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4例26足,男18例18足,女6例8足;年龄60~75岁,平均6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2足,Ⅳ型1足。术前和术后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24例26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4个月。B?hler角术前平均(10.4±8.2)°,术后平均(27.8±7.4)°;Gissane角术前平均(136.5±10.3)°,术后平均(124.3±4.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优5 足,良16 足,中4足,差1足。术后12足出现并发症,其中3足皮肤坏死,2足创口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和6足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结论: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只要全身情况允许,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下肢长骨旋转畸形进行旋转截骨手术治疗 ,1 3例骨干截骨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 ,膝关节融合和踝关节融合各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术前旋转角度 1 5°~ 4 3°,平均 2 5 3°,矫正到术后 0°~ 1 5° ,平均 9 2°。截骨部位骨折均愈合良好 ,骨愈合时间 3~ 1 0个月 ,平均 5 2个月 ,干骺端截骨较原骨折部位截骨固定平均短 8至 1 2周。 6例膝关节痛者 5例矫形后有明显改善 ,1例有轻度改善。 2例臀中肌步态消失 ;步态明显改善 1 6例 ;轻度改善 4例 ;无改善 2例 (关节融合 )。结论 下肢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 ,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骨折时注意预防。旋转截骨手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闭合手法复位U型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跟骨骨折 10 5例 (111足 )。结果 术后跟骨高度及宽度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 ,B hler角 15°~ 4 5°,得到随访 96例 (10 2足 )随访结果 :Kerr评分 10 0~ 90分 6 0例 ;90~ 80分 30例 ;80分以下 6例。结论 U型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确实 ,操作简便 ,创伤小 ,价格低廉 ,是治疗跟骨骨折较好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u Y  Yang MH  Wang JH  Wang MY  Sun Z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788-79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34例35足。所有骨折均采用Sanders分型,应用广泛外侧入路,AO跟骨钢板内固定。对有选择的病例进行了植骨。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美国足踝协会的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12~32个月)。结果共完整随访Ⅱ型骨折30足,Ⅲ型骨折5足。术前平均Bhler角是5.6°,随访时平均Bhler角是28.2°。X线测量表明在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高度恢复为健侧的97.7%。80%的患者取得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平均评分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8分,Ⅲ型骨折为79分。优良率在SandersⅡ型骨折为83%,Ⅲ型骨折为60%。总的优良率为79%。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常鑫  张云龙  石超  梁晓军  李毅 《骨科》2023,14(2):161-165
目的 探讨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我院采用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的14例(16足)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病人的临床资料。男6例(6足),女8例(10足);单左足5例,单右足7例,双足2例;平均年龄为24.5岁(18~35岁),病程3~10年。病人术前均有足部的高弓内翻畸形伴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根据术前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内收角(MAA)评估前足内收程度,中度10足,重度6足。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AA、距骨第1跖骨角、跟骨倾斜角、后足力线位跟骨外翻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术后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1足)术后4个月穿正常鞋下地行走时出现转移性跖痛,配矫形鞋垫后症状消失。14例(16足)病人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平均21.4个月。末次随访时,MAA为8.53°±0.69°,距骨第1跖骨角为3.58°±0.52°,跟骨倾斜角为24.75°±2.77°,跟骨外翻角为2.67°±1.78°,AOFAS评分为(90.08±5.62)分,均明显优于术前[25.89°±3.62°,8.67°±1.97°,38.17°±7.83°,-29.08°±8.51°,(45.08±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跖骨截骨联合跟骨截骨以及软组织手术治疗高弓内翻足伴跖内收的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一跖骨双截骨矫正重度外翻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第一跖骨双截骨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2例(87足)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患者资料,男9例(14足),女53例(73足);年龄28~70岁,平均56岁。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平均为48.6°,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平均为19.8°,DMAA平均为22.1°。术前根据患者畸形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截骨部位、角度、截骨量均依据术前测量值操作。比较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HVA、IMA、DMAA的变化,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62例(87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57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6个月, HVA 14.6°±1.2°, IMA 7.9°±0.7°,DMAA 7.7°±0.9°,矫形效果均满意。术后出现僵硬2例,皮神经损伤2例,转移性跖痛1例,无一例发生畸形明显复发、骨不愈合及跖骨坏死。术后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8.4±9.1)分达到术后1年的(91.8±1.8)分;49足为优,31足为良,7足为可,优良率为92.0%(80/87)。结论 第一跖骨双截骨术可有效矫正DMAA增大的重度外翻畸形,患者术后可早期部分负重,并发症少,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 Reverdin手术治疗外翻的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998年实施 Reverdin手术治疗外翻患者 17例 31足。术前于负重位行 X线检查,测量外翻角平均为 30°,第一跖骨间角平均 10.9°,近端关节固定角平均 19°。按常规治疗外翻的手术方法行趾跖外侧挛缩组织松解,显露跖骨头并切除内侧骨赘;同时按术前 X线片上划出的截骨线,测量楔形基底宽度,对跖骨头楔形内翻进行截骨,充分纠正近端关节固定角。结果 随访 1~ 8年,平均 4年 5个月, 17例 31足,优 10例 19足、良 6例 11足、差 1例 1足,优良率 96.8%。术后无一例出现截骨延迟愈合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负重位 X线片复查示,近端关节固定角平均为 1.95°,平均改善 17°;外翻角平均 14.3°,平均改善 15°;第一跖骨间角平均 5.8°,平均改善 5°。结论 术前测量近端关节固定角是正确选择外翻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可增加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髂骨块在跟骨严重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严重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使用髂骨块作为植骨材料的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7年4月收治58例61足经髂骨块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有完整随访的54例57足,平均随访时间50.4个月,术后Gissane、Bohler角均恢复,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Maryland评定标准,优(90~100分)39足,良(75~89分)14足,可(50~74分)3足,差(〈50分)1足,优良率为92.98%。[结论]选择髂骨块植骨治疗跟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直接恢复跟骨的Gissane、Boihler角,可减少外固定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26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男23例,女3例;年龄27~65岁,平均38.6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所有骨折均应用外侧广泛入路。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截骨矫形术8例,距下关节融合术18例。结果随访10~42个月随访,平均21.6个月。术后B觟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轴长、宽度及高度、距骨倾斜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按Maryland评分,优7足,良14足,可4足,差1足,平均81.4分。结论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状况和病理特点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1岁,平均36.8岁;右侧8例,左侧4例;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1例。SandersⅡ型8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C型2例),Ⅲ型4例(ⅢAB型2例,ⅢAC型1例,ⅢBC型1例)。结果12例中11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例SandersⅢAB型骨折由于中间的骨折块压缩过深而未能达到复位要求,改为小切口切开复位小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关节镜检查证实关节面骨折间隙和台阶均<1mm。术前B"hler角为18.4°±5.8°,Gissane角为109.1°±10.2°,跟骨宽度为(35.9±2.2)mm;术后B"hler角为25.4°±3.5°,Gissane角为118.1°±6.4°,跟骨宽度为(32.3±1.1)mm。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7.4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评分为82~100分,平均92.5分,优6例,良3例。所有获得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明显跛行。结论距下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1994年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跟骨压缩性骨折 32例 ,经术后随访二年 ,效果比较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4例。年龄17~ 5 5岁 ,平均 33岁。其中 8例为双侧跟骨骨折 ,计 32例40足。跟骨结节关节角均小于 10° ,其中呈负角者 34足 ,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 2 0足。均在伤后一周内经电视下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牵引整复 ,使结节关节角恢复到 2 5°~ 35°(图 1~ 2 )。图 1 跟骨骨折结节关节角为负角  图 2 整复后结节关节角恢复正常1 2 手术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麻 ,取仰…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2~ 1999年应用手法整复配合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较严重跟骨骨折 39例 ,其中双侧跟骨骨折 2例 ,共 41足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 32例 (34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34足 ) ,均为较严重跟骨骨折 ,男 31例 (33足 ) ,女 1例 ;年龄 16~ 49岁 ,平均 2 4 3± 5 2岁。治疗时间6 0~ 10 2周 ,平均 8 2± 0 8周。其B hler氏角为 - 5°~2 5° ,平均 15 6°± 5 3。横断性单骨折线明显移位者 6足 ,不规则粉碎塌陷型骨折 2 8足 ,伴纵形劈裂骨折线者 18足 ,伴跟骨内、外翻者 2 4足 ,波及跟距关节面者 2 9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17足)陈旧性跟骨骨折采用切除骨痂,再次骨折后重新复位、对合关节面,矫正跟骨力线,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关系,植骨充填缺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5~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Maryland足部评分:优9足,良5足,可2足,差1足.术后跟骨长度、宽度、Boller角、Gissane角和轴位角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有选择性的采用切复内固定术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形态重建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外侧L形入路跟骨体部截骨、形态重建与后距下关节重建或融合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27例(30足)。损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35个月,平均4.2个月。手术中进行距下关节融合11足,重建19足;取髂骨植骨7足;跟腱松解或延长7足。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疗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足,良15足,差5足,优良率83.3%。手术后测量跟骨长度、宽度、Bhler角、Gissane角和轴位角,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跟骨截骨形态重建能较好地恢复后足大体形态及功能,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在原跗骨窦入路基础上采用切口延长的办法,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30.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11足。根据Essex?Lopresti分型,均为伴有明显移位的跟骨关节外骨折。将手术前后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和Gissanes角进行比较,术后半年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2个月。术后无切口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本组37足术前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hler角以及Gissanes角分别为(34.7±3.4)mm、(38.7±4.6)mm、(65.1±3.7)mm、20.9°±7.5°、99.5°±10.6°;术后1周时的各项数值分别为(38.1±2.2)mm、(33.4±2.7)mm、(67.8±4.5)mm、29.8°±4.7°、119.4°±8.4°;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优25足,良9足,可3足,优良率为91.9%。结论对于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特别是合并跟骨关节外明显移位的骨折,经延长的跗骨窦切口置入跟骨钢板的内固定手术不仅可以获得充分的显露,准确的复位与固定,而且可早期手术并避免切口并发症,弥补了传统手术入路的不足,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植骨联合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自体髂骨(30~80 g)植骨、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37足.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41.2岁.双足5例,单足27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30例.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8足,Ⅳ型8足.术前Bohler角(-9.6±4.2)°,Gissane角(101.4±10.6)°.其中9足行急诊手术,28足于伤后5~7 d手术.结果 术后34足伤口Ⅰ期愈合;3足伤口皮缘灰白伴少量无色渗液,经换药后延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6个月Bohler角(28.5±6.1)°,Gissane角(128.9±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优15足,良18足,差4足,优良率89.19%.结论 切开复位植骨联合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获得较好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必要的关节面下植骨、合适的可塑形钛板内固定能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加压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治疗12例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24~56岁,平均39岁;均为高处坠落致单侧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进行加压内固定。术后48 h即进行主动功能锻炼,4周逐渐负重活动磨造距下关节面。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损伤后6~11 d,平均7.6 d进行手术;手术时间为56~93 min,平均78 min。术后X线片示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外形及后足的力线轴基本得到恢复,B?hler角由术前19.6°±1.9°恢复至术后24.5°±3.7°。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87个月,平均76个月。术后7例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移位< 3 mm,其余5例移位 >3 mm。1例术后发生伤口浅表感染,经延期换药后伤口愈合。末次随访时,2 km徒步行走后,2例存在轻度疼痛,1例存在中度疼痛,余均无疼痛。AOFAS评分为65~94分,平均82分;其中优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5%(9/12)。结论 应用微创解剖钢板及加压螺栓加压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跟骨毁损性骨折术后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以来运用进口微创动力设备及器械,施行微创改良Wilson截骨术83例,153足,其与传统手术不同点为手术在0.5 cm切口下操作;截骨部位于跖骨颈部,截骨线与跖骨纵轴垂线的夹角为15~25°,超薄锯片厚0.36 mm,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9例,126足,随访6~31个月,平均19个月,优良率98.4%,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较手术前分别平均减少17.3°和4.8°.[结论]微创改良Wilson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愈合快,早期活动功能恢复早,适用于中度(足母)外翻.HVA<40°,IMA<16°者选择此手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评估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并总结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特征。方法 2004年 1月至 2008年 10月, 对 8例 9足儿童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 男 7 例, 女 1例;年龄 10~15岁, 平均 13.1岁。术前通过 X线片及 CT检查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 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 X线片随访, 临床评估使用改良 AOFAS评分。并对已发表的手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 内骨折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按照 Essex-Lopresti分型, 舌型骨折 4例 4足, 关节压缩型 5例 5 足;按照 Sanders分型, 域型 5例 5足, III型 3例 3足, 郁型 1例 1足。均获得 21~72个月随访, 平均 47.4 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2.8个月(2~4个月)。术前及术后 B?hler角分别平均为 5.7°和 33.1°, Gissane 角分别平均为 106.5°和 128.0°;平均改良 AOFAS评分为 65.2分(53~68分)。有 1足出现皮缘局部坏 死,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文献综合结果,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男性占 78.6%(48/61);Sanders域型占 53.7%(36/67), III型占 37.3%(25/67), 郁型占 9.0%(6/67);Essex-Lopresti舌型骨折占 40.5%(15/37), 关节压缩型占 59.5%(22/37)。结论 儿童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较快且预后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特征与成人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解剖接骨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行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9例(33足),男19例,女10例;年龄18—58岁,平均37岁。双侧跟骨骨折4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合并胸腰段压缩性骨折3例;闭合性跟骨骨折27例,开放性跟骨骨折2例;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分为SandersⅡ型16例(16足),SandersⅢ型9例(11足),SandersⅣ型4例(6足)。按照Maryland Foot Score标准进行患足功能评价。结果29例(33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1个月,平均11.3个月。跟骨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患足完全负重时间为2.5—4个月,平均3.2个月;无一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前准备时间为5~12天,平均8天。术后2例(2足)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2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中1例(1足)因软组织损伤严重,最终行局部旋转皮瓣植皮术治疗。术后患足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SandersⅡ型优良率为87.5%,SandersⅢ型优良率为81.8%,SandersⅣ型优良率为50%。结论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