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护理。方法:对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经宫腔镜治疗4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实行全面的护理。结果:术后当日病人即可下床活动及进食,出血少,无并发症,术后3~5天即可出院。结论: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可使患者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可行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4年9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43例均治疗成功,术后1 a复发率为16%,术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其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20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其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术后阴道流血过多,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我院对该8例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理,所有患者均得以顺利出院。结论:宫腔镜手术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7月施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3例。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20.10~25.38 min,出血量35~45 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31例(58%),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分险系数,随访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加刮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复发率以及妊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内、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失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7年7月施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3例。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20.10~25.38min,出血量35~45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31例(58%),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分险系数,随访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正常率及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减少复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7例,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25.39±0.45)min,出血量(38.34±0.48)mL。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者24例(65%),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系数,随访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03月—2018年01月我院收治的680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0例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治疗,分析组340例则执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复发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分析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分析组总有效率(97.94%)明显高于对照组(92.94%)(P0.05);③分析组复发率(0.59%)明显低于对照组(6.76%)(P0.05);④分析组并发症发生率(3.82%)明显低于对照组(16.18%)(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确有较好效果,其优势体现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150例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抽签分组,研究组75例,用手术室护理,对照组35例,用常规护理,比较手术、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手术依从性高(P<0.05),手术、住院时间缩短(P<0.05),并发症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配合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行宫腔镜手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以治疗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口服优思明3个周期;对照组60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后未予药物干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月经改善的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联合应用优思明,可有效恢复正常月经,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5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行宫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率、手术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有效率达98.27%,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付赞  杨明  吴艳玲 《四川中医》2022,(10):152-155
目的:基于超声评估玄丹散结汤联合宫腔镜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89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及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玄丹散结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子宫内膜“三线征”发生率;观察两组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子宫相关动脉血流参数[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SV、EDV大于对照组,RI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子宫内膜“三线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玄丹散结汤联合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够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缩小子宫体积,并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宫腔镜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0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参照组在宫腔镜下行传统刮宫手术治疗,治疗组则在宫腔镜下行电切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明显要比参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量均显著减少,治疗组月经量明显比参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复发,参照组9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并进行宫腔镜手术者结合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经宫腔镜和病理证实符合者为51例,占62.2%;误诊31例,误诊率38.8%,误诊病例包括内膜增生、官腔粘连和粘膜下肌瘤。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联合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60)。观察组实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月经周期的改善情况,比较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月经量比对照组少,月经周期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出血复发率、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和刮宫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改善其月经情况,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促进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宫腔镜联合病理检查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肇庆西江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先行宫腔镜检查,随后采取宫腔镜下临床病理检查,并比较宫腔镜检查的结果。结果:宫腔镜联合临床病理检查与单独宫腔镜检查对典型赘生物子宫内膜病变检查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非典型赘生物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联合临床病理检查符合率高于单独宫腔镜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慢性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萎缩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中实施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与冷刀切除术方案对于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高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冷刀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电刀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指标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冷刀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电刀组,术后出血时间长于电刀组,术中失血量多于电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冷刀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电刀组,IL–10水平低于电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电刀切除术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切除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不过手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