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调发展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滨州市为例)2006~2009年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逐年增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逐步趋于协调,其中2006年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2007年为良好协调发展类,2008和2009年为优质协调发展类;滨州市的经济发展均滞后于环境保护,其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今后滨州市应继续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湖北省黄冈市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2003—2012年黄冈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权法、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冈市农村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之前农村经济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从2008年开始农业生态环境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明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并提出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4.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2015年甘肃省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社会进步三方面数据,构建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甘肃省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度为0.9以上,耦合程度较高,并且呈现持续上涨趋势;耦合协调度为0.43~0.96,实现了从濒临失调到优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结合甘肃省在扶贫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相关文献和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区域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状态呈现持续好转态势,耦合度类别依次为轻度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耦合协调类、勉强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度类型由最初的经济滞后型发展为生态环境滞后型、人口滞后型。影响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7.
鄂州市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在积极、快速推进城镇化发展,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构建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了鄂州市2000-2013年ERE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鄂州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2)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2000-2013年平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且有下降的趋势,经济-资源子系统矛盾是阻碍ERE系统协调发展度上升的主要原因。(3)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制约鄂州城市发展的关键,应根据鄂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西藏那曲地区的草场资源为例,依据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协调度函数分析了那曲地区11个区县的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结果显示:就那曲11个区县的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而言,除双湖区和聂荣县外,其他9个县草地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性都较高。而从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来看,双湖区、聂荣县、嘉黎县和索县发展程度不协调;安多县、尼玛县、班嘎县、比如县、巴青县处于弱协调发展度的范围内;只有那曲县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协调。那曲县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评价指数相差不大,协调发展度得分0.73,说明那曲县经济与草场环境相对均衡发展,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但离协调发展的高级阶段0.79分仍有差距,应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战略,向更加协调的阶段发展。处于弱协调发展的尼玛县、申扎县、班嘎县、安多县、比如县、巴青县6个县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申扎县、班嘎县、安多县3县经济系统评价值远远低于草场环境系统评价值,而协调度值较高,导致协调发展度处于弱发展水平。因此,该3县适当调整经济政策,加大经济发展步伐,在环境承载力许可的范围内努力使各自协调发展等级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尼玛县、比如县、巴青县的经济系统与草场环境系统的评价值悬殊不大,协调度几乎达到最高,但协调发展度仍然处于弱协调状态。因此,这3个县应该保持现有政策,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娜  耿雅冬  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45-2247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的是系统之间各要素的共同发展。运用协调度理论通过指标体的构建、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对大连市2001~2009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协调发展类型正在从中等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  相似文献   

10.
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中国海水养殖业破除发展瓶颈,由海水养殖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构建中国海水养殖业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2011~2018年中国海水养殖资源与环境发展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经济发展指数则在振荡中上升;中国海水养殖复合系统处于低发展水平下的高耦合中级协调状态,资源-环境及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呈濒临失调的振荡下降态势,资源-经济系统呈振荡增长态势,复合系统协调度地理分布呈北高南低发展态势。建议各地区聚焦发展短板,加强养殖技术创新,以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期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规律,对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理应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特殊所在,实现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经济与环境两系统耦合协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始年1999年为起点,从时间序列上对西部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水平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耦合关系加强,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其区域内部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经济加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仪征市199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估算其各年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量,并探讨经济发展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仪征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且前5年土地利用变化较慢,其动态度仅为0.11%,而后5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其动态度达1.18%;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5年的256154.36万元逐年增加到2001年的257298.28万元,然后急剧下降到2005年的255250.19万元,该变化主要受2001年后仪征市经济高速增长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而致。这表明,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土地生态环境为代价,今后应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压舱石"。通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市农业经济联系强度、联系方向、联系范围和联系格局的发展变化,发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强度有所提高;除石家庄外,各城市的农业经济联系方向均未发生变化。在农业经济联系范围和格局上,整个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一般化程度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各城市农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均有所增强。2011—2015年京津冀地区均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同时也均存在着以石家庄、邯郸和邢台为核心城市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构建京津冀地区农业经济网络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强化北京与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变化规律,有效控制污染物输入量并提高河流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二维水质模型的分段求和模型(SSM),核算COD、TN和TP动态水环境容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析模型各输入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COD、TN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9723.26、8040.78和2161.34 t;COD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OD:r=0.766,P=0.004;TP:r=0.63,P=0.028).因此,丰水期是降解污染物、提高水环境容量关键时期;气温、流量是影响动态水环境容量主控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及流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文化和生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以云南省旅游型村庄普者黑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该村2006-20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者黑村近10 a间,生态、生产、文化及生活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处于不协调状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45个点;生活、生产和文化综合发展水平则整体呈逐步提高趋势,指数平均每年各上升0.061,0.058和0.028个点。根据当地协调发展趋势及环境经济基础,提出了普者黑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内涵,简述了当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表达模式,在该基础上通过构建西宁市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协调度计算模型对1996~2005年西宁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了评价,并针对西宁市具体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实,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对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重要意义。根据扶余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变化模型,对扶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定量计算扶余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其余用地类型面积逐年减少,扶余市生态服务价值也表现为逐年减少的态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扶余市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安排以及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南京市六合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 ~2015年)》进行规划分析,以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为对象构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与评价值.结果表明,该规划目标年的评价值高于规划基期年,说明该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六合区综合环境的改善,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孔昕  牛国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168-1170,1174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是当今环保战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宁夏工业化进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发展粗放型的特征非常明显,发展生态工业是宁夏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宁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压力,指出了其发展生态工业的思路和途径,并提出了关键措施,以期为宁夏的生态工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