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城市街道的观察以及对现有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街道上人丰富的活动意味着街道的活力.将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概念转化为城市中的"活力点"概念,再通过对城市中人的活动分析,提出了城市街道活力产生的一般组织原则.并提出了该原则可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活力的发生器,塑造街道活力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北京世贸天阶,以塑造街道活力的两个条件,营造空间形态良好的街道场所和创造丰富多样的街道生活为切入点,对世贸天阶如何塑造街道空间活力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以期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舞台,是人们生活、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街道是否有活力对整个城市的活力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激发上海"巨富长"街区街道活力的空间品质要素进行研究,从多元的建筑风格、宜人的街道尺度和高品质的街道界面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试为街道活力塑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道是城市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街道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街道活力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内核动力,使城市快速发展。目前对街道活力的测度较为单一,在新数据的支撑下,意在构建多角度、多指标的城市街道活力体系,该评价体系兼顾街道的形态特征与空间特征,通过熵权法赋予相应权重进而可视化分析街道活力。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区位对街道的活力指数影响较大;二级指标中道路长度、功能密度对街道活力的影响较大,道路越长、功能密度越小,街道活力越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已构建的街道活力指数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POI种类及各类POI密度对街道活力指数的影响,体育休闲与其他POI关系较小。  相似文献   

5.
城市商业街区承载城市人群活动、记录城市历史更迭,研究城市商业街区的街道活力对深入了解当前人群使用习惯和城市更新趋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为研究对象,收集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百度热力图示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得出该区域的街道活力时空变化特征,依据街道特性和活力特征,提出针对商业性街道、生活服务性街道、景观休闲性街道的更新策略,以期对城市商业街区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筑》2016,(1)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了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因子差异较大:A类街道活力受天府广场距离制约明显,B类街道活力则与地铁口紧密关联,R类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混合度影响。  相似文献   

7.
街道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青  孙晓非 《华中建筑》2009,27(11):81-83
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市生活性街道的管理以及设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章论述了生活性街道的重要性,挖掘了我国生活性街道设计缺失的三点原因。最后,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街道整治是城市物质经济发展和市民精神文明提升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形象的“美化运动”.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盈港东路街道整治为例,提出城市公共利益理念下的绿色生活、活力生产、特色文化、智慧管理等街道整治策略,并以此为基础阐述盈港东路的街道空间整治内容和设计方案,揭示街道整治的本质是公共空间的整治.  相似文献   

9.
邱俊扬 《绿色环保建材》2020,(5):242-242,244
街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城市街道景观与活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了城市街道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其次对于目前的部分国内外文献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和综述。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其活力营造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深圳市3条典型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对街道日常行为活动的人数、行为主体的年龄结构、行为类型和驻留时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施、绿化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座椅密度、人行道宽度、社交场所密度、店铺密度、业态混合度和贴线率从大到小依次对生活性街道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城市特点对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何韶锋 《福建建筑》2014,(11):16-18
城市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富有活力的城市,应在设计中体现其生态和谐的街路景观;展现如画的城市风光。在城市建设中,用丰富的创造力表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提升地区影响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绿地系统以及自然缓和的交流空间正在被悄悄吞噬。具有活力的城市街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命脉、以环保为主线。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蒋涤非 《新建筑》2005,(5):85-87
在游戏内涵与特征分析基础上,从公共广场、公共街道、公共生活、建设开发四个向度系统地展示和解折了城市的游戏性特征,同时也对城市中游戏性特征的相关演变作了分析,从而得出城市具有鲜明游戏性的结论,旨在藉此观点对当代中国城市的物质化、功能化、视觉化倾向予以警醒。  相似文献   

13.
Brazilian city beaches are public spaces favoring citizens well-being. Urban studies relate built form and infrastructure with urban vitality and coastal studies underline uses as important for beach management, yet few researches relate form and infrastructure with beach uses. Understanding daily life as essential for public spaces and that spatial form relates with uses, this paper assesses time-ba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ilt and natural physical attributes and social life on the beaches of João Pessoa, a coastal city in North-east Brazil. Physical attributes are investigated at city scale - beach type, street network centrality and topography - and seafront scale - land uses, public/private interfaces, public infrastructure, beach sections and water quality. Beach social life was surveyed online, enquiring peoples' beach choice, visiting time and place, activities and evalu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treet network follow topography and help configure shore and promenade for different landscapes. More central beaches have diverse land uses, well-equipped promenades and lighting and were popular night and day, while less central beaches had less infrastructure and were visited only by day. Findings highlight how physical attributes facilitate uses and, together with peoples’ evaluation, can inform urban beach design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4.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大战略下,公交商业步行街这种创新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发展乏力的城市公交。文章结合案例定义了公交商业步行街并分析了构成要素和服务特征,对常德的公交商业步行街建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成  王燕青 《城市建筑》2013,(10):10-11
本文从人性化的角度探讨城市商业街的优化设计,为未来的城市商业街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当代商业街是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和展现城市特色的公共空间,其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精神面貌,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品味,体现人在城市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人与空间、环境的有机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综合体中城市化公共空间活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都市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建筑、城市的活力问题。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设计,与城市空间、城市多元生活进行对话,接纳来自附近街区的人流,成为了建筑综合体、街区乃至整个城市活力的催化剂。本又将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公共空间加以分类,结合成功实例,从现象入手,分析具有活力的空间,从而进一步总结产生活力的内在因素,以期对以后创造具有活力的空间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番琴  李玉堂 《华中建筑》2005,23(6):145-146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一座城市或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市民进行社会公共活动的空间。在城市中,原有核心建筑周围往往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当原有建筑由于功能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失去原有的活力,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逐渐失落衰败。该文就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来探讨处于历史街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何淼淼 《山西建筑》2011,37(30):21-22
首先指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常见而又特殊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形成城市意象的重要符号,而且为多种市民生活行为提供了场所,通过广场的尺度、街道与建筑、广场小品、绿地等方面对中欧广场空间特质与市民生活的关系进行解读,试图寻找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并研究优化广场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