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癌症发生当以预防为要,其一,情志保持畅达,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心态的调整是防止气郁的最好办法,癌症多因气郁引起,故性格要开朗豁达。其二,经常调理脏腑,保持旺盛状态,防止虚损。其三,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恣食辛辣厚味,醇酒烤炙,烟制烧烤。应补益胃气、扶助正气。其四,运动体魄,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体操、炼气功、打太极拳、旅游等项目,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五,药膳调理也至关重要。药粥调养十分有效,使癌症患者能够达到扶正祛邪,顾护脾胃,促进食欲,滋养脏腑,防治癌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赵德贵 《东方药膳》2006,(12):17-18
为预防癌症的发生,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其一,情志保持畅达,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这是防止气郁的最好方法,癌症多因气郁引起,故性格要开朗豁达。其二,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炼气功、打太极拳等各项运动。其三,经常调理脏腑,使脏腑始终保持健旺状态,防止虚损。其四,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恣食辛辣厚味,烟酒炙食,腌制烤品。其五,还有药膳调理也至关重要,防止癌症药膳食物有白鸭、水鸭、无花果、百合、菱角、马蹄、大蒜、赤小豆、橄榄、兔肉、牡蛎肉、田螺肉、团鱼、芦笋、木耳、香菇、番茄、玉米、苡仁等。药膳的方法较多,现介绍几种供君参考试作。  相似文献   

3.
杜仲,又名木绵、思仙、扯丝皮、丝连木,系杜仲科属的落叶乔木。其皮、茎、叶均可入药。产于我国的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等省,是名贵中药材。  谈到杜仲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杜仲的樵夫,家里有位长年患腰痛的老母亲,遇刮风下雨,常痛得呻呤不止,卧床不起。杜仲家境贫寒,以上山砍柴维持生活,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也患了腰痛病。有一天,杜仲光着膀子正在砍柴,忽然腰痛发作,只好丢下柴刀,将腰部倚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不一会,他感到周身很舒服,腰竟然也不痛了。从此,杜仲每逢腰痛就将腰部使…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养生保健,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儒、道、法、名、墨、兵、纵横、杂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个时期,也奠定了中国人保健养生的基本理论。今天,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5.
松子仁,又名海松子、松果、松实、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油松、马尾松的种子。主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其中以吉林长白山区、大、小兴安岭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产量最多。其因味香脆可口,养生、疗疾、健美作用强,自古为人所珍视。自唐代以来,松子就成为人们养生疗疾的美味食品,有“木本油料王”之称,有延年益寿“长生果”、“养人宝”的美誉。松子仁,既是养生美味食物,又是疗疾健美佳品,历来倍受医家、营养学家的推崇,平民百姓的青睐。传统医学认为,松子仁性温,味甘无毒,入肝,肺、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气充饥,润肺…  相似文献   

6.
端午节的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健医苑》2006,(5):50-5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比较普遍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五毒饼、咸蛋和时令鲜果,佩香囊,悬菖蒲、艾草,饮用雄黄酒,挂钟馗像,游百病,贴午叶符,比武、击球、荡秋千等。  相似文献   

7.
王豪 《家庭医学》2005,(9):58-58
三七入药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根,又名参三七、田三七,性甘、微苦,温,入肝、胃经。现代药理分析,含黄酮甙、皂甙、生物碱、蛋白质、糖类、挥发油等,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传统用于内外止血,现代认为三七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治疗。我在临床上用三七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还有部分妇、儿疾病能在享受关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中医治病方法很多,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9.
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面无光泽,少气懒言,疲倦无力,食欲不振,不耐劳动,稍动即头晕、气短、自汗,平时易感冒。舌质淡,苔少,脉虚无力。治气虚关键在于补气。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是补气的主要方法。因此。气虚体质者宜常食诸凡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大枣、  相似文献   

10.
李艳玲 《长寿》2010,(7):28-29
绿豆不但是食品,也是一味中药。绿豆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同时,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认为,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疗效更好,如防中暑可以喝绿豆银花汤: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用。在炎炎的夏日,喝上一碗甘甜的绿豆汤,使人顿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消。  相似文献   

11.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异名观音掌,神仙掌,霸王花,玉芙蓉,主产巴西、墨西哥、美国,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地均产,是一种优良的天然绿色保健植物。中医认为,仙人掌性味苦寒,有健胃滋阴,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新之功,临床常用治心胃气痛,痞块,痔血,咳嗽等症。民间还常用于治疗疔、疮、毒及泻痢,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心气旺盛,多汗易伤津耗气,在饮食方面直选择清热消暑、健脾利湿的瓜类食物。1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消肿的功效。痰热喘咳者,用嫩冬瓜一个,填入冰糖,榨取其汁液蒸服。热病烦渴者,榨其冬瓜汁饮服。水肿、肥胖者,将冬瓜切片煮汤喝。2黄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止谒、利水消渴的功效。胸中烦热者,用生黄瓜凉拌吃。水肿和小便不利者,将黄瓜剖开,水、醋各半一起煮烂,取对顿服。3丝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发热烦渴者,将丝瓜绞汁煮沸,加白糖少许,调匀饮服。肺…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必读》2007,(8):39-39
蕨菜,又名龙头菜、拳头菜、猫爪子、凤凰草,亦称长寿菜、吉祥菜、如意菜,是一种野生菜,喜欢生长在山区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盛产干河北承德一带的山区。蕨菜根茎粗壮且肥大,叶柄挺而直立,高常达五六十厘米。由于它嫩绿如碧,清脆鲜美,形如龙须,营养丰富,色、香、味、形四美俱全,是宴会上的珍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防风通圣散出之《宣明方论》,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酒蒸)、芒硝各五钱,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粗末,每次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邪从汗解,桔梗上浮清肺热,主升主出主开,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热从便解,石膏、黄芩、连翘清肺胃之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主降主入主合,甘草和中缓急。升降出入开合共求平衡,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司人体之开合,以应天地之气,内能激发人体生命功能,外可祛入侵之邪,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系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故名曰通圣。  相似文献   

15.
古以来,人们无不赏识桂花,它既可绿化,美化、香化,又可观赏、药用、食用。同时,由于桂花树是绿色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新鲜氧气,正好适应人体生命所需碳气与氧气的吐故纳新,真可谓是巧夺天工,“天人相应”。我国桂花品种繁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丹桂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八月桂花香”的局限习性,现在有四季桂,并把四季桂进行人工控制花开,一月开一边,二月开另一边,东西南北边轮流开放,成为一年四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桂花开。  相似文献   

16.
费亚春 《健康生活》2006,(8):21-21,23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怎样吃才健康,那大有讲究。饮食不仅要营养均衡,更要讲五昧调和。中医学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的味,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气和昧。不同的味与人体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即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成先入肾。  相似文献   

17.
豆类药膳     
黑豆黑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黑豆又名乌豆。性味甘、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B12)、异黄酮甙及多种皂甙、胆碱、有机酸等。具有解表清热,滋养健脾的功效。适用于妇女产后百病,一切下血,身面浮肿等症。药膳食法:黑大豆1500g,炒熟至有烟出时,装入盛有白酒的瓶中,浸泡1日以上,每次服酒1小杯,每天2~3次,治产后百病。黑豆、山楂、白糖各120g,捣碎,加水适量煎沸,再加黄酒60g,一次服,治坏血病。黑豆紧小者,以皂角汤微浸,炒熟去皮研末,炼猪油和丸,如梧酮子大,每…  相似文献   

18.
《家庭医学》2007,(15):F0003-F0003
世纪之交,多为躁动的年代,新潮、时髦的字眼,出现的频率尤高。人们似乎认为,口头不念此径,便有落伍之嫌。于是,限风者、追星者,成为时尚;跳浪、逐潮者,顿为好手。文化、艺术,只看标签,不求货色,名与实之辩,已落空谈。  相似文献   

19.
振东 《东方药膳》2003,(1):37-37
羊的一身都是宝,羊胎也不例外。《本经逢源》和《本草纲目》都指出羊胚胎性味甘、温无毒,入脾、肾、肝三经,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养肝肾、强筋骨、健脾开胃等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无华,食欲减退,四肢不温,病后虚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耳鸣、腰酸,易感冒等症。近几年来,随着保健产品的广泛开发研究,对羊胎的研究也有不少报导,如有的研究单位运用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羊胎中含有23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9种氨基酸。有关资料证明,羊胎还有多量的促红素,可作用于红系造血干细胞,使之分化,发育为红细胞。在大…  相似文献   

20.
悲从喜來     
前不久,在某医院抢救室内,一位名叫李娟的年轻孕妇,精神萎靡,双目失明,瘦得可怜。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抢救工作持续到第三天,终因病情严重而死亡。她的丈夫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可谁又能想到,她的死竟因妊娠剧烈呕吐、延误治疗所致。李娟原来是一位健壮的农村姑娘,23岁结婚,婚后一年怀了孕。怀孕40天开始,食欲减退,清晨恶心、呕吐,后来食入即吐,就连喝水也呕吐。身体得不到营养,逐渐变得面黄肌瘦,常感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软弱无力。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对她说是喜病,不用治,所以她一直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