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安全中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传统的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不能抵御小数攻击的安全漏洞,提出一种改进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抵御小数攻击和重放攻击,而且使用时不需要客户端做任何设置和安装任何软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静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易受攻击的安全缺陷,在事件同步一次性口令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公钥密码体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口令双向认证方案。与传统的挑战/响应双向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实现简单、执行效率高,适用于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身份认证,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用户和服务器的双向认证,避免各种攻击,可以大大提高用户访问的安全性,有效保护用户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对电子商务安全中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传统的一次性口令认证系统不能抵御小数攻击的安全漏洞,提出一种改进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抵御小数攻击和重放攻击,而且使用时不需要客户端做任何设置和安装任何软件。  相似文献   

4.
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传统的身份认证采用静态口令,但是静态口令一旦被截获,就极易被他人利用。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S/KEY结构一次性口令系统来实现身份认证。但此系统仍然存在服务器开销过大、单向认证及容易被冒充攻击与重放攻击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和双向认证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双因子身份认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证作为安全应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最重要的安全服务.通过分析基于用户名/密码的静态身份认证方案和一次性口令OTP各自的缺点以及恶意程序对二者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双因子身份认证系统.分析测试表明,系统解决了口令猜测、小数攻击以及恶意程序带来的口令泄露等诸多安全问题,同时具备较好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智能卡与口令相结合的身份认证方式既可保留使用强密钥优势,又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双因子认证方式。当前许多公开的口令认证方案,要么需要较强的计算环境而难于采用智能卡快速实现,要么不能抵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或服务端内部攻击而存在安全缺陷。提出一种非平衡型口令认证方案,基于智能卡和用户口令双因子设计,具有简便高效、口令安全、双向认证特点,能够抵御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服务端内部攻击,可用于满足设备开机时的安全认证需求。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通常,认证最大的问题是用户名和口令都以明文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所以安全性不高,极易遭受重放攻击和字典攻击。论文立足于此,针对当前流行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做出了总结,阐述了每种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的实现,并对其安全性及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龚纬 《移动通信》2011,35(13):81-85
传统的OTP认证方案是一种性能高且安全性较好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但安全漏洞较多。文章针对传统OTP认证方案的缺陷进行了研究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刚ndaef算法的OTP认证方案,新方案可以有效防止伪造服务器攻击,能进行会话密钥的协商,并且能够保持会话密钥新鲜性,大大提高了方案整体的安全性,非常适合应用于网络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杨磊  白万荣 《通讯世界》2017,(11):278-279
针对员工单一静态口令安全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次性口令和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本文采用MFA算法对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单向函数生成一次性口令并用该口令加密人脸特征,实现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解决了小数攻击和人脸数据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Hash函数和对称加密算法的一次性口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用的几种一次性口令(OTP)方案,在挑战/响应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Hash函数和对称加密算法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提供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而且克服了传统挑战/应答方案的弱点,有效地保护用户身份信息,并能防止重放等攻击手段。最后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子钥匙的双向身份鉴别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鉴别方案的安全策略和身份鉴别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USB Key的可有效对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内部攻击的改进方案。安全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案保持了非存储数据型鉴别方案特点,且没有增加计算代价,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身份认证机制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利用椭圆曲线密钥交换体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方案,该方案降低了对信道安全性的要求,提供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能有效地防止重放攻击、冒充攻击、小数攻击,提高了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章武媚 《电信科学》2016,32(5):121-126
针对现有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体制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安全认证方案不能满足相互认证、隐私保护和前向安全性等要求,提出一种基于Montgomery型椭圆曲线密码的认证方案。利用Montgomery型椭圆曲线来降低计算量,并提供标签和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认证,具有匿名性和前向安全性。通过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抵抗重放攻击、标签伪装攻击、服务器欺骗攻击、DoS攻击、位置跟踪攻击和克隆攻击。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保证较低的内存、计算和通信需求的情况下,提供了较高的安全性能,能够满足RFID系统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ervasion of multimedia,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of digital content in transactions induces people’s concerns. Current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copyright protection mechanisms especially need to work in real-time and on-line fo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For media service systems in the Internet, user’s authentication is most essential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ccess control of the media system. The authentication scheme is a trivial but crucial issue for maintaining user’s information. Up to now, many one-time password-based authentication scheme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none is secure enough. The purpose of a one-time password (OTP) is to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gain unauthorized access to restricted resources. Traditionally static passwords can more easily be obtained by an unauthorized intruder given enough attempts and time. By constantly altering the password, as is done with a one-time password, this risk can be greatly reduced. These schemes are specially fit for media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since they will frustrate the attacker’s attempt. Lin, Shen and Hwang proposed a strong-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 in association with one-time password by using smart cards, and claimed their scheme can resist guess attack, replay attack, impersonation attack and stolen attack. Later, Ku, Tsai, and Chen showed that Lin-Shen-Hwang’s scheme suffers from a replay attack and a denial-of-service attack. Furthermore, Ku proposed a hash-based strong-password authentication scheme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e weaknesses and devise some attacks against Ku’s scheme. Then, we revise Ku’s scheme and propose a novel user’s authentication scheme in pervasive on-line media services for current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相似文献   

15.
A multi-serv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is a useful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in which a remote user can access the services of multiple servers after registering with the registration center (RC).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assword-based multi-serv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proposed by Yeh and Lo is vulnerable to undetectable password-guessing attack and offline password-guessing attack.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password-based multi-serv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to overcome these vulnerabilities. The proposed protocol introduces a new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user password. The RC sends an alternative key to help the server verify the legitimacy of user instead of the user’s password. The values of these keys are changed with a random large nonce in each session. Therefore, the password-guessing attack cannot work successfully on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16.
针对4G无线网络中移动终端的接入认证问题,基于自证实公钥系统设计了新的安全接入认证方案,并运用协议演绎系统演示了该方案形成的过程和步骤,用协议组合逻辑对该方案的安全属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通过安全性证明和综合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会话认证性和密钥机密性,能抵御伪基站攻击和重放攻击,并能提供不可否认服务和身份隐私性,同时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接入效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钥匙的双向身份鉴别方案。首先调用电子钥匙内嵌的软硬件接口函数,生成硬件随机数,然后更新密钥,并对时间戳和随机数等身份鉴别信息按数据加密标准、安全散列算法进行加/解密和散列运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密钥泄漏、重放攻击和假冒攻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Ad Hoc网络中DSR按需路由发现原理及黑洞攻击原理,针对DSR路由协议面临的黑洞攻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YH聚合签名算法的路由记录认证机制,新方案在DSR路由请求和路由应答消息中定义了路径证明属性,并设计了与之适应的输入签名算法和输出验证算法;最后,采用形式化逻辑SVO方法对该路由记录认证机制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提出的路由记录认证机制可以有效抵御针对DSR路由协议的黑洞攻击。  相似文献   

19.
刘丽萍 《电信科学》2015,31(12):97-10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用户远程安全认证问题,分析现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智能卡的WSN远程用户认证方案。通过用户、网关节点和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相互认证来验证用户和节点的合法性,并结合动态身份标识来抵抗假冒攻击、智能卡被盗攻击、服务拒绝攻击、字典攻击和重放攻击。同时对用户信息进行匿名保护,且用户能够任意修改密码。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且具有较小的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