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淋巴结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抽吸取材涂片,湿片用95%乙醇干燥固定,然后用瑞氏染液染色,阅片并将其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核对.结果 89例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恶性肿瘤39例(男21例、女18例)和良性病变50例(男24例、女26例),针吸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94.8%,误诊率5.2%,没有出现假阳性病例.结论 (1)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简便安全、经济快捷,患者容易接受.(2)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定性诊断可靠性较高,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医生依赖的一个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学与针吸细胞学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取痰液有效部位制作涂片,行细胞学检查;2)影像引导下经皮行肺部病变细针穿刺,针吸物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2.2%,分型符合率72.0%;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83.7%,分型符合率86.3%;两者结合,阳性率95.8%,高于痰液细胞学组和肺针吸细胞学组.结论 痰液细胞学与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率均令人满意;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适用于各部位肺癌,尤以周围型更佳;两者结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体表包块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体表包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组织活检的260例患者检查结果,并将此两种检查结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针吸细胞学在淋巴结病变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达97.3%,在乳腺病变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达98.8%,在涎腺病变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达93.5%,在甲状腺病变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达90%,在软组织病变方面的诊断符合94.4%。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体表包块性质诊断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创伤小、快速、诊断价值高等特点,是临床医生给患者优先推荐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痰液细胞学与针吸细胞学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取痰液有效部位制作涂片,行细胞学检查;2)影像引导下经皮行肺部病变细针穿刺,针吸物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2.2%,分型符合率72.0%;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83.7%,分型符合率86.3%;两者结合,阳性率95.8%,高于痰液细胞学组和肺针吸细胞学组。结论痰液细胞学与肺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率均令人满意;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适用于各部位肺癌,尤以周围型更佳;两者结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 (FNAC)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 2 7例淋巴瘤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并运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3例作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2 7例淋巴瘤中 ,细胞学确定诊断淋巴瘤 12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 ,分类诊断准确率为 5 5 .6 % (15 / 2 7) ;细胞学高度怀疑淋巴瘤 8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 ,细胞学分类诊断符合率为 85 .2 % (2 3/ 2 7) ;细胞学诊断转移性癌 3例 ,2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 ,1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学诊断反应性增生 1例 ,组织学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部病例诊断阳性率 96 .3% (2 6 / 2 7)。 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及肿瘤类型有重要意义。组织学检查能确定肿瘤的性质、组织起源与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对淋巴瘤的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32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2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针吸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101例,乳腺癌31例,其中肯定为癌者29例,疑为癌2例,阳性率为93.9%,假阴性诊断2例,占6.1%,无假阳性报告。结论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孙海斌  郑晓芙 《中原医刊》2006,33(20):93-94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0例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良性病变93例,诊断特异性100%,误诊率0;恶性肿瘤213例,敏感性97%,误诊率3%。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疗具有独特价值。其方法可靠、简便、快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0例乳腺肿块经针吸细胞学检查且经组织学检查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0例中良性病变157例,诊断特异性为94.27%,误诊率为5.73%;恶性肿瘤403例,敏感性为96.77%,漏诊率为3.23%。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有独特价值,其方法快速、简便,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AgNOR染色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Ag NOR染色技术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染色效果及对淋巴结病变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 ,对 2 0 8例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 Ag NOR染色 ,油镜下行 Ag NOR颗粒计数和形态、分布观察。结果  Ag NOR颗粒均值在 81例淋巴结转移癌为( 8.84± 3.1 2 ) ;30例非霍奇金病 ( NHL)为 ( 9.42± 2 .78) ;1 1例霍奇金病 ( HL)为 ( 4 .69± 1 .0 8) ;34例慢性淋巴结炎为 ( 1 .32± 0 .2 8) ;2 8例淋巴结结核为 ( 1 .46± 0 .34) ;2 4例增生性淋巴结炎为 ( 2 .2 6± 0 .45 )。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细胞 Ag NOR颗粒数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并且二者之间的 Ag NOR颗粒大小及分布亦呈现明显的不同。结论  Ag NOR染色技术是定量鉴别良恶淋巴结病变 ,尤其是 NHL与增生性淋巴结炎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锐  汪宇宏  李庆生  罗轶瑛 《重庆医学》2005,34(9):1389-1390
目的总结我院开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经验,探讨淋巴结病变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 3 223例FNAC检查涉及淋巴结病变的有1 208例,其中365例有组织学对照.结果细胞学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8.2%,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1.2%,总符合率为89.7%.结论 FNAC 是实用性高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淋巴结病变的复杂多变,宜采用"三位一体"的操作程序,强调结合临床病史、X线片、CT等检查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张灿云  杨华 《海南医学》2007,18(10):34-34,14
目的 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浅表可疑淋巴结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与纤维鼻咽镜病理活检对照分析.结果 细胞学诊断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101例,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98%(99/101),假阴性3例,假阳性2例.结论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确诊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原发灶隐匿、无鼻咽部症状的病例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cTBNA)与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对于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对在我院行CT检查提示肺部伴有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病变的患者38例,分别利用cTBNA或EBUS-TBNA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行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细胞学检查。结果 38例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后确诊,并经过6个月的随访,其中cTBNA组(n=19)经组织病理明确诊断的包括:1例结核,5例小细胞肺癌,6例腺癌,3例鳞癌,1例大细胞癌,3例慢性炎症,cTBNA细胞学诊断阳性诊断率为63.16%(12/19),c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66.67%(10/15),特异度为100%。EBUS-TBNA组(n=19)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的1例为肺结核,1例为纵隔恶性肿瘤,1例为结节病,1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5例鳞癌,2例为慢性炎症,EBUS-TBNA细胞学阳性诊断率为78.94%(15/19)。两种方法在诊断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中有差异(P<0.05)。EBUS-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6.67%(13/15),特异度为100%。结论 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率较cTBNA高,可明显提高检查阳性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与针吸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与针吸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将可疑部位或病变部位直接刷片,作细胞学检查;2)CT引导下经皮行肺部病变细针穿刺,针吸物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阳性率70.3%,分型符合率71.1%,其中小细胞癌94.7%,显著大于鳞癌69.2%和腺癌67.7%(P<0.05);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85.3%,分型符合率72.4%;两者结合阳性率93.3%,高于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组和肺针吸细胞学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对中央型肺癌诊断率极高;肺针吸细胞学检查适用于各部位肺癌,尤以周围型更佳;两者结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余清  周巧  苏亚婷  杨清平  吴宁 《海南医学》2016,(19):3246-3249
目的:分析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镜下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回顾性总结德阳市人民医院及旌阳区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445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及误诊原因。结果445例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95.51%(425/445),误诊率为4.49%(20/445),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坏死严重未见有效成分、过诊断、漏穿、肿瘤细胞少未见典型病变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结论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较高,不断总结误诊原因可以提高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颈部肿大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比,回顾性地分析312例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1220例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中,有312例组织学对照,正确292例,正确率93.58%。其中慢性淋巴结炎正确率94.27%,化脓性淋巴结炎正确率100%,结核性淋巴结炎正确率95.6%,转移性癌正确率97.6%,非霍奇金淋巴瘤75%,霍奇金淋巴瘤50%。结论:颈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炎、转移性癌、结核诊断正确率高,对淋巴瘤诊断正确率低。  相似文献   

16.
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肿物378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吸细胞学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 对 5年来 2所医院所做的 378例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总符合率达 96 % ,较其它定性检查优势明显 ,简便易行 ,准确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大体常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81例行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例中有74例细胞学诊断为阳性,灵敏度为91.4%,漏诊率8.6%。无明显穿刺并发症。结论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比甲状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吸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682例,其中500例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针吸细胞学检查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8.7%,良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为95.5%,总准确率为97.4%。结论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乳腺病变有独到价值,而且对恶性病例诊断更为可靠,此诊断技术简便,安全快速,特异性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田会东  武继玲 《重庆医学》2005,34(2):279-280
目的进一步探讨支气管管腔外病变压迫所致肺不张纤支镜下支气管针吸术(TBNA)细胞学及病理检查对病变性质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肺部有块状病灶及所致肺不张影像,并行纤支镜检查为腔外病变压迫所致肺不张(段以上)25例,行纤支镜下TBNA细胞学及病理检查.结果 25例中恶性19例,占76.1%,良性3例,占12%,不能定性3例,占12%.无1例气胸并发症,仅少数患者术后见针刺部位轻微渗血.结论 TBNA细胞学及病理检查支气管腔外病变压迫所致肺不张的定性准确率为88%.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神经母细胞瘤的针吸细胞学诊断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 4年中我院针吸细胞学共诊断 4例神经母细胞瘤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 1,男性 ,3 7岁。患者系鼻腔内息肉样肿物切除 (病理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术后半年 ,发现锁骨上肿物 3天就诊 ,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例 2 ,女性 ,5岁。发现患儿腹部肿物 10天。B超示肿物 15cm× 10cm ,实性 ,考虑为腹膜后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行肿物切除后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例 3 ,男性 ,6岁。左颌下肿物 2周 ,不痛 ,肿物直径 3 .5cm ,其他检查未见异常。针吸细胞学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