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纤维复合材料》2004,21(1):45-45
国内首家专业从事玻璃钢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服务性公司———石家庄开发区技源科技有限公司 ,继 2 0 0 3年成功推出玻璃钢立式容器、玻璃钢缠绕管道设计软件之后 ,2 0 0 4年又研发成功了玻璃钢卧式容器设计软件 ,该软件风格上继承了立式容器、缠绕管道软件简洁、易用、功能完备的特点 ,同时采纳了很多客户的建议 ,加以改进。该软件已于近期发布。该公司 2 0 0 4年还将陆续研发玻璃钢管路管件设计软件、玻璃钢大型容器设计软件 ,并将对 2 0 0 3年推出的立式容器、缠绕管道进行升级玻璃钢卧式容器设计软件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2.
雷文 《工程塑料应用》1998,26(11):11-13
结合生产实际,介绍耐浓强碱(40%NaOH溶液)大型玻璃钢储罐所用材料和结构设计,以及在现场缠绕成型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工作压力为200公斤/厘米~2、爆破压力大于1000公斤/厘米~2的玻璃钢压力容器的研制过程,包括原材料选择及性能、容器缠绕规律选择、强度设计、容器性能试验等。讨论了容器中纤维强度的发挥及容器的疲劳问题。该种玻璃钢容器已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加卸载后的残余变形趋势研究,对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及满足压力容器的合格性认证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了钛内衬材料性能参数对纤维缠绕压力容器轴向残余变形趋势的影响。针对等张力缠绕压力容器,采用变角度、变厚度的精细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碳纤维螺旋加环向缠绕压力容器的筒身和封头段模型。测试了钛内衬材料在不同屈服强度下的力学性能曲线,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材料性能参数所对应的压力容器加卸载后的轴向残余变形。结果表明,经过给定的加卸载过程后,纤维缠绕压力容器总体沿轴向缩短;并且,钛内衬材料屈服强度的改变对容器轴向残余变形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数理统计方法在玻璃钢模压制品生产中 的应用2.复合材料界面研究3.复合材料界面及研究方法4.玻璃钢界面5.封头测地线缠绕时丝咀和纤维的运动方 程6.非线性缠绕的运动分析7.玻璃钢内压容器金属接咀的强度设计8。纤维缠绕玻璃钢圆锥体的等角等厚计算9.轨道式缠绕机实现螺旋缠绕的线型分析 和计算10.纤维复合材料弹性常数和强度计算11。玻璃钢地面雷达罩电气设计12.四种胶粘剂的实验报告13。低性能增强材料探讨14.新型片状模塑料15。国外SMC新发展16.国外合成材料新品种17.自熄性环氧树脂应用小结18。耐热树脂—氨基环氧19.酚醛一环氧乙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玻纤单向织物模拟玻璃纤维内压容器缠绕工艺进行铺层的真空辅助成型试验;进行了该试验所制得的玻璃钢层压板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与玻璃钢管道力学性能测试相对应的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该创新性测试方法可以真实表征连续玻璃纤维在热固性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力学性能,并可以应用在缠绕用玻璃纤维的开发、质量控制,以及采用单螺旋缠绕的玻璃钢压力容器的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7.
对乙烯基酯树脂(MFE711W型)作为树脂基体制作的小口径连续缠绕玻璃钢管道的工艺性能、玻璃钢(FRP)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及乙烯基树脂/不饱和树脂混合树脂(UP/VE)进行力学性能、防腐蚀性能对比,证明MFE711FW在小口径连续缠绕管道应用上的优越性。连续缠绕工艺采用钴/过氧化甲乙酮体系,常温固化,解决了乙烯基酯树脂活性低,不适用于快速成型工艺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现场缠绕大直径玻璃钢容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目前使用的现场缠绕大直径玻璃钢容器的三种方法,重点分析了其设备的构成及成型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9.
树脂基体的低黏度和长适用期是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长周期湿法缠绕成型的基本保证。通过与高活性固化剂物理相容的活性溶剂的添加,研制出一种具有低黏度、长适用期、优异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环氧树脂基体。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机械仪(DMA)、万能材料试验机、水压爆破系统等对该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黏度、浇铸体力学及耐热性能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容器爆破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基体黏度低,黏度变化平缓,适用期超过10h,满足大型发动机壳体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且该树脂基体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缠绕成型的Ф150mm容器的容器特性系数>50km,纤维强度发挥率>90%。  相似文献   

10.
《纤维复合材料》2004,21(4):46-46
国内首家专业从事玻璃钢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的服务性公司——石家庄开发区技源科技有限公司,继2003年成功推出玻璃钢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玻璃钢缠绕管道设计软件之后,2004年又研发成功了玻璃钢管路配件设计软件,该软件风格上继承了立式容器、缠绕管道软件简洁、易用、功能完备的特点,同时采纳了很多客户的建议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固体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的成型工艺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网格理论对缠绕壳体进行了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计算出缠绕工艺参数,结合微机控制缠绕软件编制程序,提出了强度设计、线型控制、变形校核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确定了缠绕工艺设计的内容、计算方法及所需和所应产生的参数结构,对包络线轨迹进行平滑处理,控制缠绕线型,用实验进行壳体筒身段的强度设计和变形(强度)校核,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相互吻合,壳体的爆破压强误差较小,其值小于5%.  相似文献   

12.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材料,分别以S2高强玻璃纤维和T700碳纤维为增强材料,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透声试件和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透声试件;测试了试件的透声性能,为成功研制碳纤维复合材料透声压力容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FRP的透声性能和力学性能远远优于GFRP;内衬层对容器的透声性能影响不大;研制的碳纤维透声压力容器达到了满意的透声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容器缠绕不饱和聚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处理容器缠绕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重点阐述了不饱和聚酯凝胶期控制、表干及树脂增韧方法和纤维缠绕复合层的力学性能 ,分析了水容器受压树脂环向开裂的原因 ,探讨了提高树脂开裂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改性氰酸酯纤维缠绕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出适用于纤维湿法缠绕的低粘度并具有较高耐热性能的改性树脂体系。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树脂体系的纤维湿法缠绕工艺,对改性树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标准容器爆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粘度小(420mPa·S,25℃),并具有较长使用期(30小时以上),完全适用于湿法缠绕工艺。使用改性氰酸酯体系缠绕的标准容器,其纤维方向复合材料性能相当于环氧树脂体系缠绕的容器,并且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32℃),与现有的环氧树脂体系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30%~40%。  相似文献   

15.
在CADWIND软件的帮助下,进行不等开口锥形壳体的数控缠绕编程工作。通过六维数控缠绕机缠绕出锥形壳体,获得比较满意的缠绕线型。本文主要介绍CADWIND软件的组成及功能并用该软件实现锥形壳体的缠绕编程。  相似文献   

16.
FRP/塑料复合管道缠绕工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FRP/塑料复合管道工艺技术要求、界面层处理技术、纤维缠绕成型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AD/CAE/CAM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APDL参数设计语言编制的程序可同时进行压力容器缠绕过程的动态仿真模拟及应力分析,可将实际缠绕参数直接用于应力分析,分析后得到的仿真数据可直接用于数控缠绕机进行生产,实现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AD/CAE/CAM一体化.本文用微分几何理论推导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非测地线缠绕轨迹、包角方程及绕丝头运动方程.在应力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和物理非线性.采用叠层的增量本构关系,以分段线性表示单层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对损伤后引起的刚度降低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特别研究了面内剪切破坏和层间剪切破坏对纵向弯曲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损伤后,弯曲刚度的降低是影响轴向变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Wet filament win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otationally symmetric parts made of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FRP). As the design and modeling of FRP-parts require numerous assumptions, deviations between calculated and achie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expected. One aspect that contributes to this discrepancy is the assumption of a homogeneous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of the fiber-band. In this work, the fiber-band geometry in a wet-winding process of carbon fiber cylinders is analyzed. An Infrared-optical system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fiber bandwidth and winding-angle is implemen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inding speed and the resin temperature is analyzed. An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the 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the fiber's bandwidth and winding-angle is developed. Manual and adaptive gamma corrections ar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image quality. A parameter study for the suitable selection of image processing parameters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9.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最佳预应力与缠绕张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结构效率,对压力容器纤维缠绕预应力及其内衬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应用压力容器设计的弹性及半弹性分析方法,推导出纤维缠绕张力及其界面最佳预应力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