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早期红细胞压积(H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原地区45例自限性轻型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HCT变化。结果:MAP患者与SAP患者HC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CT值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而简便、经济的早期预测指标,不过HCT值不高者发生重症胰腺炎的可能性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有70例出现肝损害,占58.3%,其中轻症胰腺炎(MAP)51.0%(52/102),重症胰腺炎(SAP)100%(18/18),MAP肝功能损害较SAP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因、各种破坏因子、氧自由基、炎性介质、内毒素等因素,在AP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临床特征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1月诊治的110例急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肝损害与性别、年龄、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类型、预后等相关性。结果:110例患者的70例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63.64%);男性合并肝功能损害60.00与女性的68.00%无差异;肝功能损害年龄平均(55.02±12.48)岁无肝功能损害的(54.12±12.56)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95.00%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的56.67%;胆源性胰腺炎中有肝功能损害80.00%高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肝功能损害44.00%。肝功能损害组住院(19.12±9.56)天长与无肝功能损害住院(14.27±7.34)天(P〈0.05);遗留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死亡15.71%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中的5.0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所致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与胰腺炎病情、类型有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经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肝。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内外科急症。近20年来,其总死亡率已经降至5%-20%。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仍高达3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脂、脂蛋白的变化,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AP共122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患者入院24h内及治疗后7~10d时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重症AP患者血TG升高,HDL下降;治疗10d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血TG、HDL水平恢复正常,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TG仍持续高水平,HDL略有升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TG水平与胆源性、洒精性胰腺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住院天数、禁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甘油三酯(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是AP的发病因素之一,参与AP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疗效,临床降血脂对AP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嘉玲  张斌 《新中医》2011,(3):151-152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其中轻症胰腺炎(MAP)死亡率为零,重症胰腺炎(SAP)的死亡率可达10%~30%。中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检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观察血浆淀粉酶水平变化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结果SAP组血浆淀粉酶及胰腺病理评分均较假手术组(SO)明显升高(P〈0.05)。SAP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较SO组明显降低(P〈0.05),随时间延长更明显。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延迟,在SA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48例SAP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治愈39例,(81.25%),死亡9例(18.75%),非手术组32例,死亡3例(9.38%),手术组16例,死亡6例(37.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SAP患者,重点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维持胰腺外受损器官功能,抑制胰液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等。明确的胆管梗阻或其它急腹症时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简单易行,但手术风险大,故在SAP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手术选择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 AP 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及其 对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 142 例 AP 患者的病历资料。 根据病情分为轻症胰腺炎组(MAP)65 例、中 – 重症胰腺炎(MSAP)54 例和重症胰腺炎组(SAP)26 例。根据患者入院 后 90 d 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 129 例和死亡组 13 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 BISAP 评分及 EOS 对 AP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MSAP 组和 SAP 组 BISAP 评分、中性粒细胞(NEUT)、 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和 C 反应蛋白(CRP)均高于 MAP 组,SAP 组均高于 MSAP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AP 组和 SAP 组 EOS 均低于 MAP 组,SAP 组低于 MS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死亡组 BISAP 评分、AMY、LDH 和 CRP 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 EOS 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BISAP 评分联合 EOS 诊断 AP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0.854)均高于 BISAP 评分 AUC (0.723)及 EOS AUC(0.685)单独评估。结论:BISAP 评分联合 EOS 对 AP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116例,测定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观察APACHEII评分和CT严重指数(CTSI)。结果:肥胖组(BMI≥28kg/m^2)共有54例,非肥胖组(BMI〈24kg/m^2)有62例。肥胖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病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患者BMI和血三酰甘油高于非肥胖组;CRP、APACHEII评分和CT严重指数(CTSI)也高于非肥胖组(P〈O.05)。结论:肥胖与SAP患病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40例。检测其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小时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等血清心肌酶学标记物,且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的差异。结果:SAP组皆有心肌酶LDH、CK、CK-MB及HBD异常,与MAP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部分有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少数表现为ST-T改变及左前分支阻滞等,且MAP与SAP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AP严重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在心肌损伤的检测指标中,心电图的变化缺乏特异性,而心肌酶异常则可提示AP的早期心肌损伤,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3例SΑΡ患者随机分成神阙穴敷贴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并观察疗效。结果:神阙穴敷贴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SAP患者治疗前2种细胞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2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神阙穴敷贴治疗组较西医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可降低SAP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神阙穴敷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临床上一般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SAP约占20%-30%,其病情凶险,进展迅猛,病死率高达20%左右。其诊治仍然是临床上探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和治疗进展进行了整理,希望对今后急性胰腺炎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胰腺炎(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2013年亚特兰大国际消化学术会议上对AP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将AP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有无器官功能衰竭来区分MAP和SAP,及脏器衰竭在48h内是否能恢复区分MSAP和SAP。对此,笔者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000—2010年住院患者SAP发生的并发症。部分患者予胃管内注入中药大承气汤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结果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中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医疗费用两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需手术1例(3.3%),对照组需手术8例(27%),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8例(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对SAP并发肠麻痹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16.
陈爱平  邓戎  刘猛丽 《四川中医》2001,19(12):24-2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22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97例,4周内治愈106例(86.87%),好转8例(6.55%),转入重症监护室2例(1.63%),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6例(4.9%)。结论:益活情下法应贯穿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始终,早期通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治愈56例(占90.3%),死亡6例(占9.7%);对比不同时机的手术治疗效果,延期手术的治愈率高于早期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早期手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应当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高虹 《河南中医》2014,(4):600-600
目的:观察大柴湖汤加减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4%,治疗组有效率为94.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时枫  熊旭东 《新中医》2007,39(5):40-41
目的:对高脂血症(HLD)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通腑活血方在对伴HLD性SAP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降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SAP患者,按血脂有无异常分为2组,伴HLD性SAP组13例,非HLD性SAP组12例,评估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的危重积分(APACHE Ⅱ评分),并在患者入院72小时内判断其是否为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FSAP)。2组均采用内科监护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采用通腑活血方灌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的变化。结果:伴HLD性SAP组的危重积分高于非HLD性SAP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SAP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采用通腑活血方灌胃后,伴HLD性SAP组的血清TG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AP的危重程度可能与HLD有关,在对伴HLD性SAP的治疗过程中,通腑活血方的治疗作用之一可能是因为其存在降脂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30例SAP病人分成观察红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