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0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分析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的影响要素: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要素、社会发展要素相关显著,与投资要素、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相关不显著;运用G IS技术,对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的区域划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大部分市县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偏低,区内无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区,并存在较明显的"五区"空间格局,即东部区、南部区、西部区、北部区和中部区。  相似文献   

2.
未来我国分省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动态模拟的一种多因子确定性模型,解析了初始城市化水平、城乡自然增长率差异、农村人口转化率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导出了城市化水平动态平衡的充分条件;作为这一模型的应用尝试,并以农村人口转化率为控制参量,预测了我国各省未来60年的城市化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了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在特定空间内相对稳定时,若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承受能力,这时经济发展就要受到人口增长的困扰。其次本论文运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和协整技术研究了中国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互作用数量关系。结果为:在短期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却对人口增长率有显著影响;从长期看,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发展;而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更好的控制人口增长,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胡伟华 《西北人口》2011,(6):79-83,88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内蒙古是民族自治地方,人口有其独特性,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各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上升及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对1990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负相关作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及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外城市化发展至今已经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至少有以下几个,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和进一步研究。一、关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人口城市化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人口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规律。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进入现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人口城市化的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长过程看,过高或过低的人口城市化必然要回归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第一层含义反映了人口…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了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从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人口的增长已由盲目状态逐惭转变为有计划的状态。人口出生率由1973年的27.93‰,下降到1985年的17.80‰。同一时期,死亡率由7.04‰下降到8.5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89‰下降到11.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按1970年生育水平计算,在最近十六年中,全国累计少生约两亿人口。人口增长过快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已  相似文献   

7.
<正> 十年改革对我国独特的城乡人口二元结构有所冲击,城镇人口增长较快,从而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判断目前城市化水平?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过高估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最近几年,许多人鉴于统计上造成的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过低,就把城镇市区农业人口、市辖县总人口,都算是城市人口,以此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不应该的。如在《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493页上的统计,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0.8%,只过了3  相似文献   

8.
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在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95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2.0,达到更替水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降至17.43‰和10.95‰,人口数量增长已由过去的高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过快增长。转变为由人口年龄结构导致的人口惯性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外部环境。过去在高生育率条件下,以计划经济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以降低妇女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控制人口增长与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首先确定两个事实:一是用进出口贸易的资料证实中国近年来的经济不是泡沫经济,而是实际增长;二是通过中国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特别是总和生育率(TFR)论证中国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笔者认为当前TFR值1.8是可接受的。其次,通过减少人口投资,提高人均GDP,提高人力资本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论证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下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指出人口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人与自然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讲的二律背反,就是指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受着两种相反力量的支配。目前,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超过11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带来许多困难,人们都在期望,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够迅速下降。然而,近20年来的情况是,前15年下降,后5年回升,即有取得显著成绩的一面,也有不够理想的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主观原因之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实际上是受着两种相反力量的支配,一种是促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力量,另一种是促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的力量。前者是由下列五个客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 ,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2003-2012年人口经济压力相关指标,运用动态因子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经济压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3-2012年间,西藏、贵州、宁夏、云南、青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地区,而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等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人口经济压力最小的地区,表明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第二,人口经济压力的影响因素:人口生活水平压力&gt;人口增长压力&gt;人口就业和素质压力,表明人口经济压力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大力发展经济是减小地区人口经济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落后地区要注重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人口与经济规模协调发展;第三,自2003年以来,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省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异也是一个缓解我国人口经济压力差距过大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台湾省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949至1961年间均超过30%,1950年曾高达38.4%。为了控制台湾人口增长过速,该省一些社会团体积极推行人>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实践中,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控制大城市规模的主张,但理论和实践证明“规模政策”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本文以江苏省4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绘制人口洛伦兹曲线实证研究了江苏省城市人口增长的方式。由此,得出结论:江苏省40个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与其初始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城市人口增长属于收敛式的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口增长与经济财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笔者对人口迅速增长会导致地球上居民财富的减少和福利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提出了疑义,认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育率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人是重要的经济财富,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协调我国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对1978~200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就业与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之间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就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构建模型对我国不同产业的GDP与就业人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我国不同产业的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产业对就业吸纳作用的差异;以及利用得出的结论提出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劳务输出等政策建议是缓解和扩大我国人口就业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口城市化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城市化进程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要协调、稳妥地发展。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统一体,它是以一定的空间和自然环境为依托,高度集中了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历史性转变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新时期做好人  相似文献   

19.
乡村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急速转换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几乎占世界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走中国式的乡村城市化道路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一、简要的回顾一个国家乡村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两者呈共同增长的趋势。伴随着经济的成长、停滞、恢复与发展,我国乡村城市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简要回顾将是选择我国乡村城市化现实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人口观,批判“人口决定论”,辩证地阐明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提出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开创了在中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伟大实践,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