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的海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瑰宝,这就是变幻无穷的<璇玑图>.   璇玑图,又名织锦回文诗,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通过诗誌和韵律,抒发内心愤懑之情,在织锦上独具匠心编成的一种回文体诗.……  相似文献   

3.
辽代摩竭凤有一形玉组佩,一级文物,一组六件,白色软玉质。一件镂雕绶带纹玉饰,系有五条鎏金银链,分别扣连五件玉坠,玉坠依次为摩竭衔珠、双鱼衔莲、连尾对凤、双摩竭衔珠、单鱼卧荷。玉组佩采用线刻、镂空、圆雕工艺,生动精美。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斯布格图村陈国公主墓。  相似文献   

4.
马兴 《兰台世界》2011,(11):76-77
尧都平阳在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襄汾陶寺遗址可为其提供佐证。尧葬地的具体地望已不可考,舜都蒲坂。舜葬地在九疑山更为合理,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的发现为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尧都平阳在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襄汾陶寺遗址可为其提供佐证.尧葬地的具体地望已不可考,舜都蒲坂.舜葬地在九疑山更为合理,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的发现为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雁塔南路发掘了一座北宋墓葬(M3)。墓主范天祐,官至普州安居县(今四川遂宁)知县,皇祐元年(1049年)去世,熙宁八年(1075年)安葬于宋永兴军万年县洪固乡。墓中不仅出土了铜镜、金饰、玉梳等妆饰用品,还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酒器、文房用具,反映了北宋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出土的32件黑色生漆薄片,是我国北宋漆器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铜钱将近300枚,有北朝、唐代、五代南唐、北宋时期铜钱多种。该墓结构较为完整,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座典型的北宋纪年墓,为宋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一套出土于安徽安庆元代范文虎夫妇合葬墓的素面玉带具。墓主范文虎是南宋与蒙元战争后期的重要高级将领,掌控着南宋的存亡;降元后步步累迁至平章政事、尚书右丞,成为"南人"之中入元官职最高者。范氏墓中出土多件玉制品也因形制特殊、质料上乘成为元代玉器研究的断代标准器。本文选取其中的玉素面带具,重新审视其出土情况以探究墓中相关随葬品的空间关系;并从当前考古出土文物、图像以及文献资料,对唐末五代乃至宋元时期中国汉地玉带具的流变做一梳理;以范氏玉带为例,复原与解读唐宋时期从单鈌单挞尾"方团"玉带到双鈌单挞尾"排方"玉带的演变、使用和名谓。同时对宋元时期盛行的一类"束带"类带具也有所阐述。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陕、甘两地连续出土长方窄片状玉人四批,学者多以为是"人牺"或"人殉"。然而分析此类玉人的性质,既不能脱离其祭祀性质的出土单位,也不要忽视器物选材的特殊性。"巫以玉通神",周公制礼作乐,更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从此玉、巫、神三者绑定,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礼仪制度。古人举行祭祀活动都要有一定的仪式,如杀牺、燔烧、掩埋、唱歌、跳舞等,巫是必不能少的角色。本文根据出土遗迹单位的祭祀性质和玉人选材的特殊性,首先追溯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质人像或图案的宗教意义,而后列举了周、秦、汉祭祀属官的设置以及民间的巫觋活动,认为此类玉人代表的不是人殉和人牺,而与巫祝有关,取招引候神之意,是先秦时期暴巫、焚巫陋习的孑遗。  相似文献   

9.
鸟崇拜作为人类共有的原始崇拜之一,它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留下了物证。在苏中地区的海安青墩遗址与兴化影山头遗址中,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神鸟传说,还出土了鸟形陶鬹、太阳纹陶片和象征鸟卵的陶球等。出土有鸟形器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基本上是沿着黄河、长江分布,且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青墩遗址和影山头遗址的地理位置正处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根据远古氏族部落迁徙的一般规律和两遗址的大致年代来看,古青墩部落与古影山头部落很可能就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崇鸟部落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上石河春秋墓地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部原上石河村,为配合当地工厂扩建工程,2018年4-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25座,其中春秋时期墓葬115座,另有春秋时期马坑7座,共出土铜、陶、玉、石、骨、蚌等各类随葬品2700余件(颗),被确认为...  相似文献   

11.
吴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雍五畤考古研究的又一大突破。自2015年血池遗址被发现以来,已经陆续发现并发掘3处雍五畤祭祀遗址,极大地丰富了对雍五畤祭祀的认知,证明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正确性。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祭祀炎帝。研究过程中注重多学科交叉的合作,利用DNA、锶同位素等自然科学方法分析出土材料,对雍五畤祭祀用牲、用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书对蓝田玉多有提及,汉代乐府《羽林郎》记:胡姬"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东汉班固《西都赋》有"陆海珍藏,蓝田美玉。"蓝田玉到宋代开始湮没,后人不知它是怎样的玉,甚至对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也表示怀疑。蓝田古玉到底是怎样的玉,它究竟产于何处? 若想了解古时的蓝田玉,必须先弄明白古人所称的玉指的是什么? 一、古人所称之真玉关于何为古人说的真玉,学术界有争议,主要有这几种观点,一种认为指软玉和硬玉,一种认为指软玉,还有一种认为指软玉、硬玉、独山玉、岫玉等。哪一种观点正确?还是先来看古人对玉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忻樱 《大观周刊》2011,(10):93-94
本文主要分析《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通过对”玉”部字进行各种分类,探讨”玉”在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使用情况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绿松石、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玉”,是稀有的宝石品种,我国是绿松石主要产出国之一。绿松石全国十大产地有八处集中在十堰市,其中竹山县绿松石产量占中国的70%,世界的50%,整体品质也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已降下帷幕。今年玉林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倡导终身学习、全民学习 ,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树立服务意识 ,宣传图书馆 ,服务南博会和玉博会为主题。主要内容有设咨询台 ,知识讲座、读者座谈会和墙报板报宣传全民学习 ,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读书求知氛围 ,宣传优秀书刊、优秀作品、名人读书故事、新书推介 ,引导广大群众多读书、读好书 ;宣传南博会、玉博会。充分认识南博会的历史性机遇 ,认识玉博会推动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积极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努力营造举办“玉博会”的浓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孙晓萍  张克仁 《档案》2018,(9):50-54
定西巉口是目前考古发现的陇中地区汉代遗址和墓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域,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土的"新莽权衡"和近年来探掘发现的"玉琀蝉"、"颖阴丞印"封泥、"卜骨"等一系列文物可以看出,巉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汉代中原王朝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中心驿站和纽带,是汉代丝绸之路中线上的繁华重镇和贸易枢纽,在保护商旅的安全,管理过往贸易,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礼仪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在礼仪制度初步形成的过程中,玉逐渐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玉璋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器物。《诗经》里有:"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在所出土的玉璋中,商代以后的较少,战国以后难见。玉璋形  相似文献   

18.
河南宝玉石     
论起河南宝玉石,需先论什么是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玉并不陌生,举目视之,随处可见。许多人佩玉、赏玉、藏玉;有的人把玉当事业,研究玉、开发玉、经营玉。然而要给“玉”下个确切的定义,便不是一下就能说清楚的。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据此言,凡  相似文献   

19.
兰台文苑     
44诗歌随感郭兴武44诗歌兰台我心中的太阳刘凤红44诗歌圆梦李进步45散文昨天·今天·明天肖德安45散文大冰沟小记张庆喜45诗歌寄语兰台代玉芝随感□郭兴武我今日心情格外恬静,都48周岁的人了,也该渐渐沉稳些才好。屈指算来,我从劳动部门到档案部门工作已整一年半了。时而浮躁的  相似文献   

20.
杜庄 《新闻世界》2009,(11):76-77
日出、日落,是指太阳直接表现在画面中,刚刚升起或即将西下的太阳就是主要的拍摄对象。这时,景物的亮度特点是太阳本身以及太阳周围的天空很亮,地面景物以及距离太阳较远的天空较暗,自然景物的明暗分布很不均匀,画面上的明暗反差大,暗部层次少,景物细部分辨不清,明亮部分有较清晰的影调层次,这是日出、日落时显著的光线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