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不换正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金不换正气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9%。结论:中药金不换正气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丽双 《光明中医》2010,25(11):2085-208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96例胃食管反流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日;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分析症状积分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总疗效及症状积分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可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烧心等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炎症性病变[1].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效果,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腹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证和寒证,分别予中药治疗2个月,复查胃镜,停药后观察6个月。结果: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治愈40例,治愈率为66.7%,有效15例,有效率为25.0%;无效5例,无效率为8.3%。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月-2010年1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8年1月—2010年11月)、中国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2010年11月),获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探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和药对规律。结果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119个中药复方中,涉及中药144种,使用频次为1 206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中药31味、913频次,作为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降气、健脾、制酸、疏肝、通络、清热药6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18对,主要是降气药与疏肝、清热、健脾药的配伍组合。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及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现状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通过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中医中药","胃食管反流病"为关键词检索最近收录的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初步总结了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体系,特色及不足之处。结果文献研究包括了古代中医经典文献和现代文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了辨证论治法,中医古典经方化裁疗法,自拟方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配合中药疗法及中成药疗法。结论从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来看,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大量特色的临床经验且效果显著,为建立和完善胃食管反流病医辨证规范化治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最为常见类型,其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胃,与肺、肝、脾关系密切.笔者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本病,从整体入手,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报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诊断、分析与用药。方法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做临床总结。结果患者治愈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已成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能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复发率较高,且疗程较长.本院消化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加用中药内服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30例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及胃镜下炎症疗效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预防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以取得比较巩固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65例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经胃镜确诊并有食管黏膜损害的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中药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为基础方,结合中医宏观辨证及胃镜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治疗;对照组以胃动力药、抗酸、抗感染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远期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反流性食管炎,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6例;中药组予以疏肝和胃方及一般治疗措施,西药组予雷贝拉唑及一般治疗措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56-45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总结目前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规律,并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处方治疗GERD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近年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文献1490篇,处方242个,中药166味,归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中医证型分布,常用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0个,新处方14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统计分析,较好的体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脾、胃、肝密切相关,多由肝郁脾虚,胃气上逆而发本病,治疗当疏肝健脾治本,和胃降逆治标。临床可选用四逆散、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作为基础方,适当配合左金丸、乌贝散为辅。但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整体质量不高,有必要加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深入研究,完善胃食管反流病用药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王安安  李黎 《环球中医药》2012,5(2):148-151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虽然研究证实胃食管反流病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但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通过心理干预、抑酸药物及外科手术、内镜治疗为主;中医以专方专药、辨证分型治疗和中医外治法治疗.需要通过对现有治疗方案的筛选、验证最终实现优化后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蒲元和胃胶囊结合西药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门诊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蒲元和胃胶囊结合西药雷贝拉唑、伊托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雷贝拉唑、伊托必利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56.7%,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蒲元和胃胶囊结合西药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可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及改善胃黏膜组织炎症状况及反流状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凡婉琼 《光明中医》2023,(1):197-2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严重者可引起食管狭窄、食管出血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使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患者易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不利于预后。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取得了一定效果,获得广大患者的肯定。此文旨在从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面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陈云云老师发表的论文,病案分析讲稿,笔记,通过跟随抄方。结果:总结了陈云云主任医师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结论: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可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浅谈调理升降法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林  赵荣 《天津中医药》2009,26(1):37-38
探讨调理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关系.通过归纳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相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提出治疗宜采取调理脏腑气机升降原则.经过临床实际应用.运用该原则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