.577,P=0.010);环周切缘阳性的远处转移率为50%(6/12),切缘阴性者为19%(7/37)(X2=4.491,P=0.034);环周切缘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33%,明显低于环周切缘阴性的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环周切缘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09).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X2=4.451,P=0.035)、T分期(X2=20.283,P=0.000)、N分期(X2=7.773,P=0.018)、肿瘤距齿状线距离(X2=6.502,P=0.04)、肿瘤位置(X2=4.421,P=0.035)及手术方式(X2=5.754,P=0.016)有关.结论 环周切缘状态是影响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中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T分期、N分期、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肿瘤位置及手术方式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肿瘤负荷和肿瘤生物学,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肿瘤负荷用肿瘤个数和肿瘤大小描述;肿瘤生物学用肿瘤炎症反应和手术切缘阳性评价。方法收集1993年1月到2007年3月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行肝切除治疗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低肿瘤负荷组(≤3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3cm);中肿瘤负荷组(4~7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3cm,≤5cm);高肿瘤负荷组(≥8个转移灶和/或肿瘤直径5cm)。结果共有705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治疗,其中低、中、高肿瘤负荷组患者分别有:154位(21.8%)、262位(37.2%)和289位(41.0%)。组间的5年无瘤生存率(P0.001)和总生存率(P0.001)有显著差。组间的肿瘤炎症反应、切除范围、切缘同样有显著差异(P0.001)。亚组分析提示:肿瘤炎症反应是低肿瘤负荷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于中肿瘤负荷组,多变量分析提示:肿瘤炎症反应预示较差的无瘤生存率。对于高肿瘤负荷组,R1切除和输血预示较差的无瘤生存率,而年龄≥65岁,R1切除和肿瘤炎症反应预示不良的总生存率。结论手术切缘影响高肿瘤负荷患者的预后,因此手术切缘阴性非常重要的。肿瘤炎症反应影响侵袭性较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96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TNM分期0~Ⅰ期42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2例(腹腔镜A组),开腹手术治疗20例(开腹A组);TNM分期Ⅱ~Ⅲ期54例,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0例(腹腔镜B组),开腹手术治疗34例(开腹B组),末次随访截止2015年5月,比较不同分期患者2种术式肿瘤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与开腹A组相比,腹腔镜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21.7±13.5)min vs.(142.4±23.5)min,t=-3.530,P=0.000],出血量明显减少[(80.9±10.6)ml vs.(136.2±32.6)ml,t=-7.559,P=0.000]。与开腹B组相比,腹腔镜B组出血量明显减少[(110.3±15.3)ml vs.(186.5±22.6)ml,t=-12.202,P=0.000]。与开腹A组相比,腹腔镜A组远端切缘距离明显缩短[(2.3±0.6)cm vs.(3.0±0.7)cm,t=-3.489,P=0.001]。与开腹B组相比,腹腔镜B组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减少[(2.7±0.4)枚vs.(3.1±0.4)枚,t=-3.298,P=0.002]。腹腔镜B组中转开腹率20%。腹腔镜A组与开腹A组术后局部复发率[9.5%(2/21)vs.5.0%(1/20),χ~2=0.000,P=1.000]、远处转移率[4.8%(1/21)vs.5.0%(1/20),χ~2=0.000,P=1.000]、生存率(log-rankχ~2=0.102,P=0.750)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B组和开腹B组术后局部复发率[6.2%(1/16)vs.6.2%(2/32),χ~2=0.000,P=1.000]、远处转移率[6.2%(1/16)vs.3.1%(1/32),Fisher精确检验,P=1.000]、生存率(log-rankχ~2=0.158,P=0.691)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技术在0~Ⅰ期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仍然较高,手术安全性存在风险,应严格做好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