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皂甙Ⅳ组、BMSCs组、黄芪加BMSCs组(联合组),应用PKH-26染色标记移植的BMSCs,NSS法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模型组和黄芪皂甙Ⅳ组比较,黄芪加BMSCs组和BMSCs组均能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黄芪加BMSCs组恢复最为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皂甙Ⅳ组SD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黄芪加BMSCs组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显著高于BMSCs组(P<0.05)。治疗组VEGF和MVD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其中黄芪加BMSCs组表达最为显著(P<0.05)。结论联合组促进脑缺血损伤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黄芪皂甙Ⅳ上调脑缺血区SDF-1表达,促进移植的BMSCs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BMSCs,传代至第3代用于尾静脉移植。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MSCs(1×10~9/L)组、川芎嗪(40 mg/kg)组和联合(川芎嗪+BMSCs)组,每组12只。缺血后第1、7和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ing,m N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后第14天,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BMSCs组和川芎嗪组比较,联合组m NSS评分显著减少(P0.01),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1),缺血引起的脑缺血周边区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BMSCs移植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减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EA)刺激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脊髓损伤(SCI)大鼠局部存活和分化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BMSCs,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进行标记用于移植。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CI)、BMSCs移植组(BMSCs)、BMSCs移植+EA组(BMSCs+EA)和抑制剂IGC-001干预组(BMSCs+EA+IGC-001),每组12只。除sham组外,各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SCI模型,尾静脉注射被BrdU标记的BMSCs,并给予EA和IGC-001干预4周。移植后第1、7、14、21、28天采用BBB运动评定量表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匀浆中神经营养素3(NT-3)的含量;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局部BrdU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评估BMSCs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脊髓组织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MSCs组大鼠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T-3含量及β-catenin、c-Myc、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均较SCI组显著升高(P0.05);BMSCs+EA组大鼠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T-3含量和β-catenin、c-Myc、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及移植后BMSCs存活数量和BMSCs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数量均较BMSCs组显著增加(P0.05)。IGC-001干预可显著逆转EA刺激作用。结论:EA刺激可促进SCI大鼠移植BMSCs存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介导的NT-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戊酸(VP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4周龄健康雄性SD幼鼠5只,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干骺端完整的胫骨及股骨,截除干骺骨端,暴露骨髓腔,收集骨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BMSCs,对第3代B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并调配成浓度为1×106/mL的BMSCs细胞悬液脊髓移植备用。选取8周龄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CI模型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5组,每组12只。每组又按照术后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第7、14天2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对照组12只大鼠仅显露T11脊髓背侧面不作SCI模型,其他4组(48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对照组、SCI模型组在相应脊髓损伤节段一次性注入0.9% 氯化钠注射液1 mL,同时300 mg/kg皮下注射0.9% 氯化钠注射液,每12 h 1次,直至取材;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除在脊髓损伤节段一次性注入0.9% 氯化钠注射液1 mL外,分别给予皮下注射300 mg/kg VPA和1×106/mL的BMSCs细胞悬液1 mL,每12 h 1次,直至取材; VPA+BMSCs联合治疗组在脊髓损伤节段一次性注入1×106/mL的BMSCs细胞悬液1 mL,同时给予皮下注射300 mg/kg VPA,每12 h 1次,直至取材。术后第12 h、7天、14天各组大鼠采用BBB评分法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第7天、14天BBB评分后,切取损伤脊髓节段脊髓组织制备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对比各组脊髓空洞的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比术后第14天各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观察对比术后第14天各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对比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1)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第 3 代BMSCs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BMSC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阳性率为0.83%,CD44阳性率为99.4%,提示BMSCs。(2)组内比较:与损伤前比较,对照组损伤后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I模型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降低,但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在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SCI模型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的BBB评分均高于SCI模型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BBB评分均高于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对照组脊髓组织学形态正常;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脊髓空洞面积均小于SCI模型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脊髓空洞面积小于VPA治疗组和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偶见Caspase-3表达,SCI模型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SCI模型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Caspase-3表达明显低于VPA治疗组和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CI模型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均大于对照组,VPA治疗组、BMSCs移植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均小于SCI模型组,VPA+BMSCs联合治疗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VPA治疗组和BMSCs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PA 联合BMSCs移植可促进大鼠SCI修复,特别在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促进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慢病毒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GFP转基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的差异。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2种BMSCs,MTT法检测二种细胞生长曲线间的异同;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慢病毒转染GFP组(LV-GFP组)和GFP转基因组(GFP-BMSCs组),造模后LV-GFP组及GFP-BMSCs组于门静脉立即注入相应细胞悬液200 μl (数量约1×106个),模型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溶液。于术后1、2、3、4周检测4组大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于术后1~5 d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入肝情况;于术后4周切取实验组肝脏组织检测BMSCs的荧光稳定性及其肝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情况。 结果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对数期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P<0.05);术后1、2周 GFP-BMSCs组AST及ALT水平明显低于 LV-GFP组 (P<0.05),术后2、3周 GFP-BMSCs组ALB水平明显高于 LV-GFP组(P<0.05);GFP-BMSCs组与LV-GFP组分别于术后3、5 d在肝区内见到GFP标记的BMSCs细胞;GFP-BMSCs及LV-GFP组都可于术后4周在肝区内见到已分化为肝细胞的BMSCs细胞,但GFP-BMSCs组BMSCs的荧光强度明显优于LV-GFP组。 结论 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较慢病毒转染GFP的BMSCs展现出较好的修复时效性及荧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MSCs组)和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iR+BMSCs组),每组10只;除了Sham组,其余三组通过Allen's法建立SCI大鼠模型,移植后第1、7、14、21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病理学变化;IF检测Ne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NT-3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检测各组大鼠miR-186-5p的表达;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86-5p与FZD3的关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中的FZD3、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SCI组相比,BMSCs组和miR+BMSCs组的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euN的表达、NT-3的表达以及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FZD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FZD3被预测并确认为miR-186-5p的靶基因.与BMSCs组相比,miR+BMSCs组的BBB评分、损伤脊髓组织中NeuN的表达、NT-3的表达以及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FZD3的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miR-186-5p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FZD3对SCI大鼠的神经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清培养技术获得SD大鼠BMSCs行CM-DiI标记。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损伤组、BMSCs移植组、bFGF+BMSCs移植组,每组各20只。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移植组采用明胶海绵和细胞悬液填充。分别于术后3、7、14、21 d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区CM-DiI、GFAP和GAP-43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FGF+BMSCs移植组和BMSCs移植组大鼠的左后肢运动功能较损伤组有明显改善(P0.05),且bFGF+BMSCs移植组与BMSC移植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GAP-43的表达量极少,BMSCs移植组则有少量表达,而bFGF+BMSCs移植组呈高表达;bFGF+BMSCs移植组术后早期GFAP高表达,BMSCs移植组次之,损伤组最少,但14d后,GFAP表达刚好相反。结论:bFGF+BMSCs移植较BMSCs移植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大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6 只妊娠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 处理组)和黄芪多糖组(LPS+黄芪多糖处理组),每组12 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CD14+巨噬细胞,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宫非特异性酯酶阳性(α-NAE+ )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子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高于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 巨噬细胞和α-NAE+巨噬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 巨噬细胞和α-NAE+ 巨噬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通过影响子宫巨噬细胞对LPS 诱导的大鼠流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黄芪多糖抑制MCP-1 生成,MCP-1 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数量,阻止TNF-α过量生成,从而对子宫局部免疫微环境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和检测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记,探讨它对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表面分子 CD34、CD44 的表达.、将培养第 3 代的 BMSCs 经尾静脉输注大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 比率,通过3H-TdR 掺入实验检测 BMSCs 对大鼠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 BMSCs 呈贴壁生长,似成纤维细胞样,表面分子 CD44 表达阳性率为98%,但 CD34 表达阴性.输注 BMSCs 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 占2.5%±O.69%,明显高于对照组(0.8%±0.14%)和PBS输注组(1.0%±0.23%),P<0.05;胸腺细胞白发增殖活性(cpm值3 275.41±1 736.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 368.25±2 532.13)和PBS输注组(6 143.71±2 380.47),P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素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髓基质细胞(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BrdU标记的3代BMSCs在脑缺血后1d经尾静脉移植大鼠体内,Zausinger六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TC染色法计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BrdU阳性细胞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相比空白组有改善;联合用药组较BMSCs组和葛根素组改善更为明显.BMSCs组、葛根素组以及联合用药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与BMSCs组、葛根素组之间差异显著.联合用药组脑损伤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BMSCs组.BMSCs组、葛根素组、联合用药组NSE表达均高于空白组,联合用药组与BMSCs组和葛根素组间差异显著,葛根素组NSE表达要低于B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绿色荧光的细胞主要集中在海马CA1区,而且同时显示红色荧光.结论:BMSCs和葛根素都可以改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促进脑损伤的修复;葛根素能够促使BMSCs进入脑损伤区,从而促进BMSCs对缺血行脑损伤的修复作用;BMSCs进入大脑后主要聚集在伤侧海马CA1区,并分化为神经元发挥脑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味脑泰方对去卵巢脑缺血大鼠海马活化转录因子4 (ATF4)/C/EBP同源蛋白(CHOP)/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味脑泰方组和阳性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大鼠均行去卵巢术;术后11 d,阳性对照组和加味脑泰方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灌胃3 d后行脑缺血术。术后24 h进行行为学评价,取海马组织行RT-qPCR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ax、Bcl-2、caspase-3、ATF4、CHOP和Pum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的海马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组与阳性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Bax、caspase-3、ATF4、CHOP和Puma的蛋白表达及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脑泰方明显降低Bax、caspase-3、ATF4、CHOP和Puma表达,提高Bcl-2表达(P 0.05)。结论:加味脑泰方可能通过抑制ATF4/CHOP/Puma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心肌后存活率低,而低氧有可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存活。 目的:体外模拟心肌细胞缺血微环境,探索低氧预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持续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第4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制备条件培养液。取胚胎大鼠心肌细胞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组;模型组:心肌细胞单纯缺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共缺氧;低氧组:心肌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条件培养液共缺氧。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变化,Annexin V-FITC双染标记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各组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显示,低氧组的Bcl-2表达较其他各组增强,而Bax的表达比模型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减弱,Bcl-2/Bax比值最大。与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低氧组的细胞活力高(P < 0.05),凋亡率降低(P < 0.05)。提示低氧可能是通过增强旁分泌机制,从而对Bax和Bcl-2进行调节,对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敲低Txnip对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高糖+质粒载体对照组及高糖+shRNA组。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 MAPK、P-P38 MAPK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ROS产生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和P-P38 MAPK表达增高,BAX/BCL-2比率明显升高以及细胞色素c易位(P0.05)。敲低Txnip能够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ROS产生,下调cleaved caspase-3、和P-P38MAPK的表达,减少BAX/BCL-2比率和细胞色素c易位(P0.05)。结论敲低Txnip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减少ROS产生,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症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DSC组。ADSC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0.5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半暗带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SC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在半暗带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ax 抑制因子1(BI-1)对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 制。方法: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ICP 孕产妇15 例为研究对 象,设为ICP 组,另取15 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ICP 组和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BI-1 的 表达;体外培养滋养细胞系HTR8,应用不同浓度(10、50、100 μmol/L)的牛磺胆酸(TCA)进行刺激,RTPCR 及免疫印迹检测HTR8细胞BI-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用过表达BI-1 的慢病毒载体感染HTR8细胞,荧光显 微镜及RT-PCR 检测感染效率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TCA处理的感染LV-NC 细胞组(TCA+LV-NC 组)、 TCA处理感染LV-BI-1 细胞组(TCA+LV-BI-1 组);分别用Annexin V-FITC、透射电镜及JC-1 流式线粒体膜电位 检测试剂盒检测3 组滋养细胞凋亡、线粒体超微结构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印迹检测3 组细胞Cyt-C 及凋亡相关 蛋白Bcl-2、Bax 及cleaved caspase-3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 组胎盘组织BI-1 表达显著降低;体外实 验结果显示,TCA能够显著降低HTR8细胞BI-1 mRNA及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应用慢病毒成功建立过 表达BI-1 的滋养细胞系。与NC组细胞相比,TCA+LV-NC 组与TCA+LV-BI-1 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损伤水平均 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而与TCA+LV-NC 组相比,LV+BI-1 组细胞凋亡率与线粒体损伤水平均明显 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过表达BI-1 能够有效阻止TCA导致的滋养细胞Bcl-2/Bax 比值的降低,以及线粒 体Cyt-C 的释放及cleaved caspase-3 表达的增加。结论:BI-1 在ICP 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而体外过 表达BI-1 可能通过上调滋养细胞中Bcl-2/Bax 比值,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及结构损伤,从而减少Cyt-C 的 释放,最终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3 活化而改善TCA诱导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 mRNA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VD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数表法分为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两个治疗组分别施行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治疗。Morris 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后,取含海马的脑组织,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法检测其Bcl-2 mRNA及Bax mRNA表达,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VD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细胞、Bcl-2 mRNA 表达降低、Bax mRNA 的表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D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VD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CA1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可见一定数量的Bcl-2 mRNA阳性细胞表达,而Bax mRNA阳性细胞表达较少。 结论 穴位埋线可通过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 的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及氨基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CEPO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建立HIBD模型,利用RT-PCR检测缺氧缺血和CEPO干预后2h、12h、24 h、48 h、72 h凋亡基因Bcl-2、Bax的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组在2h、12h、24 h、48 h、72 h脑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氧缺血组相比,CEPO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Bcl-2表达增加(P<0.05),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 在新生大鼠HIBD中Bcl-2、Bax mRNA的表达发生改变,调控二者的表达水平可能是CEPO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家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与单纯BMSCs移植效果.方法 选取2只家兔自股骨骨髓离心提取BMSCs.选取40只家兔制作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后,根据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标准选取处于股骨头坏死Ⅰ、Ⅱ期阶段的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第一组10只患肢行钻孔减压后接受PRP联合BMSCs治疗(PRP联合BMSCs治疗组);第二组10只患肢行钻孔减压后只接受单纯BMSCs治疗(单纯BMSCs治疗组);第三组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患肢行钻孔减压后接受注射用0.9%氯化钠溶液治疗.实验结果观察包括:治疗1周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转录生长因子(TGF-β)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治疗5周后行切片分析以及BMSCs生长周期测定.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PRP联合BMSCs治疗组分别与单纯BMSCs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TGF-β含量分别为:1.5±0.46、1.2±0.36、0.4±0.12,P<0.01),VEGF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VEGF含量分别为:1.5 ±0.72、1.1±0.43、0.8±0.21,P<0.01);细胞周期测定显示PRP联合BMSCs治疗组与单纯BMSCs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处于G1期数目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经治疗后处于G1期BMSCs的比例分别为:40%、60%、70%,P<0.05).结论 实验证明,PRP可以促进TGF-β以及VEGF的分泌,并且可以通过促进TGF-β以及VEGF的分泌对BM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与单纯BMSCs治疗相比,PRP联合BMSCs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