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分布特点和油气显示层位的分析,结合圈闭形成时期、烃类包裹体测温、自生矿物测年、构造演化史等资料探讨了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塔中北斜坡现在发现的工业油气藏中的油气不是来源于本地的上奥陶统泥质灰岩,而是 I号断裂下盘的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对油气运聚条件的分析也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运聚体系,即石炭系、志留系低阻长距离运聚体系和奥陶系的高阻近距离运聚体系。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油气圈闭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是重要的油气藏发育构造带。作者在重新解释该区内已有的地震剖面和编图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内的油气圈闭划分为3个类型、10个亚类。这些不时期、不同类型的圈闭在纵向上往往发生叠加和交错,在平面上具有成排、成带的特征。从控制油气成藏及其组合的主要因素出发,文中探讨了油气的成藏特征,因而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据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将塔中地区二叠系分为三个岩性组:下碎屑岩组、火山岩组、上碎屑岩组。通过地层对比和沉积相分析,总结了二叠纪沉积相平面分布规律;该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曲流河、滨浅湖、浅水湖泊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首次提出塔中地区东南缘上二叠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辫状河三角洲中的主体为由含砾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分布特点和油气显示层位的分析,结合圈闭形成时期、烃类包裹体测温、自生矿物测年、构造演化史等资料探讨了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模式。塔中北斜坡现在发现的工业油气藏中的油气不是来源于本地的上奥陶统泥质灰岩,而是Ⅰ号断裂下盘的寒武系一奥陶系烃源岩。对油气运聚条件的分析也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运聚体系,即石炭系、志留系低阻长距离运聚体系和奥陶系的高阻近距离运聚体系。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中地区的输导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断层、裂缝、不整合、岩溶和砂体是构成塔中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同构造期、不同层序界面输导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特征显著不同.输导体系与烃源灶配置网络的有效性决定了塔中地区的成藏效果.区内断裂和不整合非常发育,断裂和不整合是塔中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途径;塔中地区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特征,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是塔中海相油藏的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至今未获得突破,目前已发现的少量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和顶部宝塔组致密灰岩,由于从中获得的地球化学信息有限,制约了对奥陶系油气成藏的认识与研究。近期在奥陶系岩石样品中获得了油苗样品,为奥陶系成藏条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毛坝河剖面奥陶系宝塔组生屑灰岩中发现的液态轻质油苗开展深入分析,综合运用饱和烃色谱、碳同位素组成、包裹体特征分析等方法,对比了川北地区河深1井,川中地区古隆起以及川东南地区东深1井等奥陶系成藏条件,初步明确了川北地区与川东南地区宝塔组油气来源于上覆的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的供烃,具有上生下储型成藏特征;川中古隆起奥陶系油气主要接受来自下伏寒武系烃源岩的供烃,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研究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潜江凹陷钟市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特种油气藏》2016,23(4):69-72,154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对潜江凹陷钟市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特征及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潜江组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主要受鼻状构造、砂体展布、油源断层及荆沙红墙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钟市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侧向多期成藏模式、源外-侧向-垂向多期成藏模式。钟市鼻状构造是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油气主成藏期与构造活动期相匹配,油气主要通过砂体和断层进行阶梯式运移。该研究可为钟市地区油气勘探和目标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探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综合研究了于奇探区哈拉哈塘组和阿克库勒组碎屑岩的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较充足,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中等-高渗透性储层,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YQ3-YQ4-LX4-LX2井区一带;盖层封盖能力好,最有利的保存条件分布区位于于奇探区南部;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至少发生了3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油气分布主要受低幅度背斜和断层所控制;成藏模式为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成藏演化经历了2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储集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最重的储层为上泥盆统东河砂岩(D3d)。塔中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油气72%产自东河砂岩,东河砂岩物性条件好,具备良好的储盖组合及空间,时间上匹配关系,深入研究东河砂岩的储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塔中地区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含油气系统分析及区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气及其运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物系(如地下烃类体系)存在状态的内、外因条件和原理,结合塔里木盆地地质、物探、地化、测试等有关资料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该盆地已知油气田(藏)地下烃类体系主要赋存形式,以及油气运移的可能模式。地下烃类主要以凝析气或者带轻质油环、或底油的凝析气形式赋存在凝析油气田(藏)中。在低地温、油气生成门限和生成高峰埋深大的特定地质条件下,初次运移是以微裂隙作为主要排出途径,二次运移以油溶于气和游离态油相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在扶余、高台子、葡萄花、黑帝庙等多套油层获工业油流。应用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结合储层的热演化史,探讨了各套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显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向储层中运移主要有3个期次,不同油层经历的成藏期次各异,储层中原油的性质是油气多期成藏的综合反映。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凹陷内油气3个成藏期分别是嫩江组沉积末期、白垩纪末期和老第三纪末,油气成藏期次与盆地构造发展历程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的含油气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广泛发育着地台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展布面积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被掩埋于中、新生界之下者约五十万平方公里。据物探资料估计,在覆盖区内古生界的总厚度大约为4000—6000米,其埋藏深度为1000—10000米。由于在露头区发现了大量的油气显示,因此古生界的含油气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古生界的调查研究程度甚低。对这个尚待开拓的找油领域,我们仅依据新疆地质局、新疆石油局和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的资料以及我们的实际资料,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成藏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东辛油气田的油气源充足、储集层发育、继承性发育的隆起带构造背景十分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断裂多期活动致使油气纵向运移活跃,油气沿断裂运移、聚集。断层强烈活动期,流体沿断裂向上快速注入式运移;断裂相对不活动期,断层逐渐封闭,进入浅部地层的油气沿断层形成次生油气藏,从而形成纵向上多层组含油气,原油忽轻忽重,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  相似文献   

15.
对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油气田成藏条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克拉油气田的发现,是我国在下古生界寻找大油大气的重大突破.本文试从生、储、盖、圈、运、保等六方面论述该油气田的成藏条件,特别对控制油气田大小的主要条件,储层、圈闭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下奥陶统及其以下地层组成的古残山,其上为侏罗一三叠系地层直接所披盖的圈闭成藏条件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的形成机理、平面展布特征、不整合的控油及对油气的运、聚、保、破的作用。结果表明:断褶不整合、褶皱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是控油意义较大的不整合,前石炭系顶面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的可渗透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岩溶作用形成的次生储层和不整合面上的超覆砂体储层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7.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聚集史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三排背斜带。第一排背斜带于印支期形成三叠系油藏,喜山期形成侏罗系油藏。喜山运动使第一排背斜带抬升、破坏,凹陷一侧的侏罗系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进入第二、三排背斜带,形成煤型天然气藏,二叠系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因上覆盖层巨厚,未能进入上覆地层。呼图壁气田的发现预示着深部地层具广阔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论塔里木盆地非背斜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具备发育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条件。这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这两类盆地均可发育大型的古隆起和古斜坡。由于其在演化的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期海侵和海退,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隆升构造变动,因而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并形成多个大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均可发育和形成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对这一类油气藏进行研究将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地质勘探发现的所有油气储量 ,必须经过经济评价、筛选出优质高效储量后才能投入开发。对储量经济评估的方法和影响储量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基于我国财税制度 ,初步建立了适合塔里木油田的经济评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据此可以对勘探发现的所有油气田的储量进行准确的评价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