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介入性诊治方法和诊疗价值。方法 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放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后,再行超选择插管,然后经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或用明胶海绵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27例中25例发现出血灶,2例阴性,诊断率92.6%。23例进行了介入治疗,止血总有效率91%(21/23)。结论 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最确切的诊断手段,介入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介入治疗方法和意义.方法 12例反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选择性动脉DSA后明确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原因,并对出血动脉进行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或栓塞.结果 肿瘤6例,血管畸形3例,麦克尔氏憩室1例,造影阴性者2例,并对其中8例采用了动脉血管加压局部灌注或栓塞,止血效果明显.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且能经过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和栓塞进行及时止血.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男12例,女6例,分别进行急诊数字电影血管造影(DCM)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针对性采用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18例中阳性发现有15例,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检出阳性率83.3%。灌注缩血管药物治疗11例,即时止血率62.5%,动脉栓塞治疗7例,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消化道出血急诊血管造影同时行针对性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血管造影诊断并筛选出出血动脉后,超选择性插管出血动脉支,行栓塞治疗.结果:分别栓塞了下列动脉的分支:3例胃左动脉,2例胃右动脉,1例肝动脉,1例肝右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肠系膜下动脉.所有病例均成功止血,无复发.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经导管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王乃宏  王佳 《当代医学》2013,(25):46-4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46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例行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29例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2例血管造影无阳性发现。对44例介入治疗患者,灌注血管加压素和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呕血、便血均明显好转。结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靶动脉药物灌注血管加压素及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是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明确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或经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治疗。结果:22例病人中,诊断明确19例,DSA诊断阳性率为86.4%(19/22),其中,出血发生在空肠9例,回肠5例,结肠5例。18例成功止血,介入治疗成功率94.7%(18/19)。术后随访6~12个月,有2例再出血,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放射学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介入治疗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Seldinger技术对22例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24次造影,分别行腹腔干动脉及分支、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分支及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检查。对出血动脉及其它异常动脉显影行栓塞治疗,造影阴性和不能超选出血动脉的行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2例患者24次造影,发现出血病灶21次,阳性率87.5%(21/24),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8例,肿瘤3例,小肠动脉瘤3例,小肠憩室4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3例首次造影未发现出血病灶,予以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2例复发再次造影超选到3-4级血管发现出血动脉予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4例复发,成功率81%(17/21),灌注治疗成功率33.3%(1/3)。随访时间3个月,未见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血管造影对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的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其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或明胶海绵、含钡聚乙烯(PVA)微球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27例,其中血管畸形17例,肿瘤6例,小肠憩室3例,回盲部溃疡1例.介入治疗27例,其中17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3例,止血率76%;10例介入栓塞治疗,即刻止血8例,2例术后24 h出血停止. 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3%-5%,常由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息肉、肿瘤等所致。选择性肠系膜动脉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不仅有定位诊断价值,而且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可以直达出血病灶、灌注缩血管药物止血治疗。现将我科自2006—2008年开展的9例选择性肠系膜动脉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小肠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3.
乔宪伟  杨月娥  马民杰 《当代医学》2009,15(17):280-281
目的评价PSA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检查。DSA表现有明确出血的采用栓塞治疗,不宜栓塞部位出血的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随访1~3个月。结果62例中43例血管有异常表现,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3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3例、动脉瘤4例、血管畸形13例,43例中,栓塞治疗27例,有明确血管出血的23例、血管异常4例。药物灌注治疗29例,血管异常药物灌注治疗16例。无血管异常灌注血管加压素13例。结论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出血性病变创伤小、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6例有阳性发现,并做了定位诊断,阳性率85.7%,其中1例明确病因。2例进行垂体加压素灌注,即刻造影未再有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并能及时进行灌注止血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颅底骨折伴鼻出血2例,肺癌大咯血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脾挫裂伤出血4例,肾脏出血6例,产后大出血2例,骨盆骨折出血1例。结果:25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21例,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2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出血均止住,1例产后出血未完全止血。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大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1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4,时出血停止。结论DS憷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导管栓塞靶动脉与动脉内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先作选择性血管减影显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后,即经导管栓塞靶动脉或作动脉内灌注。结果 灌注11例,即时止血率84.6%;栓塞9例,即时止血率100%;均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栓塞靶动脉与动脉内灌注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尤其对不能开腹手术的病例,能及时挽救生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动脉介入栓塞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靶血管并采用不同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60例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54例,栓塞治疗60例,54例立刻止血成功,即刻止血成功率为90%,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及时行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