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90年代发展健全起来的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K)为降低青少年近视开创了新的径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配戴一种高透氧半硬性角膜接触镜来减低角膜表面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方法。自1999年1~3月我院引进美国视康视学中心的OK镜片对75例近视患者进行了近视治疗,并对其进行了跟踪观察,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近视患者75例(147眼),屈光度(-075~-800D),最大散光度不超过-2D,且均小于近视度数的一半,并以屈光度大小分3组,第1组≤-3D、第2组-325~-500D、第3组-525~-900D;并以眼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术矫正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稿 19990820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180 医院眼科 对80 例(160 只眼)接受角膜塑形术的近视眼患者进行3~10mo 的随访观察,并对其治疗前后的屈光度及裸眼远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屈光度均有明显下降,其有效率为100% ,治疗后屈光度平均下降- 4-09D,裸眼远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结论 角膜塑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方法,其疗效确切,但对于其摘镜后的近视光度的弹复以及其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作用,尚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3.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OK镜)治疗近视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热爱OK镜治疗者共144例,年龄12-22a,近视屈光度<-3.00KS者79例,-3.00--5.00DS者55例,-5.00--8.00DS者10例,随访1-15mo。结果OK镜对<-5.00DS的近视眼患者效果较好,1wk后裸眼视力上升到1.0者79例,占54.8%,1mo后裸眼视力上升到1.0者122例,占8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OK镜治疗轻中度(<-5.00DS)近视效果确切、安全、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眼经角膜塑形镜矫正后角膜前表面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共75人150眼,年龄9—17岁,屈光状态:-4.23±1.82(-8.75—-0.75)Ds/-0.3±0.47(-2-0)Dc,等效球镜度数:-4.34±1.88(-9.13—-0.75)D,应用TomeyTMS-4角膜地形图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前后角膜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通过规范验配,150眼裸眼视力均达到1.0,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角膜地形图资料显示平均Ks:41.19±1.73D,Kf:39.67±1.67D,AveK:40.43±1.61D,PVA:-0.01±0.09。0.11±0.08(LogMAR),Es:-0.14±0.47.Em:-0.39±0.34,SRI:0.49±0.33,SAI:0.84±0.6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yl:1.48±0.96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的平均值如下:Ks:0.82±0.83(0-3.88)D,Kf:0.69-t-0.75(0.01-4.54)D,Avek:0.71±0.75(0.01—3.51)D,Cyl:0.45±0.48(0.01-2.70)D,Es:0.27±0.31(0-1.14)。Em:0.18±0.24(0-1.51),Sri:0.19±0.20(0-1.02),Sai:0.40±0.55(0—3.65)。结论夜戴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角膜曲率和E值,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的规则散光保持不变,但是角膜的潜视力值降低,角膜的不规则性增强。角膜地形图参数在-定波动范围内可以维持裸眼矫正视力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角膜塑形术治疗5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10眼。分为3组:Ⅰ组为-1.00~-3.00D,Ⅱ组为--3.25~-6.00D,Ⅲ组为-6.25~-7.50D,随访3个月。将各个时期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屈光力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对治疗3个月后的角膜屈光力变化值(X)值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值(Y)进行直线回归及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6.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新一代角膜塑形技术(othorkeratology)矫正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预测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美国视康公司提供的OK近视矫正镜,对221例(442只眼)近视患者进行矫治。结果 OK镜矫治3mo后,视力在0.5及0.8以上分别为93%及72%。矫正偏中心的占9.5%,未见角膜明显损伤。结论 角膜塑形技术可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并具有矫正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对矫正后视力的巩固及提高矫  相似文献   

7.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莉  郝保安 《眼科新进展》2001,21(4):234-234
我科自 1999年 1月引进美国 OCTEX公司提供的角膜塑形镜片 (OK镜 ) ,治疗青少年近视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患者 6 7例 12 7眼 ,其中男 2 3例 ,女 44例 ,年龄 7~ 19岁 ,平均 14.5岁 ;术前屈光度为 - 1.5~- 9.0 D(等值球镜 ) ,散光 - 0 .5~ - 2 .0 D,术前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眼底、眼压、验光及复验、角膜地形图。排除眼部疾患如 :角膜炎、急性结膜炎、干眼症等。1.2 方法 患者经检查确定符合戴 OK镜后 ,根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数据和验光数据提供制做 OK镜镜片。戴镜前 2周要求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12-18岁屈光度为-2.00-4.00DS,-0.50-1.00DC近视患者160例(320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观察比较两组1年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1年后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不同类型(低度近视和中度近视;高曲率组和低曲率组近视)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1年在我院就诊患者54人,共102只眼,年龄8~16岁,平均11.24±3.56岁,性别不限;等效球镜度数-1.00~-6.00D,顺规散光<-1.50D,逆规散光<-0.75D,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戴镜时间8~10h,并按照近视度数和曲率高低分为,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低曲率组(≤43D)和高曲率组(43D∽46D);观察戴镜后第1d、1周、2周、1月、2月、3月、6月、12月后患者视力、屈光度、曲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所有结果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戴镜者白天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视力达1.0),其中低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周、中度近视组在戴镜后1月视力恢复最佳并稳定;所有患者角膜曲率都降低,并在戴镜后一月稳定,高曲率组比低曲率组曲率下降更大,低曲率组平坦曲率下降(2.06±0.78D),高曲率组平坦曲率下降(2.81±0.98D);低曲率组陡峭曲率下降(1.74±0.70D),高曲率组陡峭曲率下降(2.84±1.09D);结论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低度近视及高曲率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角膜塑形术矫正426例近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视康公司提供的OK镜片与技术,对426例846眼近视患者进行近视矫正。结果 矫治6个月后,822眼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达97.16%。结论 角膜塑形术可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其矫治效果与戴镜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

方法:选择2015-01/2016-12期间在我院接受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配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夜戴)45例90眼和对照组(日戴)45例9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配戴后1wk,1、3、6mo时的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

结果:两组患者在戴镜后1wk,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在戴镜后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wk,1、3、6mo时的角膜曲率值均明显低于本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且配戴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时的角膜曲率(40.0±0.5D)明显低于对照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时的角膜曲率(41.3±0.9D),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戴镜3mo时观察角膜上皮染色率,观察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49%(44/90),对照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29%(26/90),两组均以0级、1级为主; 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SE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且均明显低于配戴之前。配戴6mo时观察组SE水平(-0.42±0.20D)明显低于对照组SE水平(-0.52±0.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UCVA值明显升高,且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且夜间配戴效果相对优于白天配戴。  相似文献   


12.
角膜塑形镜是目前世界上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安全性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目前近视防控的不同方法、角膜塑形镜的设计、材料与品牌、近视和眼轴的控制、生物学参数变化、视觉质量、散光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客观地认识角膜塑形镜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由三个眼科中心提供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病历资料,患者共302例601眼,观察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ORBSCAN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情况。所有观察病例的治疗前设为自身对照组。结果: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分别与戴镜前裸眼视力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20,-77.710,-65.362;P<0.01,<0.01,<0.01);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与戴镜前矫正视力1wk;1,3mo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4,0.599,0.581;P=0.174,0.550,0.562);戴镜后1wk;1,3mo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6.020,20.143,17.476;P<0.01,<0.01,<0.01);戴镜后1wk;1,3,6mo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505,20.626,21.667,25.397;P<0.01,<0.01,<0.01,<0.01);发生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和角膜中央明显压痕的病例在1wk时占7.5%,1mo时占6%,3mo占9.8%,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具有特有的降低近视度数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逆的优势,但矫正近视度有一定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近视患者76例152眼,年龄8~15岁,平均等效球镜度-3.92±1.1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夜间配戴8~10h,戴镜后1wk;1,3,6mo;1,2a随访,观察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裂隙灯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戴镜前的UCVA为0.15±0.12,戴镜1wk;1,3,6mo;1,2a后提高至0.60±0.12,0.80±0.10,0.90±0.18,0.88±0.16,0.90±0.15,0.89±0.1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曲率变平,分别降低2.31±0.82,2.41±0.91,2.12±0.75,2.21±1.01,2.51±1.12,2.46±0.98D,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戴镜1a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0.13±0.11mm,2a后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增长0.25±0.17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经戴镜满2a者停戴1wk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近视度数增加很少,平均每年0.25±0.11D,戴镜后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剥脱、重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可恢复。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确切、安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治疗近视重要的非手术方法,因其治疗效果明确,长期佩戴安全,且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控制近视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以及戴镜1年后屈光度、角膜厚度和眼轴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9~15岁的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87例(174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13±0.74)D;37例配戴角膜塑形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裸眼视力、角膜曲率;测量并比较1年后等效球镜度、角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50例配戴框架眼镜,测量并比较1年后等效球镜度、眼轴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角膜塑形镜组戴镜1年后停戴1个月等效球镜度为(-4.69±0.57)D;框架眼镜组戴镜1年后为(-4.72±0.80)D,塑形镜组和框架组1年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31±0.21)D、(0.77-0.4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9,P〈0.01);眼轴增加分别为(0.11±0.26)mm、(0.26±0.60)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5,P〈0.01)。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与1年后角膜厚度无差异。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效果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随访2 a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验配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连续配戴2 a以上,并按时复查者110例(206眼)纳入研究,按照近视度数和角膜曲率高低分为低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 D)和中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3.00~-6.00 D)、低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43.0 D)和高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43.0~46.0 D)。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2 a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2 a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039±0.080)logMAR、(0.029±0.070)logMAR、(0.025±0.090)logMAR、(0.016±0.050)logMAR、(0.300±0.830)logMAR,与戴镜前(0.710±0.280)logMA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在戴镜后1 a、2 a与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在戴镜后1 a、2 a分别为(38.75±0.35)D、(39.96±1.96)D,与戴镜后1个月[(40.04±0.14)D]、3个月[(39.75±2.05)D]、6个月[(39.18±1.06)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曲率组角膜曲率平坦值在戴镜后1个月[(41.98±1.09)D]、2 a[(40.85±2.20)D]与戴镜后3个月[(41.47±1.09)D]、6个月[(41.02±1.12)D]、1 a[(40.63±1.13)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在规范验配、严格复查下,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有效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患者(212眼),平均等效球镜度(-3.85±1.43)D,按照角膜塑形术的验配程序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采取过夜配戴形式,平均配戴3年后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测量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并与本院同样条件的渐进镜、框架镜屈光度、角膜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为(-4.34±1.43)D,等效屈光度增幅(0.49±0.68)D,平均每年增幅0.15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P〈0.01)。戴镜3年后停戴1个月,平均角膜曲率为(43.30±1.42)D,较配戴前扁平(0.09±0.34)D,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每年近视加深约0.15D,角膜塑形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近视加深,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2a治疗近视的疗效及角膜并发症。方法:观察2008-01/2012-09在本院接受规范验配并严格复查的角膜塑形镜治疗患者324例620眼,连续戴镜6 mo;1、2 a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变化及视觉质量、眼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戴镜前裸眼视力0.15±0.14,戴镜后6mo 0.95±0.07,1a 0.93±0.10,2a 0.90±0.10,与戴镜前视力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屈光度-3.34±1.43D,戴镜后6 mo -0.73±0.67 D,1 a -0.93±0.57 D,2a -0.97±0.66D,与戴镜前屈光度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角膜曲率43.27±1.23D,戴镜后6mo 40.69±1.22D,1a 40.64±1.21D,2a 40.36±1.16D,与戴镜前角膜曲率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共397眼发生轻度角膜上皮损伤(0~Ⅱ级),发生率为64.0%,给予促角膜上皮修复药物后缓解;仅5眼发生Ⅲ级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0.8%,仅1例患者出现丝状角膜炎,停戴后药物治疗痊愈;106眼戴镜期间发生角膜镜片压痕,发生率17.1%;144眼发生复视或重影,发生率为23.2%;161眼出现眩光,发生率为26.0%,经早期观察或调整镜片后消失。结论:在规范验配、严格复查的前提下,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可显著提高裸眼视力,明显降低近视度数及角膜曲率。  相似文献   

20.
角膜塑形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眼角膜塑形矫治技术 (orthokeratology)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角膜塑形镜 (OK镜 ) ,即是通过对角膜顶点的持续压迫塑形 ,使角膜中央部分因受压而变扁平 〔1~ 3〕。我院眼科自 1999年 3月开始。应用美国生产的 OK镜进行临床角膜塑形治疗近视。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结果报告如下。角膜塑形矫治 OK镜采用高透氧硬性 RGP材料制成。镜片直径为 10 mm,镜片内面为二个不同曲率的光学面。其中心部位是根据治疗者角膜前曲率半径和屈光度确定。直径为4mm的扁平光学面 ,用于角膜顶点压迫塑形。本文应用 OK镜进行临床近视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