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专利信息     
《连铸》2018,(5)
正·CN108465791A[中文]发明名称——一种低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属于金属冶炼辅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低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中化学成分包括33.538.25重量份的CaO、25.429.6重量份的SiO2、36重量份  相似文献   

2.
结合304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特性及现场连铸浇铸参数,分析304不锈钢连铸铸坯内外弧宽度尺寸相差约为4~7 mm的具体原因,如结晶器内外弧冷却不同、内外弧铜板锥度不同、水口不对中等。详细研究因结晶器内外弧冷却不同对铸坯内外尺寸的影响,实践证明,调整结晶器内外弧水量可以有效改善内外弧铸坯尺寸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君荣 《连铸》2017,36(3):75-77
诚德公司通过采用高振频低振幅振动方式、中间包连续自动测温、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优化水口形态和插入深度、保护渣调整、恒拉速等连铸工艺技术,大幅提高了304不锈钢连铸坯表面质量,使304不锈钢在高拉速条件下铸坯免修磨率比例超过90%,冷轧剥片率稳定在1%以内。  相似文献   

4.
对304不锈钢连铸过程中结晶器传热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氢含量是影响结晶器传热的因素。不同炉次类型的氢含量差异较大,304不锈钢中氢含量超过7.5×10-4%时,会影响连铸过程的传热;氢含量超过10×10-4%时,会出现连铸漏钢事故。计算结果显示,氢在304钢液中的饱和溶解度为27×10-4%,在固态钢中的溶解度在2×10-4%7×10-4%之间。由于304不锈钢在液态和固态下氢的溶解度不同,在连铸过程中,氢从钢液进入保护渣,影响保护渣的传热性能,从而影响结晶器传热。控制304不锈钢中氢含量在7×10-4%以下,氢含量不会影响连铸过程中结晶器传热。  相似文献   

5.
李百炼  高亦斌  王鹏  余鲁 《连铸》2011,(Z1):207-210
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质量控制的实际生产研究,得出可借鉴性的结论:采用高振动精度的自振式结晶器,有效的保护渣配方,合理的锥度,合适的振动参数的结合,是控制不锈钢表面质量的关键;利用结晶器热流値可很好的控制奥氏体不锈钢铸坯的表面凹陷。  相似文献   

6.
针对太钢生产的304不锈钢板坯存在纵向凹陷微裂纹缺陷的问题,在分析其产生机理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增加结晶器锥度,降低保护渣粘度和减弱结晶器冷却强度的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2Cr13马氏体不锈钢由于其特殊的钢种特性,导致其在连续铸造过程中容易发生凹陷等表面质量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结晶器保护渣参数和结晶器冷却水强度进行试验,对2Cr13铸坯的表面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调低保护渣黏度、提高碱度,有利于消除2Cr13马氏体不锈钢铸坯表面凹陷;在拉速一定的条件下,降低结晶器水流量可以极大减轻深度凹陷的产生;优化结晶器保护渣参数和结晶器水冷强度,可以使得2Cr13铸坯的平均面修磨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庄迎  李吉东 《连铸》2016,35(5):26-29
不锈钢方坯生产初期由于卷入保护渣而导致连铸坯内部出现大颗粒夹杂物,影响产品质量。卷渣与钢渣界面行为有较大关系,因此通过Fluent软件对不锈钢方坯浸入式水口在不同插入深度下的结晶器内钢液流场、钢渣界面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水口插入深度小于110 mm时,钢渣界面被严重破坏,结晶器保护渣会卷入钢液;水口插入深度大于130 mm时,钢渣界面处钢液速度过小,附近钢液的质量和热量更新速度慢,从而导致其温度较低,不利于保护渣均匀熔化。综合考虑后,现场生产时结晶器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确定为(120±5) mm,显著提高了不锈钢方坯质量。  相似文献   

9.
连铸保护渣作为结晶器与铸坯之间相互作用的介质,对含钛不锈钢的的连铸工艺顺行和铸坯质量改善影响显著.针对含钛不锈钢连铸过程中出现的冷皮问题,通过分析连铸结晶器内渣-金界面反应,钛化物在连铸保护渣中的溶解吸收行为,及其对于连铸保护渣理化性能和冶金性能的影响作用,探讨了含钛不锈钢连铸保护渣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400℃、低气压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低压离子渗氮处理。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及万能摩擦试验机对表面改性后的304奥氏体不锈钢渗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304奥氏体不锈钢低温低气压渗氮形成了明显的白亮层;低气压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渗氮具有良好的催渗效果,即渗层厚度随气压的减小而增加,在100 Pa条件下,渗层厚度达到最大值51.7μm;渗氮后试样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1100 HV0.01;低温低气压离子渗氮能够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80 Pa和100 Pa是提高304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的最佳气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唐钢薄板坯连铸低碳冷轧用钢保护渣的研究开发过程.通过漏斗形结晶器与保护渣性能匹配的关系研究、保护渣组成和物性研究、多次生产试验和性能优化,最终开发出满足工艺要求的国产低碳钢保护渣,保证了低碳冷轧用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2.
节镍型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5%NaCl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测定和中性盐雾试验,对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和400系列铁素体不锈钢两类节镍型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400系列铁素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优于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两种节镍型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均不如304不锈钢好;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最差,443不锈钢耐均匀腐蚀性能与304不锈钢相当,439不锈钢比304不锈钢耐均匀腐蚀性能稍差。201、202、304、439和443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电位分别为(vs.SCE)-32 mV、-22 mV、312mV、165 mV和227 mV,腐蚀速率分别为0.0071 mm/a、0.0062 mm/a、0.0026 mm/a、0.0038 mm/a和0.0024mm/a。  相似文献   

13.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40年,但在常规不锈钢的工业化生产方面一直未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生产消耗、产品利润与产能之间的不匹配。近年来,国际国内开始将薄带连铸应用于制备节约型高强韧不锈钢,从而简化了热轧生产工艺,解决了因热塑性差而造成的钢板边裂和中裂等缺陷,大大提高了成材率。韩国浦项制铁采用薄带连铸技术生产出节约型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与SUS304奥氏体不锈钢相当,而抗拉强度可提高1倍,产品主要用于取代材料成本过高的奥氏体不锈钢。我国东北大学开发出高强韧节约型不锈钢的成分体系及其薄带连铸技术,制备出0.30~15 mm厚薄带,其强塑积高达62 000 MPa·%且其耐腐蚀性能较SUS304高出10%~15%,可以应用于核电、石化、铁路交通及汽车结构等领域。本文就薄带连铸高强韧不锈钢的现状、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铸造Cr—Mn—N系不锈钢腐蚀磨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红运  姜晓霞  李诗卓  杨景祥 《金属学报》1997,33(10):1069-1074
加Cu,Mo等合金元素的铸造Cr-Mn-N系不锈钢在H2SO4,HNO3,HAC等不同介质中的抗腐蚀性能远优于304不锈钢,究其原因,除了Cr-Mn-N系不锈钢与304不锈钢有相似的耐蚀性能外,磨损实验证明其比Ni系不锈钢有更好的的加工硬化能力,适用于磨损为主的工况。  相似文献   

15.
石旭麟  钱张信 《轧钢》2015,32(5):17-19
通过相图、轧制理论以及对热轧带钢金相组织的观察,对比分析了EF08钢、410S铁素体不锈钢和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和动态回复再结晶能力。结果表明:EF08钢奥氏体区在900~1 200 ℃,热轧过程处于奥氏体相区,其动态回复再结晶能力较410S铁素体不锈钢和304奥氏体不锈钢强;EF08钢的粗轧过程轧制特性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相近,精轧后几道次与410S铁素体不锈钢类似。  相似文献   

16.
F or a semi-continuous aluminum casting process, it is essential to supply high quality aluminum alloy ingot without internal and outside defects. The use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to control the size and shape of grai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s [1-5] in man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tends to be widespread in industrie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EMC) technique for improving products quality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相似文献   

17.
SS400薄板坯表面纵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栋 《连铸》2007,(4):19-21
结合邯钢CSP生产实践,研究了钢水成分、结晶器铜板表面质量、结晶器热流控制等对SS400薄板坯表面纵裂的影响及裂纹形成的机理.研究表明:SS400钢种的碳含量远离包晶区,结晶器宽面热流控制在2.05×106W/m,渣膜结晶率控制在40%,稳定拉速,可有效地减少铸坯表面纵裂.  相似文献   

18.
陈康  赵玮霖 《表面技术》2011,40(2):18-20
对具有抗磁性的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离子渗氮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渗氮前后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并与常用高硬度、高耐磨性GCr15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04奥氏体不锈钢通过一定时间的离子渗氮后,依然具有很好的抗磁性能,且表层硬度约为基体硬度的6倍,耐磨性能大大提高,其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耐候钢连铸板坯生产实践中遇到的表面纵裂纹问题,对钢的成分、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冷却及二冷区冷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连铸工艺改进优化方向。生产实践表明,采取控制镍铜比大于0.3,选用高碱度、高熔点、低黏度耐候钢专用保护渣,调整结晶器倒锥度每米1.0%~1.1%,结晶器及二冷区弱冷却;控制非稳态浇铸,维持钢水过热度在20~30 ℃,稳定液面波动在2%以内、拉速波动在±0.2 m/min等技术措施,板坯表面纵裂发生率从50%以上降低到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