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韦艳  李静 《人口学刊》2011,(2):46-57
利用已有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机制四个维度来比较分析韩国与中国三个经济发达省份性别失衡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性别失衡态势的变化存在着双面影响;虽然韩国和中国三省的出生性别比均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但下降的路径和机制存在差异;政策网络中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是治理性别失衡的关键,韩国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方面均注重政府和公民社会互动,从而增强政策网络的开放性,治理工具主要侧重于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性别失衡治理效果显著。中国三省的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机制均以政府为主导,治理工具也以直接治理为主,性别失衡虽然有所改善,但性别比下降是由于政策强有力干预而超前于自发下降的过程。因此,中国三省及其他省份应该抓住目前治理的有利时机,加强性别失衡治理政策网络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内在根源,妇女较低的家庭地位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根源,妇女自身较低的素质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表现。要根除这些根源,就要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消除性别歧视;加强立法和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加强男女平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及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在本刊1995年第5期上发表了《韩国出生性别比状况与研究》一文,介绍了韩国的出生性别比情况,在此继续介绍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在人口学、社会学、卫生和医疗以及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其观点是否正确还需商榷,但我们可以由此了解西方学者研究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一人口问题的视角和思路。一、人口学意义上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导致韩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选择性流产;另一个是不同避孕方法的使用。南韩不断升高的性别比提出了两个人口学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家庭规模的下降是否是由于人为的对孩子性别干涉…  相似文献   

4.
邱红 《人口学刊》2007,(5):15-18
近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已有的人口学研究,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传统生育观念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忽视了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影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农村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对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要想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社会必须更加关注女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出生性别比偏高且逐渐走高是中国过去近30年最显著的人口结构变化之一,对于"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生性别比"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在努力探索,也一直在争论。本文从微观行为主体的生育决策出发,试图理顺性别偏好、生育政策和性别选择技术可及性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考察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微观决策主体的生育行为,通过构建概率模型考察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无选择生育和有选择生育的出生性别比,从理论上分析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观家计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存在性别偏好且生育选择技术可及,计划生育政策确实会影响生育行为,造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具有性别倾向的一孩半生育政策反而加剧第二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问题;政策实施的严格程度显著影响出生性别比;生育性别选择的成功概率越高,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严重。最后就生育政策的调整思路及如何有效地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2022,46(1):3-18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就我国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讨论。这场学术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识到我国出生性别比是“真性”失衡,为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弄清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拓展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范畴;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治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及分布诸方面中,中国出生人口性别结构长期失衡是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是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国家人口计生委的一项主要职能。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多部门,广泛深入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增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初步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但是当前,治理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社会性别平等意识,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性别价值观视野下的农村出生性别失衡原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婴儿性别失衡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人口社会问题,农村出生性别失衡更是如此。农村出生婴儿性别失衡的直接原因是性别选择性生育;根本原因是偏好男性的性别价值观。农民的性别价值观有其现实的合法基础:生产方式、养老方式、婚居方式、父系制度。调适农村出生婴儿性别失衡的现行政策措施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社会问题解决行政强制化;政策目标与生育者个体和家庭利益诉求相矛盾。因此遏制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应坚持三原则:科学的态度;标本兼治;农民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应纳入到政策的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杨红娟 《西北人口》2009,30(6):45-4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陕西人口发展中的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地域差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为了揭示陕西不同区域的社会环境差异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通过问卷抽样的方法,获取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公众的生育文化和观念差异的第一手资料。从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性别选择角度,根据社会环境-性别选择需要或动机-选择-目标,分析陕西三大地域生育文化的社会环境差异,揭示影响不同区域出生人口性别比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For years, sex ratios at birth kept rising in South Korea despite rapid development. We show that this was not an anomaly: underlying son preference fell with development, but the effect of son preference on sex ratios at birth rose until the mid‐1990s as a result of improved sex‐selection technology. Now South Korea leads Asia with a declining sex ratio at birth. We explore how son preference was affected by development and by public policy.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development reduced son preference primarily through triggering normative changes across society—rather than just in individuals whose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had changed. The cultural underpinnings of son preference in preindustrial Korea were unraveled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ven as public policies sought to uphold the patriarchal family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 sex ratios in China and India may decline before those countries reach South Korean levels of development, since the governments of both countries vigorously promote normative change to reduce son preferenc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s an ethnographic exploration of how gender ideologies were negotiated in the South Korea of the 2000s, in advertising texts and in advertising workplaces. Advertising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reproducing gender stereotypes, and it is easy to assume that it is men within advertising agencie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bjectifying and sexualizing portrayals of women. Yet behind some of the raciest South Korean advertising campaigns were ambitious women, who not only eagerly repeated the marketing adage that “sex sells” but also, provocatively, attempted to obliterate the lingering patriarchal norms and double sexual standards—with sexualized advertising.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s of sex appeal in contemporary South Korean advertising by drawing 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t an advertising agency, interviews, and public discourse analysis. Having situated the women's interventions within the cultural–historical context of South Korea, I, first, show how women's embrace of the sex-appeal aesthetic was a strategy to succeed in a male-dominated work environment and, second, detail how fighting gender discrimination with sex-appeal advertising was a profoundly contradictory project. I suggest that the politics of sex appeal in advertising was symptomatic of how women's struggles for equality were collapsing into neoliberal post-feminist sensibility.  相似文献   

14.
梁颖  汝小美  宋冰  王聪 《西北人口》2011,32(2):6-12
中韩两国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特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总结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措施和做法.特别是通过促进妇女政策环境的形成和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机制来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庄渝霞 《南方人口》2006,21(1):41-50
目前学术界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出生婴儿性别次序先后与下一孩次性别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和女婴存在漏报、瞒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本文在对三大传统观点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先从生物学、计划生育政策、医学技术三个方面,而后从性别偏好,最后从女性地位低这三级递进的层次,推演和探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从而明晰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终极原因在于女性地位低这一事实。并努力从女性地位、男性偏好以及出生性别比三者关系上构造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7.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影响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诸因素中,社会性别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男性选择性生育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偏高,其后果是女孩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损害,并进一步弱化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持续升高的势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9.92。地区间、城乡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也较大。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990年高达116.5。但经过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韩国出生性别比下降至108.2,接近正常水平。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