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校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1):799-80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5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病人96例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睡前加服二甲双胍片0.5g;B组48例,睡前加服瑞格列奈片0.5mg,治疗2周,观察各组间治疗结束时空腹血糖情况及血糖偏低情况的发生频率。结果睡前加服二甲双胍或瑞格列奈均可降低空腹血糖。A组空腹血糖从9.0±1.15mmol/L降到6.17±0.99mmol/L;B组空腹血糖从8.99±1.06mmol/L降到6.12±1.2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中二甲双胍组凌晨血糖偏低情况的发生频率(2/46)低于瑞格列奈组(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睡前加服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治疗方法。若采用睡前加服瑞格列奈治疗,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泌林70/30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改为三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睡前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结果: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lc均明显下降(P〈0.01)。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明显上升(P〈0.01)。结论:睡前注射优泌林70/30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潘娟 《大家健康》2014,(7):140-141
目的:分析和研究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服用二甲双胍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10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基础或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6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对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1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三组,甲组血糖高达16~23mmol/L以上,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加用胰岛素治疗,共42例;乙组病人血糖9~15.9mmol/L,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加用二甲双胍250—500mg治疗,每日3次,共80例;丙组病人6.1mmol/L~mmol/L,服用文迪雅4mg,每日1次,并配合适当运动,共8例;共观察16周,治疗前后进行(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三组病人(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甲组病人2周后胰岛素开始减量,4周后停用胰岛素,改用二甲双胍加文迪雅,血糖稳定,其中二例皮肤顽固性溃疡得到控制;乙组病人中有3例在服用文迪雅4周后停用二甲双胍,加强饮食控制,全组病人血糖能稳定;丙组病人血糖控制良好。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长期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二甲双胍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结果:治疗组血清TG、TC及LDL—C、空腹血糖降低明显。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服用二甲双胍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患者10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基础或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治疗,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16周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对比二甲双胍的不同服用方法在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应用中的不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参照组50例患者2次/d,每次服用1g二甲双胍;实验组50例患者4次/d,每次服用0.5g二甲双胍,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胃肠道反应等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0%和20.0%,实验组明显少于参照组。结论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天服用4次,与每天服用2次相比,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并减少患者由于服用二甲双胍引发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睡前加服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阳常林 《当代医学》2010,16(20):91-91
目的观察晚睡前加服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其夜间无低血糖,且同时出现黎明现象者,其空腹血糖在〉7.0mmol/L(45例),分为两组:A组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20例),B组睡前服用罗格列酮(25例),观察其疗效及低血糖反应。结果两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BG≤7.0mmol/L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能够减少与其他类降糖药合用时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还可以减少其他类降糖药剂量。结论晚睡前加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对年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不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例患者根据个体身高,劳动强度进行常规的饮食及运动疗法外,口服药物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前后监测FBG,2hPBG,HBA1c,BMI及空腹胰岛素值。结果: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有极明显的差异,BMI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对年轻肥胖2型糖尿病人,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不会增加体重,甚至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后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②方法 继发磺脲类失效患者80例,改用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或格列吡嗪口服、睡前注射胰岛素,观察3个月内多点空腹血糖变化及12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血糖、空腹和餐后C肤水平变化.③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且疗效相似,胰岛素组治疗后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而二甲双胍组无变化.④结论 睡前加用注射胰岛素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患者均有较高的达标率,联用胰岛素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1.
范娟 《中外医疗》2014,33(2):114-114,116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早晨餐后服用二甲双胍,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剂量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结果24例患者的血糖恢复到正常,20例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患者血糖的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也有所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均得到显著降低,。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糖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体重并未受胰岛素的影响而升高,治疗前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索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血糖改善明显,控制稳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红疆 《河北医学》2000,6(12):1073-1075
目的:比较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饮食及运动疗法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65例,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组33例和二甲双胍组32例,治疗3月。结果和结论:二甲双胍降空腹血糖效优于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降餐后2h血糖效优于二甲双胍,两药均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均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肝肾功能和血脂无不良影响,伏格列波糖尤适于以餐后2h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更适于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王菁 《中外医疗》2012,31(26):115+117-115,117
目的探讨诺和龙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开始量给予二甲双胍0.25g,2次/d,进餐时服用。瑞格列奈0.5mg,3次/d,进餐时口服,依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二甲双胍最大剂量2g/d,瑞格列奈最大剂量9mg/d,并且依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和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制定患者适合的食谱与运动量,共观察12周。结果 60例患者达到有效控制55例,控制不良5例,总有效率91.67%。治疗后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而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经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磺脲类药改为瑞格列奈0.5~2mg,每日3次,二甲双胍剂量不变。观察12周内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酸、三酰甘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尿酸症患者的血脂、血糖,降低患者血尿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该社区从接收并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采用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明显降低,跟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体治疗状况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少量患者出现了服用药物后的腹泻和恶心现象,但可以承受。结论:针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失效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红  吕建新 《广东医学》2007,28(5):813-813
目的 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经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磺脲类药改为瑞格列奈0.5~2 mg,3 次d,二甲双胍剂量不变.观察12周内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参与的三种治疗方式对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SF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SFS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以单服二甲双胍250-500mg每日3次(组Ⅰ);诺和龙1-2mg,每日3次与二甲双胍250-500mg,每日3次合用(组Ⅱ);睡前中效人胰岛素与二甲双胍500mg,每日3次合用(组Ⅲ)治疗,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均保持饮食、运动量稳定。连续治疗3个月前后的对照观察。结果三组病人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BG)均明显降低,血糖降低的幅度为组Ⅲ〉组Ⅱ〉组Ⅰ。结论二甲双胍参与的三种治疗方式对SFS的T2DM患者均有效,在全面控制糖代谢紊乱方面,本研究提示二甲双胍与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应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李志萍 《西部医学》2008,20(2):288-289
目的探索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本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分为单纯应用胰岛素组16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25例;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组15例。结果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有下降,而胰岛素、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组变化明显。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特别是肥胖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时加用罗格列酮能有效控制餐前及餐后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晚期糖尿病肾病空腹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门诊及住院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所有病人均给予低盐、低脂、低蛋白及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降压治疗,所有病人均维持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二甲双胍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850 mg,1次/d,全部病例观察3个月。结果:3个月后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少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P<0.05),而两组的血乳酸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无差别(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有助于稳定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短期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