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酸酐合成对乙酰氧基苯甲酸;然后对乙酰氧基苯甲酸、对氨基苯酚通过酰化反应合成酰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再与六氯环三聚磷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以三聚磷腈为核的酰胺星型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六氯环三聚磷腈的氯原子已全部被取代;液晶基元为向列型碎片状织构,星型化合物为向列型花束状织构;液晶基元和星型化合物的液晶相范围分别为85~130℃、100~168℃,星型化合物的清亮点和液晶相变范围均比液晶基元的高,此星型化合物有望在液晶材料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端基为磺酸基的希夫碱型侧链聚硅氧烷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以对羟基苯甲醛、对氨基苯磺酸合成希夫碱化合物;然后将对羟基苯甲酸、氯乙醇、丙烯酸、含氢硅油通过取代、酯化、硅氢化反应合成聚硅氧烷化合物;聚合物再经过酰化反应后,与希夫碱发生酚解反应合成了目标液晶.通过红外光谱对液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和DSC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此液晶具有近晶A型液晶...  相似文献   

3.
通过取代、还原、加成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带端烯基的席夫碱液晶化合物4-烯丙氧基苯亚甲基(-4'-丁氧基)苯胺.用IR和1HNMR对该液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该化合物的液晶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烯丙氧基苯亚甲基(-4'-丁氧基)苯胺是一种单向性近晶型液晶.  相似文献   

4.
末端为噻吩基团酯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液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噻吩甲醛、对氨基苯甲酸、溴丙烷、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醚化反应、希夫碱反应、DCC/DMAP酯化反应合成了噻吩衍生物液晶。化合物的结构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噻吩衍生物的液晶性能用偏光显微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噻吩为末端的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均表现出很好的向列相液晶性能;特别是在降温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结晶点和更宽的液晶相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N2保护下,利用噻吩、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氟氧磷制得产率、纯度较高的噻吩-2-甲醛.利用该中间体与4-氨基苯酚、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了噻吩-2-甲醛缩4-氨基苯酚席夫碱、噻吩-2-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两种新型的含噻吩环席夫碱化合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双烯类液晶单体4-十一烯酰氧基苯甲酸-4′-烯丙氧基苯甲酸对苯二酚双酯为交联剂,通过与聚硅氧烷接枝反应,合成了系列网络聚合物P1~P5。合成的液晶单体及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均通过红外的表征,利用DSC、POM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相行为。结果表明,网络液晶聚合物P1~P3都有液晶性能,具有较宽的液晶相范围,且随交联剂在链中含量的增加,Tg增加,Ti变化不大,当交联剂的含量超过66.7%时,液晶相取向被固定.因此,P4与P5的DSC曲线只出现玻璃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含柔性间隔基丙烯酸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及介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溴乙醇、对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醚化、酰氯化、酯化和希夫碱反应合成中间体和液晶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利用偏光显微镜测试目标产物的液晶性能.结果表明:含柔性间隔基的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向列相液晶性能,目标化合物的液晶相宽度达到110~C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联苯双酚为起始原料,在KI的催化下与溴代正戊烷进行Williamson Ether的合成。溴丙烯与对羟基苯甲酸反应后即用氯化亚砜酰化,并与之前所制的联苯单醚酯化成4-烯丙氧基苯甲酸酯-4′-戊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对合成的非对称型联苯酯类液晶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和核磁表征,最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TG对化合物的热重进行分析,并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POM)进一步研究了非对称型联苯酯类化合物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席夫碱型含氟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4-三氟甲氧基苯胺亚甲基-苯酯(M)和环氧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4-(2,3-环氧丙氧基)-苯酯(E),将它们接枝共聚到含氢聚硅氧烷上,得到系列含氟席夫碱型环氧液晶聚合物PI~PVI。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PI~PVI呈现向列相。从PI到PVI随着单体M含量的减少,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清亮点(T_i)均呈下降趋势。该系列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液晶区间在36.4~177.5℃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醚化、还原、缩合及酯化等反应,合成了以4-[((4-己烷氧苯基)亚氨基)甲基]苯基异烟酸酯为质子受体,烷氧基苯甲酸为质子供体,氢键为链接基的希夫碱型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用IR、1H NMR对中间体及其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分别对目标产物的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IR对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进行了验证,通过偏光显微镜说明氢键复合物是典型的热致液晶且呈现近晶相和向列相两种相态,并且复合物较质子供体和受体的液晶相范围宽,说明分子间氢键起到了稳定液晶相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4-己氧基苯甲酸为质子给体,4-硝基苯乙烯基吡啶为受体,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备了一种液晶超分子复合物—羧酸吡啶类氢键自主装型液晶复合物,用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相态和液晶性研究,并用IR1、H-NMR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化合物;IR结果证明了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代替了羧基间的分子间氢键;相态及液晶行为研究证明了氢键复合物具有典型的热致液晶性能且呈现明显的向列型液晶态。  相似文献   

12.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醚化、水解等有机反应合成了3种端基含双键的液晶单体(Ⅳm),并以间氯过氧苯甲酸作为氧化剂将双键氧化,得到了3种含环氧官能团的液晶化合物(Ⅴm)。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对液晶单体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测定其液晶相态。结果表明,所有目标产物分子结构正确,在一定条件下有液晶性能,且为互变型热致液晶。  相似文献   

13.
三唑类化合物作为含氮杂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二茂铁是过渡金属络合物的代表,其特定的结构使其兼具配体和过渡金属的双重性质,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合成不同基团取代的1,2,4-三唑化合物,然后与二茂铁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型席夫碱化合物。利用FT-IR、紫外、1H NMR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团对导电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团的席夫碱化合物导电性差异较大,可以通过连接不同取代基团对席夫碱化合物导电性进行调控;同时所制备的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求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推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取代基团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醚和丙烯酰氯为主要原料,通过逐步酰化反应,合成出了一种具有刚性结构并带有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4-(4-甲氧基)-二酚氧羰基酚丙烯酸酯(ACDHP),并通过自由基引发合成出相应的聚合物PACDHP。利用^1H-NMR和FT-IR对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和TGA对聚合物的相转变温度、液晶态的织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热致液晶聚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范围较宽,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介晶基元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BBHB);以四氯乙烷为溶剂,采用溶液缩聚法将BBHB与适量的对苯二甲酰氯(TPC)反应,经Na2CO3溶液处理,合成端基为羧基的液晶离聚物。通过红外光谱等分析对它们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所合成的液晶离聚物P1~P3为纹影织构,属于典型的向列型液晶,液晶相区间为100℃左右,羧基对液晶区间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温度(Tm)、相转变温度(Tc)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含羧基的聚硅氧烷类光致变色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通过重氮化反应合成了末端为羧基的刚性基元,再经过取代、加成、酯化反应最终合成了偶氮苯类聚硅氧烷液晶.通过UV表明其具有类似小分子的光致变性.并用POM、DSC对其液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近晶A型液晶,相变区间为164.68℃~251.61℃,液晶范围较宽,有望作为光控开关和新型信息存储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溴代烷、4-羟基苯甲酸和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为原料经Williamson醚化、羧酸酰化和酯化反应合成了一个系列的对称联苯酯类液晶共6个化合物,并用FT-IR和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X射线粉末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它们的相行为,并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液晶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倒重氮法合成两类二茂铁基苯甲酸,继而研究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脱水剂,用4-二甲胺基吡啶(DMAP)作除水促进剂,胆甾醇与间、对-二茂铁苯甲酸反应合成液晶材料间、对-二茂铁基苯甲酸胆甾醇酯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用DMAP作除水促进剂时,胆甾醇酯产率比较高。高效酰化催化剂法是十分有效的酰化方法,在合成胆甾醇酯液晶中可较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产率与纯度,简化操作,降低反应毒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温反应合成了系列C3和C5烷基取代的多环单酯基苯甲醛类液晶,研究了室温羧酸氯化有效抑制反式环己烷构型转化的机理,讨论了不同的端基、环体系对化合物液晶相变区间、焓变及熵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芳香醛化合物端基与环体系的改变使化合物的液晶相温度范围、焓变及熵变呈现规律性的改变,且环体系对化合物液晶性质的影响远大于末端烷基。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氨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醛和吡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新型氢键诱导液晶。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DSC和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分别对质子供体和超分子复合物复合前后的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化合物;IR结果证明了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代替了羧基间的分子间氢键,复合物表现出分子的热力学行为;液晶行为研究证明了氢键复合物是典型的热致液晶且呈现明显的向列型液晶态,超分子液晶复合物较质子供体的液晶相范围宽且其相转变温度低于质子供体,说明分子间氢键起到了稳定液晶相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