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中村是指被城市所包围的村庄,也称都市里的村庄."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是对许多城中村的真实写照.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政府快速拓展城市空间的必然.要完成对城中村的改造无疑是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方进行博弈的过程,要完成城中村的改造,无疑要突破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瓶颈,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侯景新  任霞 《城市观察》2013,27(5):150-15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城市化质量要求的提高,城中村改造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是一个系统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涉及政府作用、改造模式、改造主体、资金来源、土地权属变更、拆迁补偿方式、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等多方面,如何合理的进行城中村改造?关键在于对以上多方面问题的优化协调。本文试图在阐述城中村改造原理的基础上,将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城中村划分为三类——成熟型城中村、成长型城中村和初生成型城中村,然后围绕成熟型城中村提出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广州市政府工作的"重头戏"。城中村作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主要又是流动人口相对稳定聚居区,是具有自身逻辑的生存与生态体系。政府以大拆大建为标志的改造,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与外在景观,更是特定群体的生存方式。若要最大限度地让城中村改造行走在公共利益轨道上,政府在有关基础性社会条件培育中,如树立渐进式改造理念,建立或完善公平合理而又具可操作性的制度及机制等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2014,(3):30-36
改造"城中村",有利于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城乡形象、推进宜居城市建设。上海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须加强领导,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体制机制建设;要均衡各方利益,调动政府、开发商和农民三方的积极性;要摸清底数,对纳入全市统一改造计划内的"城中村"实行目录管理;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城中村"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指导;要突破创新,建立、健全支持"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体系;要营造氛围,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中村成为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城市化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合理安顿居民,解决土地产权和各方利益纠纷。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城市化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过程后,城中村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广东“三旧”改造实践的不断深入,城中村改造已逐渐成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能力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规划时序已成为城中村改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在“三旧”改造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时序安排,为制定城中村改造以及确定、实施改造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玲 《城市观察》2011,12(2):106-112
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地方都开展了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断探索改造方式和改造策略。重庆在城中村改造中还有不少问题,应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创新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以及征地补偿制度,促进城中村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张浩 《科学发展》2012,(1):103-110
通过对北京、广东两省市城中村改造的成效、模式及经验的调研,着重总结两地经验对上海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益启示。同时,对上海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从实际出发,创新相关支持政策;开展试点,做好政策储备;动态地调整上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单菁菁  耿亚男  于冰蕾 《城市》2021,(12):12-24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城中村更新改造的关键难点在于增值利益的再分配,任何过度谋求单方面或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做法都会使项目实施难度加大、改造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成本外溢、由社会共同负担.因此,必须摒弃单方面主导城中村更新改造和谋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特有现象,已逐渐演化为影响城市品质和居住品质的巨大障碍,同时制约着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日益膨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背景下,“城中村”所贮存土地的战略重要性越加明显。上海可通过健全现有土地储备制度、完善土地出让办法、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加大规划政策支持力度等举措,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模式下,村集体及农户无法分享土地开发的增值收益,从而导致政府及开发建设单位与村集体及农户双方极易产生冲突和对抗,造成城中村改造难度大,且容易诱发群体性社会矛盾。汶川县威州镇积极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从而构建农户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有效机制。但这一创新模式却面临着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政策体系的若干限制,建议在政策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鼓励和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政策改革试点,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急定。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急剧扩张的碾压下,许多被视为"老旧、无用"的文化遗产在城中村的更新改造中被弃之敝履、严重毁损乃至灭失。本文以广州历史村落猎德村改造为例,通过对猎德村改造模式的评价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揭示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对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传承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寻求历史村落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村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镇化进程的必要产物,城中村改造已有20世纪90年代末的初步探索时期转向了成熟期,并由此衍生出改造的多种模式,其中就包括政府支持+开发者合作+居民自助的合作改良型更新模式(简称GDR)。本文将研究在GDR改造模式下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影响居民的满意度的因素为切入点,提出开发者及政府操作层面需要制订的政策领域,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劳资矛盾十分突出,工人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本文着力结合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研究适合于解决该问题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作为进入城市的新移民群体,其融人城市的资本和能力有限,属于城市中的边缘弱势社群。因为城中村特有的低价经济链和廉价生活圈,所以流动人口大多租住在城中村内。他们,已经、正在或即将面临“被改造”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杨祥楠 《城市》2007,(4):65-66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也使城市面貌得以迅速改观.  相似文献   

17.
案件检查这一手段,是目前我们纪检监察组织,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当下人民群众,评价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的组织机构,就是要根据相关国有企业违纪违规违法的案件查办的实际需要,健全国有企业组织协调机构,明确国有企业组织协调的内容与形式,规范国有企业组织协调的相关程序,制定国有企业组织协调的有效方法,使国有企业组织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调运作的案件查处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孙林 《城市观察》2015,35(1):125-134
作为进城农民工落脚之地的城中村,是我国土地城市化特有产物,大规模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在20世纪末开始进入改制改造高潮。但由于农民工的居住权始终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与保护,使得城中村作为城市低成本生活区的使命难以终结,这种过快过急的改造运动既不能消灭也不能满足庞大农民工的中低端住房需求,会进一步催生和复制出一个个新的"类城中村"这样的非正式廉租房市场,并且会变得更隐蔽、更复杂、更难治理。农民工也面临着是选择蜗居到更远的城中村、群租到市区抑或逃离城市的新困惑。  相似文献   

19.
王春兰 《城市观察》2010,(6):130-1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政治社会环境变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作为利益冲突与博弈的三方,政府、商业利益群体、居民的行为都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徘徊并寻找平衡点。围绕城市更新利益而形成的三角冲突与博弈表现为,政府与商业利益群体之间冲突与合作并存,政府与民众之间冲突与依赖并存,开发商与居民之间冲突与不信任并存。在"柔性机制"的作用下,城市更新中的冲突与博弈没有引发彻底的结构性变动,但其仍然对社会变革与发展具有推动。面临全球化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要做到"形式民主"。  相似文献   

20.
朝鲜半岛屡次发生核危机,看起来是坏事,但也为相关大国提供—个契机,可以重建以大国协调为核心的亚太安全架构。朝核六方会谈是—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应该争取早日恢复。大国协调机制能保障世界和平欧洲协调曾经保障了欧洲近百年的和平。以梅特涅、俾斯麦为代表的欧洲政治大家,没法让利益相互冲突的主要大国保持某种价值观共识,这种共识即是对欧洲王室及其正统观念的维护。一旦出现对欧洲正统秩序的冲击事件,主要大国放下分歧,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现存秩序,尤其对付欧洲革命事件,主要大国基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