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名牌战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两个转变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之一。对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产品竞争,谁拥有了名牌产品,谁就获得了通向21世纪的通行证。企业效益靠产品,产品销路靠市场,而市场竞争要靠名牌产品,企业要  相似文献   

2.
1背景 1.1质量体系建设的拓展 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开始就直面商品经济大潮涌现,尿素行业强手林立、竞争激烈的局面。尿素市场很快趋于饱和状态,成为买方市场。现实使天华人深刻意识到:市场竞争要靠品牌,品牌竞争要靠质量。四川天华股份公司要发展成为真正的现代企业,要靠质量观念的更新。10年来,公司以贯标认证为契机,4次修订再版了《质量管理手册》,科学合理设置了组织结构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在总经理主持下,经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制定并发布了“依托先进技术、推行科学管理、保持同行领先、增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公司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体现了顾客的期望和需求。建立并实施了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曾说过:“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就意味着在21世纪质量领先者将优先取得市场,并能贏得更多的顾客。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所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顾客对商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的竞争已成为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质量竞争”的世纪里,产品质量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作为化工生产班组如何把好质量关,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班组质量管理规章,生产出符合顾客所期望的产品,要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郑维峰 《中国橡胶》1998,(20):10-11,22
时下,企业家最关心的,莫过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程度如何,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市场清淡、需求不旺的新形势下,谁掌握高科技知识,谁就能摆脱困境、常盛不衰;谁拥有高科技含量的名优特新产品,谁就能超前启动,驾驭未来。一、为何要重视科技进步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早在十多年前,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江泽民总书记又反复强调:“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事实也是如此,当今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发展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  相似文献   

6.
张玉明 《维纶通讯》2005,25(3):33-36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以质量和人才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已是新世纪的主题。企业只有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经济效益,向社会提供尽量多的顾客满意、适销对路的商品。一靠技术创新,不断吸收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改进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实施名牌战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科技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两大重要因素,科技发展依靠信息,信息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基础。什么是知识经济?根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发表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作出了如下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竞争,而且还是信息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当前,信息化浪潮对于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好…  相似文献   

8.
吴庆华 《粘接》2009,30(4):24-25
任何时候,质量永远是企业的底线,尤其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表现在谁能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让顾客满意,谁就是最大的赢家。质量改进具有很高的回报率。“质量损失是一座没有被挖掘的金矿”、“最赚钱的行业莫过于质量改进”。结合专家的观点,下面谈谈企业在“顾客满意”及“质量成本”方面质量改进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韩复兴 《陶瓷》2011,(9):37-40
前言当今世界,文化已经由一种精神生产力延伸为一种生产力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企业竞争逐渐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在下一个10年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得斯也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  相似文献   

10.
韩复兴 《陶瓷》2011,(17):37-40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由一种精神生产力延伸为一种生产力精神。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企业竞争逐渐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和经济伦理在下一个10年将成为企业兴衰、国家经济振兴与否的关键。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得斯也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油田水泥建材企业同其他建材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泥建材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已经演化为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谁的产品质量更好,谁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为目前水泥建材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企业已被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质量的竞争,品质的竞争。因此,满足市场需求,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导思想,为此,公司坚决贯彻“质量效益第一,始终不渝地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  相似文献   

13.
一、小组概况(略) 二、名词解释满意率:顾客(农民和经销商)对公司产品质量、服务和价格的满意程度。满意率%=调查中满意人数/被调查的答复人数×100%三、选题理由理由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谁的产品和服务使顾客满意,谁将赢得竞争的胜利。理由二:顾客的需要顾客要购买商品,必须了解商品的一些情况,实际就是  相似文献   

14.
陈尔展 《中氮肥》1998,(2):54-56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国际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信息资源的竞争上。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越来越需要通过信息科学地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提高自身营运质量并走向国际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表现在产品竞争,但归根结底表现在情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情报"应运而生。1竞争情报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广大企业扩大了决策自主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要到全球新的市场上去竞争。如何尽快获取有关产品的市场前景及竞争对手的能力、弱点、发展趋势的可靠情报,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聂斌 《化工质量》2005,(6):38-41
我们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要想赚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企业要有好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必须要能适应市场、满足顾客质量需求,所以产品质量好坏对企业能否赚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赚钱还包括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因素,但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是企业的生命,它能证明企业是否具备生产能满足市场顾客需求产品质量的能力,只有当产品质量能满足市场顾客需求后,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8~29日,三角集团有限公司以"给社会带来进步,为人类创造文明"为主题,在山东威海举行了三角轮胎品牌走向全球高峰论坛。论坛围绕全球化品牌建设、品牌认知度、品牌的科技含量等话题展开了充分交流。"当今世界,品牌已成为竞争焦点,谁拥有卓越的品牌,谁就拥有顾客、市场和未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轮胎品牌很多,但知名品牌少,骨干轮胎企业虽然拥有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质量认证将成为21世纪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质量认证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倪骏 《中国水泥》2013,(5):98-100
美国质量管理学朱兰博士将质量管理概括为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项活动,预见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管理始于顾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顾客要求的动态变化特性,决定了为了满足顾客要求、实现顾客满意,质量管理需持续改进;也就是说,质量管理由许多的PDCA循环构成,每一次PDCA循环,促进了顾客要求的满足,推动了顾客满意的实现,持续改进是推  相似文献   

19.
郭莉萍  曹毓  吴坚强 《中国陶瓷》2004,40(4):45-46,4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陶瓷企业竞争炽热化,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有远见的陶瓷企业家认识到,谁先导入CIS,谁就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20.
顾客需求越来越向“高质量、高品位、精服务”倾斜,传统经营模式与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物资采购供应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TQM)应运而生。它提倡,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