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大学生违法犯罪比例越来越高,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并力争把他们培养成才是关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违法犯罪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如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等等,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归纳了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呈现出的几种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玲玲 《科教文汇》2007,(8Z):54-5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瑛 《科教文汇》2008,(34):216-216
本文首先概述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和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成原因,最后从家庭防范、学校防范和社会防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慧 《科教文汇》2007,(8S):121-121
零容忍政策是从轻微违法犯罪入手,通过对各种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处置,清楚地阐释了防微杜渐、打击轻微犯罪在预防严重犯罪中的重要性。它将警务工作的重点从单纯“提高对犯罪的反应速度”转移到“降低犯罪率和受犯罪侵害的恐惧”上来,促使了社区警务战略的落实,比较好地实现了维护社会治安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图对零容忍政策的含义、理论根据、历史来源、实践效果、社会评论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零容忍政策的研究,探索我国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的新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法制健全以及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剖析产生犯罪心理结构的身心原因,提出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理论上解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原因,以及其形成规律,多方面剖析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晓震 《科教文汇》2009,(22):61-61,96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其行为表现有普遍性的一面,但更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形成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原因,对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是学校和社会都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楠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280-28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在我国法律法条中还未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简要介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诱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如何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从当前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努力寻求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刑事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不仅与个人有关,同时社会、学校、家庭都对大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家庭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大学生犯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阮维 《知识窗》2011,(7X):20-21
<正>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蒙昧走向理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防止他们违法犯罪的有力防线。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在学校教育中采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加强预  相似文献   

15.
赵丽君 《科教文汇》2013,(10):179-179,183
未成年人因为其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遭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家庭、社会各有关团体等方面必须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重要课题。各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各国都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和重要原因。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探讨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强化家庭的教育职能,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贾瑜 《科教文汇》2011,(30):18-18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使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犯罪现状谈起,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积极有效地防范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听障青少年在社会上作案日益增多,聋人团伙犯罪已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听障青少年产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培养聋哑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聋哑青少年的法制意识,预防听障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