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结合黄河滩区安全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黄河滩区安全建设管理与减灾措施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刁口河流路是黄河三角洲上第九条黄河入海流路,已停止行河32年,被明确为黄河入海的远景备用流路。由于人类活动、自然老化及管理不善,河道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河道过洪能力最大为5280m3/s,最小为416m3/s;主河槽过洪能力最大为1328m3/s,最小为30m3/s。将来运用尚需进行必要的疏浚治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的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信息熵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河床演变的指标信息熵和年份信息熵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定量地分析河床演变.选取黄河下游6个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每个河段1972—2000年影响因素的实测资料计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河床演变影响的客观权重和河段年份信息熵.通过对比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能够反映组成河岸与河床物质的相对可动性的宽深比对河床演变的权重最大,并且河床边界条件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大于来水来沙条件;6个河段的年份信息熵的大小,依次是花—夹河段、夹—高河段、高—孙河段、孙—艾河段、艾—泺河段和泺—利河段,表明年份信息熵越大河型越不稳定,年份信息熵越小河型越稳定有序;同时验证了信息熵越大系统越混乱、信息熵越小系统越有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朱德范  刘树军  国佃华 《科技信息》2011,(25):338-338,354
黄河下游按照微弯型整治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河势基本得到了稳定,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河势变化。但由于近几十年来,一直未来大水,河槽淤积严重,随着2002年以来的来黄河调水调沙,河势也发生了一些局部变化,黄河原有工程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一些不利的河势。分析河势变化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对稳定河势,确保防洪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游小文 《海峡科学》2006,(9):69-69,72
鉴于多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闽江水口大坝建库拦砂,闽江下游河道盲目大量采砂,导致闽江下游干流及北港河床严重下切,水位下降,引起潮流界和潮区界向上游延伸,咸水倒灌和污水回潮已影响部分水厂取水口河段的水质,饮水安全受到威胁.进一步研究闽江下游水源地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预案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刘晓洁  刘兵  殷和亮  李冰  赵华德 《科技信息》2010,(21):J0339-J0339
黄河凌灾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闻名。从1883~1936年的53年间,凌汛期黄河下游堤防有21年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两决口”。据统计,建国后1950-2008年的59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有55年封冻,  相似文献   

7.
以洪汝河大洪河段为例,基于谷歌地球和ArcGIS 10.2平台,对该河段人工裁弯前后河道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洪河段裁弯取直前、后的河长分别为166、74.5 km;河道曲率分别为2.95、1.32;河道比降分别为0.018‰、0.025‰。裁弯取直导致大洪河段河道长度锐减,河道比降增加,河道形态由曲流河转变为顺直河。经裁弯取直之后,洪河河道的泄洪能力提升,但也导致河道洪峰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区域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8.
孙广伟  石洪驳  田孝心 《科技信息》2007,(27):284-284,103
小浪底工程建设成后,可进行综合利用和调控,但特殊情况下黄河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滩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洪水到来必然使黄河滩区受灾。故应继续深入探讨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为黄河滩区群众免受洪灾之苦,建议采用黄河下游滩区大移民结合重筑堤防方案。  相似文献   

9.
宋继平  宋延飞 《科技信息》2009,(33):I0297-I0297,I0321
2001至2005年,黄河下游虽然没有发生较大洪水.但是自2000年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以来,对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进行人为的调节,并于2002年以后每年汛前或汛期下泄基本平槽的水流,形成中常洪水。特别是2003年黄河下游发生了严重秋汛,黄河下游来水量增加,河道平槽流量时间加长.水流含沙量低、冲刷力强,河道整治工程险情不断,防洪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城市环境中车辆驾驶的安全性,设计了一种主动安全避碰系统.该系统底层硬件采用分布式架构,底层软件采用uC/OS 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通信系统采用CANopen通信协议.针对城市环境道路曲率变化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随动预警区域检测方法.实际实验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汛前,黄河在清8附近进行人工出汊,至今已达12年。由于河道边界和水沙条件的影响,清6以下河段平面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局部滩岸坍塌严重,极大威胁滩区油田开发建设和河口生态旅游规划的实施,建议建设清加7右岸防护工程、清加8断面到新滩浮桥上游局部裁弯取直和改建新滩浮桥,以此调整河道的平面形态,稳定清8汊河,确保河口新滩油田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人-车-路交通环境下汽车前向防碰撞预警系统(FCWS)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虚警漏警、可接受性差等问题,为提高FCWS对驾驶群体行为差异的适应性,提出了驾驶员行为特性自适应学习的纵向避撞安全辅助算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闭环驾驶跟驰习惯模型。该网络模型以跟车车距、前车减速度、前车速度、自车速度、环境亮度、路面附着系数、紧急制动次数、本次驾驶时间为输入,采用动量梯度下降自适应学习率方法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进而预测出自车待制动减速度。引入聚类算法思想,对训练样本集进行特征聚类,进一步改善了BP网络的预测性能,设计了激进、谨慎、新手3类典型驾驶群体,通过制动深度、期望碰撞时间倒数、应急反应时间来表征驾驶群体性特征,在稳态跟车过程中对不同驾驶群体的行为特性进行学习,建立起非线性输入输出映射关系知识库,进而预测出相应群体的待制动行为,实现差异化预警,可有效降低虚警或预警不及时现象。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网络减小了训练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小的可能性,提高了网络收敛速度以及预测精度,激进群体与新手群体待制动曲线下降的趋势相对更陡,激进群体跟车距离相对偏近,新手群体采取制动措施时所需相对车距相对偏远,以补偿较长的反应距离,从而验证了该理论模型对不同驾驶群体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何艳霞  刘庆连  贺乔静 《科技信息》2010,(27):I0363-I0363,I0341
修建在山东黄河两岸大堤的水闸,为山东沿黄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但由于大部分水闸建成年代长,建筑物及金属结构等接近或超过使用寿命,同时不少水闸存在标准低、建设质量差、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管理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水闸安全隐患严重,病险水闸数量较大。水闸的病险问题已成为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山东黄河的防洪安全。因此,对水闸的安全运行管理进行探讨研究,对确保山东段黄河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新宪  毛宁 《科技信息》2012,(31):484-484
虽然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大堤进行了多次加高,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局面,是不利的水沙条件与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能使河道整治工程失去作用,也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提出了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筑相对地下河、主槽疏浚、加强河口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徙,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笔者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工作经验,主要就油品库安全管理中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涉及油品物理化学属性、作业的特点、装卸区域空间布置三方面,作者针对这些危险性因素提出了改进油品安全管理的措施,包括选址与平面布置、油品库区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与落实等.通过加强油品库安全管理中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和责任制落实等方面,能够切实提高石化企业油品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黄河系统计算机网络点多、面广,对于黄河防汛作用极其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了网络安全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为下一步加强网络安全、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输油管道由于管线的增多,管龄的增长,以及不可避免的腐蚀、磨损等自然或人为损坏等原因,输油管道存在问题较多,安全运行受到威胁,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安全,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分析研究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各个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透一消除安全隐患或将其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确保输油大动脉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叶敏 《科技资讯》2009,(29):39-39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局,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在特种设备基层管理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分析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对于加强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