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水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2):57-60,243
生态足迹是评价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为对生态足迹的水域账户予以完善,介绍了水生态足迹内涵及其账户的不同理解,从理论研究、应用、影响因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综述了水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指出了基础理论、计算模型、扩展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并对其研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并用相关评价指标及IPAT模型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2004~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稳定,水资源生态赤字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但水资源生态足迹负荷有加重趋势;宁夏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与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了东莞市2000~2011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1年,东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逐渐减少,并出现生态赤字,东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研究,分别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模型及评价模型,引入了衡量水资源生态压力强度的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以连云港市为例分析了2005~2009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水资源的账户创建以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模型构建,提出了当前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中国的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使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水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水生态区划是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问题,在综合分析淮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水资源条件、人类活动影响及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分区方法与方案的成果,探讨了淮河流域水生态区划方法体系.并提出了淮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区划方案,将淮河流域划分为淮河平原区与滨海区三角洲2个水生态一级区,并进一步划分出3个水生态二级区和21个水生态三级区.  相似文献   

7.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市为例,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南阳市2006~2013年水资源基本情况,进而评价了南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2006~2013年间,南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下降了26.6%和64.71%,且人均万元GDP耗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说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南阳市连续多年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或接近赤字,2013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已达0.122hm2,水资源总体上还处于不可持续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阳市为例,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法分析了南阳市2006~〖JP〗2013年水资源基本情况,进而评价了南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2006~2013年间,南阳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二者分别下降了26.6%和64.71%,且人均万元GDP耗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说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南阳市连续多年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或接近赤字,2013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已达0.122 hm2,水资源总体上还处于不可持续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9.
水电开发导致水资源消耗易被忽视,而大规模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具有明显的水足迹,以澜沧江中下游干流8座梯级水电站为例,利用水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水电站运行期间消耗的水资源,计算水电站水足迹,分析水足迹影响因子。结果表明,8座水电站水足迹平均值为2.23m~3/GJ,低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水电站间水足迹差异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65;效能和地形因子是导致水足迹差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雅砻河源区是西藏"两屏四地"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域,研究其生态承载力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国家公顷评价标准的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雅砻河源区2007~2014年的生态承载力现状。结果表明,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有效反映源区生态承载力现状,且评价结果优于传统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源区生态足迹逐年上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源区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生态盈余量呈下降趋势,表明源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此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源区规划及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利用相对距离和层次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7~2012年的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2年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压力安全距离和状态安全距离总体偏小,响应安全距离相对较大;总体生态安全属于安全状态,响应安全距离较大是影响总体安全距离的主要因素;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该结果可为贵州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评价水资源压力状况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公报、区域地下水位监测和孔雀河径流量等数据,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经济和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3个角度出发,选取6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分析库尔勒市2000~2015年的水资源压力状况。结果表明,库尔勒市近16年来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为0.260 2~0.745 2,水资源压力长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极为脆弱,具有累积性风险。2011年后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迅速升至0.622 9~0.745 2的高位。随后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下,压力有所缓解,2015年综合压力指数回落至0.450 9。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鉴于煤电基地的快速扩张会给区域水资源保障带来极大的压力,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2006~2015年我国北方九大煤电基地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的水足迹,提出了虚拟水流出伴生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了煤电虚拟水外送给当地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分析了未来煤电基地发展的水资源适配性。结果表明,九大煤电基地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的年均水足迹为13.4×108 m3,占当地淡水资源可用总量的22.8%,煤炭和电力外送伴生的虚拟水流出总量持续增加,增长率为3 031.9×104 m3/a,近10年来,水资源压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六个煤电基地达到中度压力等级,造成巨大的水资源压力;2020年,九大煤电基地总水足迹为15.7×108 m3,区域可供给煤电基地的水资源量为11.9×108 m3,只有晋北和准东的水资源满足未来基地扩张需要;晋中、晋东、陕北和鄂尔多斯通过优化调度等增加区域可供水量后可以满足未来生产需要;宁东和哈密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与供给能力严重不适配,应调整发展战略,保障基地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识别能源产业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基于水足迹评估理论方法构建了煤电生产水足迹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为例,从区域尺度定量分析了我国煤电生产各环节虚拟水消耗量和虚拟水流动格局。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煤电生产的总水足迹为107.3×10~8 m~3,其中灰水足迹占44%,蓝水足迹占56%;伴随电力的调运,晋蒙和西北地区年虚拟水输出量约为5×10~8 m~3,该区域属于我国缺水乃至严重缺水地区,能源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约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蓝水足迹的计算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估水电开发利用过程消耗水资源的问题,计算了我国已建283座大中型水电站的总蓝水足迹及其平均值,同时根据气候区域及水电基地的不同将这些水电站划分为7个气候分区和13个水电基地,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蓝水足迹。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分区及所在水电基地的不同,所统计水电站的平均蓝水足迹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平均蓝水足迹较小。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合理性及敏感性,得出水电站蓝水足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电站和水库的参数。说明蓝水足迹可作为水电站规划与运行期间的一个指标,为我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