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旨在研究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15年经验及长期随访.方法摒弃传统的三步法,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结果49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8.2%(483/492),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从(0.89±0.18)至(2.21±0.41)cm2.211例随访8个月~9年2个月,二尖瓣再狭窄率为11.14%(24/211),死亡率为(4.2/211),二尖瓣再置换术为5.2%(11/21).结论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重症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近远期疗效均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改良In-oue方法对14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对其中140例患者进行了术后长期随访.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增大[(1.03±0.55)cm2对(2.03±0.37)cm2],二尖瓣跨瓣压差(MVG)降低[(18.1±4.8)mmHg对(4.1±2.3)mmHg],左心房内径(LAD)减小[(4.67±1.10)cm对(4.13±0.59)cm],P<0.001.平均随访(90±24)个月时MVA(1.73±0.48)cm2,MVG(6.5±3.4)mmHg,LAD(4.21±0.82)cm.29例患者发生了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0.7%. 结论PBMV术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In-oue方法对14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治疗,并对其中140例患者进行了术后长期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二尖瓣口面积(MVA)增大[(1.03±0.55)cm~2对(2.03±0.37)cm~2],二尖瓣跨瓣压差(MVG)降低[(18.1±4.8)mmHg对(4.1±2.3)mmHg],左心房内径(LAD)减小[(4.67±1.10)cm对(4.13±0.59)cm],P<0.001。平均随访(90±24)个月时MVA(1.73±0.48)cm~2,MVG(6.5±3.4)mmHg,LAD(4.21±0.82)cm。29例患者发生了再狭窄,再狭窄率为20.7%。结论:PBMV术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形成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8例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PBMV,术后随访5年,平均随访时间(5.4±1.2)年,内容包括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及心功能评价。结果PBMV术前、术后一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为(1.16±0.30)cm2与(2.21±0.52)cm2,术后MVA明显增加P<0.001;术后5年MVA(2.07±0.43)cm2,较术后一周MVA减少,仍比术前大,P<0.001;PBMV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26±0.50)cm,(4.58±0.44)cm,术后5年为(4.85±0.47)cm2,术后及5年随访与术前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PBMV术前后及5年随访主动脉瓣返流峰值压差分别为(60.00±35.54)mmHg,(58.51±38.71)mmHg,(62.44±34.67)mmHg,术后一周及5年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后心胸比率分别为(0.56±0.06)、(0.55±0.05)与(0.54±0.06),术后心脏无显著扩大。PBMV术后心功能改善一个级别以上占91.2%,能维持Ⅰ~Ⅱ级心功能5年者占83.8%,5年总生存率98.5%。4例二尖瓣钙化,瓣下结构粘连纤维化严重的患者和3例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无改善而转外科行瓣膜置换术,或加做三尖瓣环缩术,1例青年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二尖瓣再狭窄而再次PBMV,1例心功能Ⅳ级患者PBMV术后出现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行瓣膜置换术后死于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是可行的,术后并不加重主动脉瓣返流,也不使左室扩大。瓣膜钙化、瓣下粘连、纤维化严重或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胸比率大于0.60患者,是PBMV反指征。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41例患者中长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5~8年的疗效。方法对41例PBMV患者进行术后追踪5~8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1±1.8)年。结果PBMV术前二尖瓣口面积(MVA)(1.08±0.43)cm2,术后显著扩大(2.01±0.39)cm2,与术前比较,P<0.01;随访5~8年,MVA逐渐减少至(1.52±0.28)cm2,与术后比较,P<0.01;再狭窄发生率为22.0%。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者100%,5~8年后心功能仍维持在Ⅰ~Ⅱ级者占87.6%。结论PBMV术后5~8年以上临床中远期疗效令人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94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68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行PBMV术治疗,其中394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14)个月。结果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18.2±6.8)mmHg降至(7.2±3.8)mmHg,瓣口面积由(1.04±0.21)cm2增至(1.98±0.55)cm2,左房内径由(44±8)mm降至(38±6)mm;8例出现明显再狭窄,其中5例再次PBMV术,3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 随访结果证实,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效果良好,瓣膜条件特别是瓣下病变的程度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功率、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对56例MS行PBMV,观察术前、术后左房平均压、心功能、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结果 本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平均压24.3±6.4降至11.6±3.5mmHg、MVPG从21.3±7.2降至3.9±2.6mmHg、MVA从1.01±0.31扩大到2.24±0.26cm~2.结论PBMV治疗MS是一种非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和机械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2月~2002年8月,采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52例,评分(7±1);采用机械扩张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mitral commissurotomy,PMMC)治疗二尖瓣狭窄36例,评分(10±2)。对术后24h、1年的心脏超声检查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BMV成功率94%(49/52);PMMC成功率92%(33/36)。PBMV后二尖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1.7±0.2)cm2,PMMC后MVA(2.1±0.5)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包填塞并发症:PBMV发生率5.7%;PMMC5.5%。PBMV和PMMC增加二尖瓣反流面积大于3cm2例数分别占14%(7/52)和1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PBMV组需外科换瓣手术3例,PMMC组无手术换瓣病例。结论PBMV和PMMC都是治疗二尖瓣狭窄有效的方法,P...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在老年及瓣膜钙化程度重的患者中的 6个月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行PBMV患者 6 82例 ,以血液动力学评价术前及术后即刻左房压、肺动脉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面积 ;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和术后 6个月二尖瓣口面积及跨瓣压差。 结果 PBMV有效缓解二尖瓣口的机械性狭窄 ,引起左房压、二尖瓣跨瓣压 ,肺动脉压力下降及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两组患者均获益 ,老年组分别平均下降 (9 1± 1 1)mmHg、(10 9± 2 2 )mmHg、(9 1± 1 5 )mmHg、MVA增加 (0 5 2± 0 16 )cm2 ;非老年组分别为 (8 9± 2 4 )mmHg、(7 3± 0 8)mmHg、(7 3± 2 3)mmHg、MVA增加 (0 6 6± 0 11)cm2 。超声随访结果显示 ,PBMV疗效稳定。 结论 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 ,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适用于瓣膜钙化重、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伴巨大左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按改良的Inoue方法行PBMV,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术前后左房平均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VG),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口面积(MVA)和临床NYHA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94%.术后LAP、MVG及SPAP均明显下降(12.2±4.4 vs 27.6±10.3;5.2±2.3 vs 20.7±5.5;41.1±15.4 vs 76.8±19.3;P均<0.01),MVA明显增加(1.88±0.31 vs 0.65±0.12,P<0.01),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的成功率仍很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PBMV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noue法对 2 9例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再次PBMV ,并与 2 5 8例首次接受PBMV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再次PBMV后二尖瓣口面积由 ( 0 98± 0 13)cm2 增至 ( 1 6 5±0 2 4)cm2 (P <0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 2 6 5± 1 44 )kPa( 1kPa =7 5mmHg)降至 ( 0 79± 0 2 3)kPa(P<0 0 0 1) ,左房平均压由 ( 3 37± 0 6 2 )kPa降至 ( 1 6 6± 0 93)kPa(P <0 0 0 1) ,左房内径由 ( 4 5 2± 0 5 7)cm降至 ( 4 17± 0 5 0 )cm(P <0 0 5 )。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与左房平均压下降值小于首次PBMV组 [分别为 ( 0 6 7± 0 11)cm2 vs( 0 88± 0 32 )cm2 (P <0 0 5 )与 ( 1 71± 0 88)kPavs( 1 94± 0 5 6 )kPa(P <0 0 5 ) ]。再次PBMV组无心包填塞、死亡发生 ,主要并发症为重度二尖瓣反流 2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 ,再次PBMV术仍可取得显著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 ,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2 5 )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7± 1 0 1)kPa降至 (1 0 2± 0 5 6 )kPa(P <0 0 1) ;心功能由 (2 6 1± 0 2 2 )级改善至 (1 42± 0 46 )级 (P <0 0 1) ;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例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随访 37例患者 (18± 4)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左室最大前后径及心功能与术后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掌握好病例选择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尺度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M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noue法对13例年龄≥60岁的MS患者施行PBMV,其中10人接受5-12年中长期随访,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有关心脏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5-12年测得参数:(1)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分别为:0.96±0.15 cm2、1.73±0.27 cm2、1.51±0.32 cm2(P<0.01),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2)二尖瓣跨瓣压分别为2.82±1.51 kPa、0.87±0.34 kPa、1.52±0.41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3)左房平均压分别为3.82±1.73kPa、1.81±0.95 kPa、2.16±0.52 kPa,后两者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者100%,术后5-12年随访心功能仍维持在Ⅱ级以上者占80%,5-12年后再狭窄发生率20%。结论:PBMV治疗老年人MS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满意,未见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随访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 Inoue单球囊扩张狭窄的二尖瓣 ,对 PBMV术患者 2 2 7例进行追踪随访 ,评价临床心功能和瓣口状况。平均随访时间 (6 .3± 2 .1)年。结果 :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 )显著扩大 ,从 (1.0 1± 0 .2 8) cm 2扩至 (2 .34± 0 .17) cm2 (P<0 .0 1) ,长期随访 ,MVA逐渐减小至 (1.6 6± 0 .37) cm2 (P<0 .0 1)。再狭窄率为 2 2 .9%。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从 (19.5± 6 .2 )mm Hg分别减少至术后、随访的 (7.4± 5 .1)和 (10 .1± 4.9) m m Hg,差别显著 (P<0 .0 1)。随访中临床心功能改善仍然维持 1个级别以上者达 77.1%。随访射血分数 (EF)变化不大、二尖瓣返流 (MR)较术前、后明显加重 (P<0 .0 1)。结论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再次PBMV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后患者疗效。方法 对 35例 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 PBMV,并与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 36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 PBMV均获成功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P<0 .0 1) ,左房平均压 (L AMP)下降 (P<0 .0 1)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左房舒张末内径 (L AD)明显降低 (P<0 .0 5 )。再次 PBMV组 MVA增加值及 PAMP下降值均小于首次 PBMV组 (P<0 .0 5 ) ,但 L AMP、L AP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再次 PBMV是 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资料。结果:59例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均获成功,左房平均压从(27.54±7.54)mmHg降至(15.17±5.78)mmHg(P<0.001),经3~7年随访,二尖瓣口面积从(0.92±0.20)cm2增加至(1.63±0.26)cm2(P<0.01),肺动脉收缩压从(45.7±19.54)mmHg降至(36.24±13.21)mmHg(P<0.05),再狭窄率15.3%。结论: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重症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中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化学比色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患者 PBMV前、后的NO、ET的血浆浓度;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心导管测定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左心房内径(LAD)、平均二尖瓣压力阶差(mMPG)、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左房平均压(mLAP)。结果: NO 浓度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07.350±33.614)、(74.462±23.913)μmol/L; ET 浓度术前及术后分别为(131.632±43.284)、(100.147±31.904)ng/L。NO、ET浓度术后明显低于术前( 均P<0.01)。术前MVA、LAD及mLAP、mMPG、mPAP分别为(1.026±0.201)cm2、(5.168±0.548)cm及(2.765±0.597)、(1.748±0.729)、(5.601±0.728)kPa;术后分别为(1.725±0.248)cm2、(4.895±0.585)cm及(1.738±0.418)、(0.862±0.415)、(4.155±0.436)kPa。术后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血浆NO浓度与 mLAP、mPAP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564、0.453,均 P<0.01);血浆ET浓度与mLAP、mPAP也呈正相关( r分别为0.527、0.528,均P<0.01);且 NO、ET浓度与心功能有关。结论:NO、ET可作为判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情和PBMV疗效及心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4年日本学者Inoue等[1]首先报道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以来,PBMV作为一种新的二尖瓣狭窄的非手术疗法迅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并且认为PBMV扩张狭窄的二尖瓣疗效与外科闭式分离术相似[2],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随着时间推移,80年代中期以前,用闭式扩张术治疗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瓣膜大多钙化严重,部分已发生再狭窄;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PBMV术后再次狭窄患者亦逐年增多[3,4],选择再次PBMV是解决二尖瓣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此类患者曾经历过一次手术,对再次PBMV术持恐惧和怀疑态度,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加之病情复发及经济困难,大多数患者未及时就医,使病情加重,导致手术风险加大.我院对7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再狭窄患者再次施行球囊扩张术.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和病情长且危重,年龄偏大等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手术获得成功,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尖瓣储备在PBMV术后和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更客观、全面地评价PBMV术远期疗效.方法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模拟轻、中、重度体力活动,分别于术后、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MVA、MVG、Vmax、CO、EF等项指标,测量(LA).结果二尖瓣狭窄患者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3.3±7.2)岁,随访时间(36±6.36)个月.PBMV术后静息状态下MVA由(0.88±0.28)cm2增加至(2.02±0.34)cm2,MVG由(15.22±6.25)mmHg降至(3.78±1.34)mmHg(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MVA由(2.02±0.34)cm2增加至(2.48±0.42)cm2,CO由(5.20±0.84)L/min增加(10.20±0.90)L/min(P<0.05),提示二尖瓣储备、心功能储备部分恢复.经36±6.36月随访.MVA有所下降[(2.02±0.34)cm2降至(1.72±0.34)cm2,P<0.05],MVG、Vmax有所回升[MVG(3.78±1.34)mm Hg增至(5.16±1.78)mm Hg;Vmax(1.12±0.20)m/s增至(1.48±0.36)m/s,P<0.05],而CO、Ⅱ无显著变化[CO(5.20±0.84)L/min至(4.73±0.77)L/min;EF(66±7.6)%至(58±7.2)%,P>0.05],25例患者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未再次行PBMV或瓣膜置换术(占83.3%),随访超声负荷试验显示二尖瓣储备率并未随着MVA同步减小,心功能储备尚好,并且左房前后径显著缩小.结论 PBMV术导致MVA增大同时其储备功能部分恢复.二尖瓣储备较术后静息状态下MVA值对心功能的评价具有更大价值.长期随访中MVA有所缩小,但大多数患者二尖瓣储备功能仍较好保留,心功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PBMV远期效果良好,MVA及其储备率是远期心功能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 2 6例二尖瓣狭窄 (MS)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 ,在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PBMV)前给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 ,并对其中 1 9例在术后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 0 92± 0 2cm2 扩大至 1 95± 0 3 7cm2 ,左房平均压 (LAP)由 3 1 2± 1 2 7kPa降至 1 4 2± 0 85kPa,而左房内径 (LAD)由 52 7± 8 1mm缩小至 4 2 5± 5 9mm。 2 6例均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 ;1 9例术后即刻行同步电复律者 1 5例 ( 78 9% )复律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