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板栗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和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了解决板栗深加工中的干燥问题,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板栗干燥,研究了板栗仁在不同风温(70、75、80和85℃)和风速(10、12、14和16 m/s)下的干燥特性;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了风温、风速和预处理(不烫漂、100℃热水烫漂和100℃蒸汽烫漂)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板栗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风温和风速对板栗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风温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明亮度、蓝黄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预处理>风温>风速,对缩短板栗干燥时间的影响顺序为:风温>风速>  相似文献   

2.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无核紫葡萄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设计的葡萄干燥试验装置,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风速、热介质湿度的控制和数据采集与存储。利用该装置对无核紫葡萄干燥工艺和干燥品质进行研究,试验发现,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无核紫葡萄存在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随着风温和风速的提高,恒速段干燥速率明显增加,干燥时间缩短,而降速段干燥速率提高不明显。试验风温和风速范围内所得葡萄干理化成分差异不显著;试验还针对Vc降解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中试设备并投产运行,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风温65℃,风速20 m/s,耗时为29 h。制得葡萄干含水率(干基)17.1%,可溶性固形物77.8%,可滴定酸2.3%,Vc 6.74×10-2 mg/g。  相似文献   

3.
花生仁薄层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花生仁薄层干燥试验,探讨了风温、风速、相对湿度等参数对花生仁干燥速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温是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风速,而相对湿度和物料初始水分影响则很小。同时,根据试验分析还建立了干燥速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5HCCX-1.6型冲击穿流循环式干燥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牧草种子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生物活力脆弱,严重制约了牧草种子干燥设备的研究和应用,为了探讨5HCCX-1.6型冲击穿流循环式干燥设备的作业性能以及该设备对不同种类牧草种子干燥的适应性,依据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种子干燥机试验鉴定方法,进行了苜蓿种子、羊草种子和披碱草种子干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含水率的3种不同牧草种子均能一次干燥到安全含水率(均<12%);经过干燥加工,牧草种子质量等级可显著提高,如披碱草种子发芽率指标从不到3级标准(<80%),提高到1级(>85%);加工前苜蓿发芽率指标2级(≥85%),加工后达到1级(≥90%),表明该套设备能适应多品种、不同形态牧草种子的干燥。  相似文献   

5.
多层洋葱热风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自制的热风干燥试验台,进行了洋葱多层(14层)的干燥试验研究,得到了风温、风速对干燥过程中各层含水率平均梯度与热耗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较佳的干燥工艺;求得了不同层数物料的气流阻力与风速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杏子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7  
为了提高杏子干制的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干燥,研究了杏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和65℃)和风速(3、6、9和12 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杏子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干燥过程中杏子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其值在8.346~13.846×10-10 m2/s的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杏子干燥活化能为30.62 kJ/mol,表明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从杏子中除去1 kg水需要消耗大约1 701 kJ的能量。该研究为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特性和模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研究豇豆干燥特性以缩短干燥时间,该文利用隧道式热风干燥技术探讨了不同干燥风温(60、70和80℃)、风速(0.3、0.4和0.5 m/s)和料层厚度(6、18和30 mm)对豇豆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豇豆的隧道式热风干燥前期主要是增速干燥阶段,后期主要是降速干燥阶段。提高干燥风温和风速,较少料层厚度均可缩短干燥时间。豇豆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干燥风温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料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豇豆的干燥活化能为33.9 kJ/mol。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误差平方和SSE对7种常用干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age 模型的平均R2值最大、平均RMSE值和SSE值最小,分别为0.9988、0.01105和0.00286,是描述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的最优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工程实践中预测豇豆隧道式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丸粒化种子的薄层干燥试验及其干燥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丸粒化种子刚制成后其含水率比较大,必须及时干燥。其干燥工艺的合理选择对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耗,保证质量非常重要。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玉米丸粒化种子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干燥试验,得出其干燥曲线为指数曲线,并分析各试验因素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同时对不同风温下的干燥曲线进行了模型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程序,经拟合得出适合于玉米丸粒化种子的数学模型为Page模型。玉米丸粒化种子干燥特性不同于非丸粒化种子,丸粒化种子有其特定的薄层干燥方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及含湿量,确定合理的干燥工艺以便调控干燥环境,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干燥后玉米种子生物超弱发光与活力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实验研究了玉米在薄层干燥试验后的生物超弱发光强度和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随玉米种子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的增加超弱发光和发芽率都呈衰减趋势,基本符合一阶动力方程。该文认为生物超弱发光检测技术可以作为种子活性的快速无损间接检测方法,应用于种子加工、储藏、培育等过程中种子劣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压式气流排种器排种效果试验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探讨正压式气流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苜蓿种子、披碱草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了排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和通用性较好,对豆科牧草种子(苜蓿)、禾本科牧草种子(披碱草)和大田作物种子(玉米)均可较均匀的排种,且都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风速和喂入速度对种子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V 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都高达0.97左右。最后,通过优化试验方案,得出各种种子的最佳工作条件:披碱草种子,喂入速度为470~500 g/min,风速为27~30 m/s;苜蓿种子,喂入速度为505~525 g/min,对应的风速为30~33 m/s;玉米种子,喂入速度为5200~5500 g/min,风速为32~35 m/s。  相似文献   

11.
苜蓿气体射流冲击联合常温通风干燥装备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苜蓿干燥存在的处理量小、耗能高、叶片损失率高的问题,该文将紫花苜蓿的干燥过程分为高温和常温两个干燥段,设计了气体射流冲击联合常温通风干燥装备,包括基于狭缝型气体射流冲击管的气体射流冲带式干燥机和基于环境条件自动控制的常温通风箱式干燥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狭缝型气流冲击管内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增设扰流板可以改善狭缝型气体射流冲击管喷嘴出口气流速度分布的均匀性,速度变异系数由不设扰流板情况下的51.1%降为7.7%;利用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并控制通风的进行,解决夜间物料吸湿回潮、发热的问题。以紫花苜蓿作为原料对干燥装备的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气体射流冲击联合常温通风干燥的苜蓿具有批次处理量大(150 kg/h)、叶片损失率小(干草的叶片损失率为1.5%)、能耗低(单位去水能耗3 408 k J/kg)的优点。研究结果为低能耗、低叶片损失率的苜蓿干燥技术与装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雪  曾祥媛  张园  罗蓉  高若曦  赵武奇 《核农学报》2020,34(11):2470-2476
为了提高猕猴桃片的干燥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及降低能耗,本试验以猕猴桃为原料,采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对猕猴桃片进行干燥,研究恒温和变温对猕猴桃片干燥特性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片恒温及变温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均属于降速干燥;风温对猕猴桃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有影响;变温干燥条件下含糖量与恒温40℃时无显著差异,可滴定酸含量与恒温70℃时无显著差异;70→40℃变温干燥的猕猴桃片回复性和维生素(Vc)保存率最高,色差(ΔE)值介于50℃恒温干燥和70℃恒温干燥组之间;70→40℃变温干燥方式的单位能耗显著低于40→70℃变温干燥组。70→40℃变温干燥方式加工的猕猴桃片综合品质最佳,本研究为变温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猕猴桃片的干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污泥低温干燥动力学特性及干燥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污泥的低温干燥动力学特性,以薄层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温干燥试验,探讨了温度、薄层厚度以及风速对污泥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的影响,并对低温干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污泥低温干燥过程主要由升速和降速段组成,其中降速阶段存在第一、第二降速阶段;不同低温干燥条件下的第二临界含水率变化不大,大致在0.5g/g(干基)附近.使用决定系数R2、卡方χ2及均方根误差RMSE对6种常用干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idilli模型的平均R2最大、平均χ2及RMSE最小,分别为0.9998、2.46×10-5、0.0042,是描述污泥低温热风干燥的最优模型.根据Fick第二定律和Arrhenius方程,得到5、10和15mm厚度污泥在50~90℃热风干燥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活化能.正交试验得到相对单位能耗最优干燥工艺为:温度90℃、风速0.8m/s、厚度10mm,平均干燥强度最优工艺为干燥温度90℃、风速0.8m/s、厚度5mm.试验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污泥热泵干燥及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沙埋和水分对3种灌草植物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柠条、紫花苜蓿和披碱草3种沙区常见灌草植物进行大田盆栽实验,研究种子在不同沙埋深度和供水条件下的萌发及出苗特性.结果表明:1)柠条和紫花苜蓿种子主要在2.5 ~5.0 mm供水量条件下出苗,柠条种子的最大出苗率为59.00%±7.21%,紫花苜蓿种子出苗率未超过40%,2.5 mm供水量条件下紫花苜蓿幼苗死亡率较大,存在萌发后大量死亡的现象,披碱草种子在5.0~9.0mm供水量条件下出苗较好,最大出苗率为52.67%士10.67%;2)柠条和紫花苜蓿种子的适宜沙埋深度分别为0.5~1 cm和0.5cm,随着埋深的增加,二者的出苗率显著降低,在4.5cm埋深时,柠条种子萌发后未出土幼苗数最多,披碱草种子对沙埋的适应性较好,4.5 am沙埋深度时出苗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顺流干燥种子发芽率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构造并验证了种子发芽率一阶动力预测模型。预测了顺流干燥过程中种子发芽率,分析了干燥过程中谷物发芽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保证种子发芽率损失在10%以内的极限热风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干燥提高茯苓品质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为探索茯苓的干燥特性,改善茯苓干燥品质,该文将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干燥技术应用于茯苓块的干燥。利用Dincer模型拟合茯苓块干燥曲线,结合滞后因子、干燥系数分析干燥过程,并估算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给出Dincer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求出并分析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毕渥数、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传质系数。测定干燥后茯苓块的破碎率,及茯苓块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对比分析Fick第二定律、Weibull函数、Dincer模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与气体射流干燥相比,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干燥可缩短干燥时间,降低破碎率约18%,提高浸出物质量分数约1%;联合干燥过程亦为降速干燥;试验参数范围内,提高温度、风速均可提高干燥速率;2)滞后因子范围为1.0136~1.0202,且温度、风速越高,干燥速度越快,干燥系数越大;3)联合干燥技术的的毕渥数为0.0826~0.0982,小于0.1,表明干燥过程与边界的对流换热热阻有关。传质系数的范围为1.0319×10-6~1.8003×10-6 m/s。4)基于Fick第二定律、Weibull分布函数、Dincer模型计算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温度、风速的升高而增加。Fick第二定律不要求干燥曲线呈"指数"形式,但仅适用于降速干燥。Weibull分布函数不考虑边界的对流换热热阻。Weibull分布函数、Dincer模型均可应用于非降速干燥,但二者的缺陷是干燥曲线需呈"指数式"拟合。综上所述,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干燥技术可提高茯苓品质,借助于Weibull函数、Dincer模型可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解读干燥过程。研究结果可为Dincer模型在茯苓生产加工过程中联合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荔枝的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针对荔枝热风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采用间歇干燥工艺,试验研究了荔枝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条件对干后品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微波干燥主要处于恒速阶段,干燥速度取决于不同的间歇比;温度变化可分为上升和趋于稳定两个阶段;微波间歇时间对干后品质有显著影响,干燥能耗受间歇比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