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纳西族经典创世神话的阐释和分析,介绍了传统纳西族神话中的宇宙结构及其对日月运行等天文现象的解释,并将之与盖天说进行比较,同时阐明,这种宇宙观所描述的不仅是宇宙的结构,也是纳西族传统社会的结构。最后,根据传统纳西族的王权特征,论述纳西族的祭司——东巴为什么不具有观天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是至今没有衰落的一种古老文化。它的象形文字、宗教、经书、舞蹈、音乐、绘画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为爱而亡的纳西族 20世纪60年代,丽江一个村放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就在放这部电影的当天晚上,有六对青年男女在看完电影后相约一起殉情了。虮隋死”是纳西族青年男女在爱情受到了干扰后,双双为了表达坚贞的爱情而约定的一种死亡方式(这种情死有时是一对男女,有时是多对)。他们认为,情死是美丽的并能使他们到达天国的一种方式。他们选择的情死地点,  相似文献   

4.
术语是折射人类思维进化的一面镜子。中国的科学思想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再到现代科学,每个阶段的术语状况都有所不同。中国独特的科学技术思想通过古代汉源术语研究可以得到彰显,这对当代汉语术语创建以及汉语术语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从中国古代科学知识与思维类型、汉语专业词汇、汉源术语的确定和汉源术语的特征这四个方面阐释汉源术语的本质及其特点,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对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基本观念有多种哲学源头。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之里程碑之一的试验者倒退难题与维特根斯坦遵循规则的难题在哲学论证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遵循规则难题的存在及其哲学意义可以为试验者倒退的存在性及其科学知识观奠定某种哲学基础。但这并不能为走向一种全面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观念提供充足辩护。  相似文献   

6.
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的伟大文明之一,它发祥甚早。玛雅人曾用象形文字留下了反映其在农业、数学、天文、历法和艺术上的成就的大量历史文献。这些成就显示了玛雅人高超的创造力和辉煌灿烂的文化。研究玛雅文化,对认识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玛雅文化的概况,并着重对玛雅数学进行全面的探讨。其内容涉及记数法、进位制、分数概念、计算工具、算术和几何等内容。主要观点有:玛雅的20进制内包含一个10进制的层次;玛雅的“零”,应该叫作“空(位)”;玛雅人有最简单的几个分数概念;玛雅人的计算工具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一些实物;玛雅人有进行乘除法运算的能力和证据,玛雅有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纳西族东巴文采取了不同的定名,曾有学者提倡使用“纳西象形文”,但这个术语并没有广泛流传,建议以符合命名原则并且约定俗成的“东巴文”作为统一的名称。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的科学定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纳西族东巴文采取了不同的定名,曾有学者提倡使用“纳西象形文”,但这个术语并没有广泛流传,建议以符合命名原则并且约定俗成的“东巴文”作为统一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五藏山经》中矿物名称考释及其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藏山经》不仅是中国先秦时代重要的地理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记述矿物学知识的重要著作,书中收录了89种矿物和岩石,并对其物理属性、分类和产地都有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记述,特别是关于有用矿产产地和产状以及矿物共生的正确描述,关于利用自然的思想等记述充分说明了《五藏山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对矿产进行形态描述、类型划分和区域研究的古代典籍,代表着先秦时代我国矿物学达到的水平,成为中国古代矿物学知识的丰富宝库,其中保存了我国矿产地质学形成雏形时期的大量史料,是研究我国古代矿物分类和地理分布的历史依据,在我国地质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纳西族东巴文采取了不同的定名,曾有学者提倡使用“纳西象形文”, 但这个术语并没有广泛流传,建议以符合命名原则并且约定俗成的“东巴文”作为统一的名称。  相似文献   

11.
宗教、科学理性和世俗化趋势之间具有动态的、多样性的联系.世俗化的出现并非单纯地"击溃"了宗教,而是招致了宗教在多样性文化情境内以各种方式复活.宗教对于人的本性和人类社会是更为基本的活动,它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适度灵活性.实用主义探究理论既塑造作为探究样式的科学,又架构作为探究类型的宗教理论之翼.在允许宽泛地适用于具体探究的各种方法分歧的同时,它也以相同的方式建构科学和神学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的早期开发和中国青铜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30年代以来,商周时期巨大数量的铜料来源,一直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学术悬案。该文从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现代地质勘探揭示的铜矿资源分布和早期采铜冶铜遗址的发掘研究,辅以铅同位素法等现代检测手段,论证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和中条山区及其迤于带为商周铜料的主产地。中国青铜时代各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各地区采铜冶铜生产与铜料供应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商周时期的三大铜都(荆州、扬州和中条山),长江中下游据其中之  相似文献   

13.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到《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希腊式公理化体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盖天宙宙几何模型的正确形状之后,即可发现《周髀算经》中有明显的域外天文学成分;它的宇宙模型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极为相似;它的寒暑五知识在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中难以产生并且无人相信;它的天球坐标系统没有赤道特征。《周髀算经》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个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谜。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使用西方的观念体系来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将其纳入经验科学的范畴。而对所谓“李约瑟难题”的解析,也简单地认为是中国缺少实验科学的基础。对指南针的研究表明,使用西方概念来研究中国问题,既不客观也很不恰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欧洲迥乎不同,亟待依照本国的文化体系传承、科技发展路径,并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建构自己的一套观念体系,以便树立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并梳理出民族文化和科技传统,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坛皇穹宇声学现象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坛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其设计之精、建筑之巧、风格之奇、回音之妙,在世界古我上亦属罕见,成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被列为我国四大回音古建筑之首。1994年3月26日,作者在天坛皇穹宇内发现了一个回音壁和东、西配殿相关的奇妙声学现象-天坛”对话石“声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试辨硝石与芒硝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揭示了中国古代医药界和炼丹术早期活动中对各种“硝”(包括硝酸钾、硫酸钠和硫酸镁)在认识和应用上的混乱情况。接着论证了在唐代以后是中国炼丹家通过焰色和化学性质(硝酸钾的特征紫青焰色、助燃性和氧化性以及芒硝的风化性和特殊晶形)制订了对硝酸钾加以辨识的科学方法,从而结束了混乱局面,并促进了火药的发明和推动了芒.硝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利用萝卜和植物灰对天然芒硝与火硝的提纯法,以及火硝与盐的重结晶分离法,并解释了其中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