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对各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21.57%,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及接触类型不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64.49%,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26.79%,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48.96%VS 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37,P=0.002)。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医院的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所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各个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和现状,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于2016年7-12月期间骨科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采用问卷和随即抽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骨科病区各个科室医生手卫生执行率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71.05%,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为5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手卫生的五个时机中统计学差异显著,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和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78.18%、64.60%),其他时机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仅为42.70%。结论骨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尤其医生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但各个科室无统计学差异;另外在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  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65例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86.2%)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知晓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但其平均手卫生依从率只有54.06%。针对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经χ2检验,可知不同岗位间的依从率不全相等(χ2=8.429,P =0.015);其中,医技人员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为47.74%,明显低于医师的55.13%和护理人员的56.35%。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周围区域后的平均手卫生依从率依次为29.75%、71.59%、83.78%、51.47%和42.86%,经χ2检验,医务人员在上述不同时间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全相等(χ2=262.956,P =0.00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不同时间的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工作繁忙是影响手卫生执行的首要因素,而洗手设施不完善对手卫生执行影响最小。结论  皮肤性病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低,需要采取宣教、培训、督导等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蕾  张建云  卢娜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7):111-112,114
目的 及时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预防医院感染,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下科室观察,随机抽取115名医务人员,观察其手卫生实行情况.结果 (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1.0%,在接触患者前最低,仅31.3%,在无菌操作后最高,为5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后比较及无菌操作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显著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 vs 32.0%,P<0.05).(3)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87.5%,门诊最低,为0%;各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新生儿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 依据WHO制订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采用直接观察法随机对临床各科室正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观察,填写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结果 共观察650例次"5个时刻"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以清洁/无菌操作前及体液暴露后为92.31%,接触患者后为84.61%,接触患者前为57.69%,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为53.84%.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以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实习生最低.护士、 医生、 实习生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90%,74%,53.33%.结论 该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采取个体化干预,从薄弱环节入手干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多个省级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依从性,并探讨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为改进手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湖南省内5家大型三甲医院12个临床科室各类工作人员不同时刻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调查问卷采用de Wandel等设计基于行为理论模式的56项调查问卷的中文修改版。结果:共随机调查416名医务人员(医师143名,护士192名,护工及卫生清洁人员81名),手卫生总的依从性为47.78%;护士的依从性最高为58.95%,医师为41.96%,护工及卫生员的依从率仅为21.62%,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洗手时刻的依从性方面,直接接触病人之前、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接触血液或体液之后、直接接触病人之后、接触病人直接范围之后的洗手依从率分别为27.59%、49.32%、63.37%、61.68%、38.62%。ICU、移植中心及新生儿科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普通科室。问卷调查显示,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时间紧、洗手设施不足、手卫生的人文关怀少、部分医务人员自律性差等因素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同时护工等辅助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依从性急需加强。结论:我省省级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工及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仍有待提高,需从增强手卫生的知识、提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改善洗手设备、加强人文关怀和管理等方面改进手卫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医务人员的手在日常工作中受到污染的概率极高,易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手卫生一直是医疗机构感染预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难以有效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目的 探讨“手卫生观察员”培训方法在医院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对策。方法 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科室(临床科室、ICU、门急诊、辅诊科室)感染监控员进行“手卫生观察员”培训。所培训的手卫生观察员在2014-2018年多次对该院97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培训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共培训手卫生观察员515名。经过培训,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56.20%提升至79.53%(χ2=856.944,P<0.001),合格率从71.98%提升至84.63%(χ2=191.0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护士、护工、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和合格率与活动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HO五个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率和合格率与培训前相比也均有提升,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制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单盲法,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随机调查医务人员158名,医生65名,护士93名,实地查看科室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情况。结果手卫生的依从性低,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率为60.0%,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的依从率为54.9%。护士洗手的依从率为67.6%,高于医生的46.8%,护士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依从率为61.5%,高于医生的43.5%。结论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提倡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培训和考核,可有效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感染知识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8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比医务工作者培训前后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经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后,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掌握合格率(96.6%)高于培训前合格率(5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81.1%)高于培训前手卫生依从率(43.3%)。结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可以有效地增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从而大大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对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的认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的修改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某市基层医院8家,通过单盲直接观察法调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采用发放问卷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7.17%,洗手正确率为55.8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低,相关知识认识不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减少经手传播疾病的可能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方法:2014年全年,每月暗访调查手卫生依从性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管理体现持续质量改进.1月为手卫生基线调查阶段,3月开始实施干预,12月为干预后效果评价阶段.结果: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为73.26%,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1.98%(P<0.01);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后、清洁及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物品后这5个指征的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医生、护士、实习生三类人群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通过绩效考核动态管理手卫生,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人员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手微生物采样,经过两年的综合干预再次评价手卫生依从率及合格率与干预前做对比。结果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依从率操作前由干预前的23%上升到干预后的54%,操作后由干预前的51%上升到干预后的92%。医务人员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上升到干预后的44%,操作后手卫生合格率从干预前的25%上升到干预后的91%。院内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1%降低到干预后的2.4%。结论长期综合干预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执行率最有效的方法,并能降低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信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郏县妇幼保健院19名新生儿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比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干预前)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不同指征(接触患儿前、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儿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依从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干预前(85.03%比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接触患儿前、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干预前(87.97%比80.90%、93.92%比7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儿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督导,可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专项调查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知识知晓情况结合院感信息系统在降低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重点科室收治的患者527例,根据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感管理,观察组采取基于院感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并对重点科室的10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比较2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及医院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医务人员执行各项操作的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专项调查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知识知晓结合院感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陆烨 《吉林医学》2014,(12):2700-2701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医护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和提升效果的分析。在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建立手卫生的长效机制,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院内感染。方法:对外科病区和综合ICU的医护等人员采用手卫生清洁观察表调查方法,并通过培训等干预后再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前128名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者占45.3%,手卫生执行率以护士最高为50.3%。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56.8%,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30%(P<0.05)。干预后六步洗手法者占61.2%,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68.6%,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45.2%(P<0.0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关系。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131例医务人员当做研究主体,总结手卫生合格率、依从性以及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为87.02%。诊疗操作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59.54%)高于诊疗操作前(39.69%),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10.321,P=0.001)。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70.23%)高于接触患者前(30.53%),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10.321,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99%,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为64.89%,医院感染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呈负相关。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越高,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就越低,所以应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卫生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9~2011年通过完善NICU手卫生设施、督查手卫生产品用量、督导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对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速干手消剂用量逐年增加:12.17ml/病人日(2009年)、17.21ml/病人日(2010年)、21.26 ml/病人日(2011年),手卫生依从率逐年提高55.74%(2009年)、73.02%(2010年)、98.88%(2011年)。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降低9.55%(2009年)、6.64%(2010年)、3.31%(2011年)。结论提高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一定数量的门诊和病房,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其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30.2%,且随科室、岗位和工作区域不同而异。病房医师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门诊(P<0.01),但两区域护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医务人员操作后手卫生的依从性为40.4%,明显高于操作前的19.6%(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52-154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以来在我院工作的医务人员6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应用PDCA管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率、消毒合格率以及细菌菌落数量、手卫生相关知识了解度等。结果 研究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卫生依从率以及手卫生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菌落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卫生相关知识了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卫生知识的了解度,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一步提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我院25个临床科室171名医务人员及保洁员进行调查。其中医师55人,护士88人,保洁员28人。按照WHO"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的内容逐一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现场随机抽取被调查科室的医务人员及保洁员进行手卫生知识问答。结果全院手卫生依从性71.20%,远低于95.00%的要求。不同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护士73.21%医生69.39%保洁员66.67%。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护士是75.2%,医生是77.1%,保洁员是6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传染病医院收治病人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及保洁员手卫生意识强弱,及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需加强医务人员及物业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意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效的保护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与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