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遮光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移栽后采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遮盖,结果表明:1)移栽后约2个月香根草存活率才基本稳定,遮光对香根草成活率无显著影响;2)移栽后2个月内遮光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但2个月后遮光对分蘖有显著影响;3)生长前期遮光对香根草株高无显著影响,但在生长后期,过度遮光会显著地影响株高的伸长;4)遮光会影响香根草根茎比,但这种影响比较复杂,会随生育时期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几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香根草矮化与分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 (B9,PP333和CCC)对香根草的株高生长、分蘖速度和抽穗开花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但不同的药剂种类和浓度所产生的影响相差较远。在本实验浓度下 ,低浓度的延缓剂不仅不抑制香根草的株高生长 ,而且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高浓度的B9虽有抑制作用 ,但这种抑制也只是短期的。延缓剂对分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其中以 4 g/L的B9对分蘖的促进效果最显著 ,PP333明显地提早和促进香根草的抽穗扬花 ;而CCC的总体作用效应最弱。总之 ,3种延缓剂对香根草的作用效果比对一般作物的作用效果差 ,这可能是香根草的抗性较强 ,常规浓度的延缓剂对它不能产生明显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刈割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适时适度的刈割有利于促进香根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健康、协调地生长。研究了不同频度和不同时间刈割处理,对香根草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可以促进茎叶的伸长,茎叶含水量升高;适当频度的刈割可以有效地控制香根草的高度,茎叶变宽厚,延长香根草绿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但过度刈割(处理Ⅰ)会使相应的效应下降;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刈割1次,不但可以明显增加地上部茎叶的产量,促进地上部分蘖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茎比,但不刈割(对照处理Ⅷ)、刈割不及时(处理Ⅶ)或频繁刈割均不利于香根草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4.
连续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合适的覆盖措施在南京地区寒冬季节移植香根草是可行的。在所有供试处理中。覆膜措施效果最好,不但可以保证冬季种植的香根草春季返青成活率高于80%,春季返青时间比同期其它措施提前1~11d,而且防寒效果相对稳定,其它措施的防寒效果会随着移栽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研究还显示:南京地区大约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低温期间采用覆膜措施才能呈现出它的优势。在冬季最冷季节内移栽香根草时,覆膜措施与其它覆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时段采用覆膜措施尽管防寒效果也相对较好。但与其它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防寒措施对冬季低温下移植香根草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冬季低温条件下采用常规农艺防寒措施,旨在探索解决低温下种植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难题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香根草移栽后采用覆膜措施比覆土壅根和对照春季存活率高,而且香根草春季返青、分蘖早,但最终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2)覆膜措施在各移栽期防寒效果较为稳定,而覆土壅根措施和对照的防寒效果因种植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差异;3)农田平地上种植的香根草春季存活率比在公路斜边坡上高,预示着香根草春季存活率高低与土壤水分、肥力等非温度因素有关;4)不同防寒措施对香根草分蘖影响不显著;5)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覆膜防寒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土壤过度干旱或土壤淹水抑制冬季移植的香根草的株高、分蘖、根系生长发育及千物质积累,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而土壤轻度干旱和土壤水分轻度超饱和对香根草生长影响较小;叶片含水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和根茎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周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5、25、50、100和200mmol·L~(-1))NaCl及50mmol·L~(-1)处理不同时间(0、1、3、5、7和9d)对其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以期解析红豆草响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0mmol·L~(-1))相比,5、25和50 mmol·L~(-1) NaCl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影响不大;而100和200mmol·L~(-1)明显抑制其生长。随着盐浓度增加,红豆草地上部和根Na+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50~200mmol·L~(-1)下,地上部Na+浓度较对照增加14~39倍。特别是200mmol·L~(-1)使根Na+净吸收速率较对照增加了35倍,使整株总Na+量和地上部Na+相对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93%和45%;而显著降低了根的K+、Na+选择性运输能力。在50mmol·L~(-1) NaCl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地上部和根Na+浓度也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根中的Na+到7d时达到最大,然后呈下降趋势;相反,K+浓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根中的浓度始终高于地上部。由此可见,在5~50mmol·L~(-1) NaCl下,红豆草通过维持其体内K+、Na+稳态平衡抵御盐胁迫;而在100和200 mmol·L~(-1)下,红豆草地上部积累大量Na+,但其叶片Na+区域化及K+选择性转运能力较弱,导致植株体内Na+、K+稳态紊乱,产生离子毒害,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四种不同的水分管理条件下香根草生长研究发现:香根草最适宜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湿润环境中生长,这时它的成活率最高,分蘖速度最快,植株高度生长也最快,定植后3个月,其对应的根体积、根干生物量、茎叶干生物量和根茎比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砷浓度下(0、10和100 mg·kg-1)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长特征及根、茎、叶三部位砷含量变化及其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对老芒麦和香根草株高和生物量抑制不明显,高浓度下抑制显著(P<0.05),二者相比香根草对重金属砷有更好的抗性。除老芒麦叶片变化不显著外,两种植物其余部位的砷含量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老芒麦地上部的砷积累量随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香根草则表现出随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高浓度条件下香根草地上部的砷积累量要高于老芒麦。老芒麦根、茎、叶三部位的细胞膜透性均表现出随砷浓度增加显著升高,香根草根、叶部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茎部的差异不显著(P>0.05)。砷胁迫引起了老芒麦根、茎、叶三部位CAT、SOD和APX活性的显著增加,而香根草这3种酶的活性能够在10和100 mg·kg-1间维持。POD活性有所不同,表现为砷胁迫引起两种植物茎、叶部位降低,根系增加。综合而言,香根草对于重金属砷有更好的抗性、更强的富集能力,并且SOD与POD可能在其抗氧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营养水平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峥  张昆  唐海洋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5,23(5):951-956
为明确施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了5种营养浓度(0.1,0.2,0.3,0.4和0.5倍Hoagland营养液)水平对紫花苜蓿(品种:标杆、WL-525HQ、超音速和WL-903)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和0.2倍Hoagland营养液处理的平均根长、根尖数、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均大于0.4和0.5倍营养液浓度处理;但是平均根直径、根干重,及株高和茎叶干重均随营养液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根冠比受营养水平差异的影响较小。分析结果说明,高营养水平虽不利于紫花苜蓿苗期侧根的发生和生长,但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小苗地上部的生长,并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1.
土壤容重对野生香根草幼苗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根草因其具有发达的根系而被许多国家用于水土保持,但紧实土壤影响根系的生长,而土壤容重与土壤紧实度密切相关。为了掌握粤西野生香根草对紧实土壤的适应状况,用人工土柱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20 g/cm3 (D1.20)、1.35 g/cm3 (D1.35)和1.58 g/cm3 (D1.58)的土壤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容重增大,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冠比降低,植株的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减小,而平均根直径增大。2)容重影响根系的空间分布,D1.20和D1.35处理的根系在上、下层分布较多,中间层分布少,表明粤西野生香根草具有深根型特性;高容重阻止根向下延伸,D1.58处理的根系主要分布0~6 cm的土层内。3)D1.20和D1.35土壤的平均根直径随土层加深减小,而D1.58的则增加。本实验结果说明粤西野生香根草能耐较紧实(D1.35)的土壤,高紧实土壤(D1.58)虽然限制其生长,但对表土层根系的分布影响小。并就容重对粤西野生香根草固土护坡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雪枫  赵庆杰  王坚 《草地学报》2017,(5):1088-1096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与巴西含羞草(Mimosa invisa)生长早期的种间竞争关系,探索巴西含羞草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管理策略,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种柱花草和巴西含羞草分株数混播比例(柱:巴=8:0,6:2,4:4,2:6,0:8)、4种浇水频率(1次·1d~(-1),1次·3d~(-1),1次·5d~(-1)和1次·7d~(-1)),研究了2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柱花草混播占比的减少,柱花草的单株总生物量、根冠比、根茎叶各部分生物量、株高、生长速度和叶面积指数均比单播时逐渐降低,而巴西含羞草的各对应指标均逐渐增大;柱:巴小于4:4会使柱花草的各生长指标显著降低,而巴西含羞草的显著增加。有利于柱花草总生物量累积、伸长生长和生物量优先向茎叶分配的浇水频率为1次·3d~(-1),巴西含羞草为1次·5d~(-1)。因此,要利用热研2号柱花草替代控制巴西含羞草,首先注意柱花草的播种量,确保柱花草在群落中的成株比例大于1:1,还要保障其营养生长早期浇水频率达1次·3d~(-1),每次浇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70%。  相似文献   

13.
不同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对受体苜蓿阿尔冈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生物量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苜蓿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对受体苜蓿种子发芽存在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低浓度根水提液促进受体苜蓿根的生长,而高浓度反之,茎、叶水提液抑制受体苜蓿根的生长;根、茎、叶水提液抑制幼苗的生长;在低浓度处理下,大部分品种根、茎水提液对受体苜蓿根的鲜重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大部分品种叶的水提液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高浓度下所有品种根、茎、叶水提液均为抑制作用;对于幼苗的鲜重,除0.01%根的水提液部分品种表现为促进作用,大部分品种都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试验,以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为材料,设置50,100,200,400和800 mg/L五个磷处理,探讨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对磷的富集能力以及根系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供磷浓度的增加,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生物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磷400 mg/L时最大;而不同供磷浓度下,均表现为矿山生态型生物量高于非矿山生态型。2)2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根、茎、叶磷含量随着供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矿山生态型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其中叶片磷含量最高能达到22.85 g/kg。3)在一定范围的高磷水平下,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和侧根数均大于非矿山生态型,而平均直径差异不大。表明高磷条件下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具有较好的富磷能力,而良好的根系形态是其富磷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浓度生境下硅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浓度0-300 mmol·L~(-1)的范围内,高羊茅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总长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高羊茅根冠比随盐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硅对高羊茅根系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与盐浓度密切相关,当盐浓度≤150 mmol·L~(-1)时,硅显著提高了高羊茅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总长(P0.05),说明硅在一定盐浓度下通过增加高羊茅根系生物量,改变根系形态特征,提高高羊茅在盐生境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琳  高凯  高阳  赵力兴  李天琦 《草地学报》2018,26(3):652-658
在大田极度稀植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断根半径及断根时间对红皮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red skin’)根系生物量及形态学特征的作用,揭示断根对菊芋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菊芋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与未断根相比,不同断根半径及时间都显著增加了根系生物量,不同断根半径比较,去掉1/5根系时根系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其中T3最高,达到723.57 g,不同断根半径及时间对根茎和须根的生物量影响较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主根生物量影响也不显著;各断根半径及断根时间对主根长度和直径也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断根时间去掉1/3根系显著促进了须根和根茎增粗生长,最大值在T3出现,须根为5.59 mm,根茎为3.88 mm;去掉1/4根系则能促进须根和根茎数量增多。断根改变了菊的物质分配规律,显著增加了须根和根茎生物量,在营养生长晚期,中、轻度断根有利于提高根系生物量、增加须根、根茎的直径和数量,增强根系吸收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菊芋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以中苜3号和陇中苜蓿为材料,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不同浓度EBR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150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降低了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2)外源EBR可有效的缓解NaCl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3)综合发芽试验、幼苗生长试验,在150mmol/L NaCl胁迫下,10-1μmol/L EBR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胚根长、萌发期幼苗干重,并显著增加了苜蓿幼苗的叶片数、茎粗、株高、主根长、侧根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提高了苜蓿萌发期、幼苗期的根系活力水平,对盐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说明外源EBR能够促进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EBR在诱导植物抗盐性上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紫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Ziguang’)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扦插部位、扦插时间和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浓度对其茎秆扦插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部位产生幼苗的生长状况:下部芽苞 > 中部芽苞 > 上部芽苞;八月上旬至十月下旬,随着扦插时间的变化,母株茎秆中可溶性糖含量曲线呈现“双峰型”变化,淀粉含量则持续增加,其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月22日左右扦插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成活率为45%;在0,0.1%,0.2%,0.3%,0.5%,1% IBA处理条件下,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其茎秆扦插幼苗成活率、苗高、鲜干重、最长根长与生根数等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0.3% IBA处理扦插茎段时幼苗的生长状况最佳。本试验为狼尾草的茎秆扦插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