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的多分布式电源并联系统中,由于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不同以及控制单元逻辑复杂、控制参数设置差异等原因,使各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功率输出不能按容量均分,导致产生系统环流。对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分布式电源并联下垂控制策略,即在传统U-Q下垂控制中加入无功补偿,将有功下垂前置到直流侧DC/DC斩波器环节,最终最大限度减小分布式电源并联变流器有功、无功之间相互耦合影响,有效改善分布式电源多机并联时有功/无功功率分配精度,降低系统环流。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5G基站的发展,基站机柜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传统的门板空调、热交换等技术已无法满足制冷要求,介绍了自清洁新风在5G机柜的创新应用及优势。  相似文献   

3.
雷威 《节能》2023,(1):49-51
对通信基站安装的智能新风系统进行试验测试,探讨新风系统与空调联动控制的相关策略,分析新风系统与空调带“互斥”联锁与不带联锁的控制策略,研究系统在不同运行策略下的节能效果。结果显示:智能新风系统的供冷量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整体节能效果明显,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新风系统与空调不联锁状态的节能效果优于“互斥”联锁状态;不联锁状态能够在兼顾节能效果的同时适应室外温度的变化,对现场设备及控制逻辑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海上风电项目众多设备位于海洋之上,交通不便导致运维检修难度大。海上设备信息的快速、无延迟、安全送达陆上显得格外重要。针对通信系统的特殊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5G技术的海上风电场通信系统方案。[方法]首先建立信号覆盖面大、可靠性强的PTN+一体化小基站,再将5G一体化小基站和PTN网关融为一体,通过宽带PTN接入,实现快速、便捷的5G信号覆盖,并采用特定带宽的5G网络,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结果]基于PTN+一体化小基站方式的5G通信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基于光传输的、支持多业务且利用特定带宽的IP传输。此系统可以帮助规划梳理各风机子系统,实现风机内部全方位信号覆盖,并可以将风机、海上升压站等设备运行状态及数据快速、安全的传输到陆上运维中心,解决风机多子系统、多业务实时安全传输困难的问题。[结论]研究的5G通信系统改善了海上风电通信,并利用特定带宽和新兴技术,实现了海上风电场的通信及时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海上风电场海上运维人员的沟通效率,符合海上风电项目海上设备的通信需求,有望在工程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6.
通信基站通风冷却节能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  郭华芳  鲁涛 《节能》2011,30(1):49-52
绝大部分通信基站设备需一年四季运行空调,耗能巨大。为了减少基站能耗,可采用通风冷却节能系统部分替代空调系统。通风冷却系统对温湿度环境、露点温度、空气洁净度等方面具有特定要求。案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和北京地区尘降量过大,不适合使用通风冷却节能系统。而在未考虑尘降量的影响时,上海、广州和昆明的可使用时间分别为3949h、4089h、6082h,且该系统在昆明(温和区)的节电率最高,为65.56%。  相似文献   

7.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5G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规模化应用已在筹划,亟待开展5G通信技术与配电网业务的适配性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场景偏好的适配性评估算法,该算法首先结合5G场景偏好度,然后结合熵权法计算各通信性能指标权重,最后基于配电网业务通信性能需求,通过计算解空间距离得到适配性评估结果。实例验证表明,适配性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仿真对比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5G基站能耗高且建设密度大,对于备用储能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为使基站储能投资方和运营方的综合效益最大,提出一种考虑休眠机制的5G基站储能运行和规划双层优化模型.以5G宏基站组成的多基站协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外层目标为储能全寿命周期内净收益最大,对储能配置功率和容量进行优化;内层考虑基站休眠机制,以5G基站系统日电费成本最...  相似文献   

9.
《能源工程》2011,(1):24-24
通信网络的用户和流量正急剧增长,推动了能耗相应增加。有专家表示,通信业需要对网络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实现节能的目标。而目前在基站方面的节能技术应用,主要朝基站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离网光伏通信基站供电系统,阐述了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分别作为该供电系统的储能电池时的放电特性及应用情况。自建了一套离网光伏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演示应用系统并进行实测,分析了2种储能电池放电特性的差异,提出了光伏控制器差异化的充放电策略,为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离网光伏通信基站供电系统提供了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孤岛微网与传统大电网最优潮流的不同,提出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策略的孤岛微网最优潮流,构建了下垂控制分布式电源的孤岛微网模型,并建立了以系统发电成本最小和负荷能力最大为优化目标的孤岛微网最优潮流,同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了处理,并以改进的33节点微网为例进行仿真模拟,利用最优潮流的经典计算方法——内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法在求解孤岛微网最优潮流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问题,以抑制负荷突变引起的系统频率波动为目的,提出HVDC附加频率控制(AFC)和自动发电控制(AGC)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模型,通过交迭分解方法解耦重叠结构的系统为2个子系统,采用极点配置法设计AFC控制器,采用AGC协调频率控制,为克服时滞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AGC的影响,采用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带状态时滞项的积分滑模面,结合自适应控制和PI控制的思想得到完整的滑模控制律。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四机两区域系统模型,对协调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和较好的鲁棒性,能有效改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布式电源自身容量、线路阻抗不同等原因,在并联系统中采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不仅会造成各微源不能按照相对应的下垂系数进行无功功率均分,也会影响电能质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功率均分机理及影响因素,在此前提下通过引入虚拟阻抗削弱系统中的功率耦合关系,同时对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系统的功率均分并保障电压与频率的稳定输出;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改进策略保证了有功负荷与无功负荷在各分布式电源间的合理分配,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与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1.8 GHz、230 MHz、2.4 G/5.8 GHz免授权频段等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 E)宽带无线通信专网在电力行业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基站选址模式在山地电站和海上电站等风电电站场景下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针对风电电站行业的特点,利用风机自身高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电站燃气轮机在线监测与通信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是通过利用VB软件提供的通信控件来实现了电站燃气轮机的在线监测和通信软件系统的开发,建立了便利的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系统,并对网络技术在燃气轮机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吸纳弃风、增加风电并网量,基于节能发电调度办法,以发电产生的燃煤成本、机组启停成本及污染排放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了风电、火电联合运行优化模型和风电、火电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与选择火电作为风电备用服务相比,当选择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备用服务时,燃煤发电成本、启停成本及污染排放成本明显降低,弃风被完全消纳。选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风电备用服务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高铁客运站供能系统中能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以日运行购气费用和购电费用最优为优化目标,以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能量平衡为约束条件,以可再生能源出力和吸收式制冷占比为优化变量,建立多能源协同供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北方某高铁客运站,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制冷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电出力的电制冷占比以及电网出力的节电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其中风电机组出力占其出力极限的96.5%,光伏机组出力94.7%;相比于参比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成本节约率为12.5%;电制冷占比为13%;电网的节电率为53.9%。  相似文献   

18.
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物理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发电机调节的潮流控制模型。通过无功约束灵敏度算法控制判据,对发电机一对一和多对一控制模式下的混合变量进行求解,确定了发电机所需要的运行方式以及全网功率的合理分布。此方法对分布式电源无功调压能力存在缺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IEEE5和IEEE14的微电网算例分析表明了所述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分频风电系统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最大化的利用风能和设备成本,以及风电场的尾流效应,提出了一种如何确定分频风电系统低频侧频率的最优给定值,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频率选定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