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状疱疹的临床特殊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除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常被侵犯外 ,还可累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颅神经及自主神经等 ,亦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脑部症状。以受累部位不同 ,可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特殊类型。1 眼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时 ,眼支受累最为常见。患侧支配区的头皮、前额、眼睑可发生簇集性水疱 ,并伴有充血、肿胀和剧烈疼痛。若累及角膜 ,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可因瘢痕形成导致失明。严重者可引起全眼球炎、脑炎 ,甚至死亡。当侵犯三叉神经眼支的鼻分支时 ,鼻梁侧及鼻尖常出现水疱 ,可伴有患侧鼻粘膜充血性…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痛,成年人感染后可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内,在受到某种促发因素(如创伤、感染等)激活病毒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多发生于肋间神经附近皮肤,故又称肋间神经带状疱疹。少数可侵犯三叉神经眼支,使额眶韶位皮肤和限球发生病变,称之为带状疱疹伴限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亚甲蓝复合液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复合液采用2%利多卡因2 ml,1%亚甲蓝 1 ml和强的松龙25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根据疼痛部位和受侵犯的脊神经选取穿刺点,每周1次,4次1疗程,先注入1%利多卡因2 ml试验量,15 min后无脊麻征、原区域疼痛消失,注入配制好的药液,保持原体位1 h,有条件者可在影像下进行.结果 47例患者痊愈40例,好转7例,痊愈率85.1%,5例患者3个月后复发,继续治疗后痊愈.结论 亚甲蓝复合液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神经根脉冲射频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就诊的颈、胸、腰神经支配区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曲马多、普瑞巴林治疗且疗效不佳(VAS评分5.0以上)。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60 例。A 组采用彩超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B 组采用C臂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均治疗 2 次,一周治疗 1 次。分别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天、1周、4周、12周两组VAS评分、治疗时间、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观察彩超引导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彩超引导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同C臂引导下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比较,疗效相仿,治疗时间短,能有效减少药品使用,不良反应无增加。结论:采用彩超引导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安全有效, 治疗时间短,同时能有效减少药品使用。  相似文献   

5.
穆惠娣  李苏梅  袁鹂  高燕 《全科护理》2008,(20):2787-2788
眼部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可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内,当宿主的免疫机能减退如年老体弱、创伤、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激活病毒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当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可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形成溃疡性角膜炎而致盲,重者甚至并发脑炎而致死。  相似文献   

6.
许国山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302-1303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神经细胞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以患病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区域节段性群集性丘疱疹及受累神经通路部位的肌肉、皮肤闪电针刺样灼痛为主要特征。本人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拨罐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0例均为2012年2月—2013年6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68岁;  相似文献   

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特点为单侧分布的水疱样皮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外还可引起炎症性血管病变.带状疱疹患者不仅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而且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了解带状疱疹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关系有助于指导临床鉴别诊断和改善预后.本文就带状疱疹与心绞痛、心肌梗死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皮下联合对应感觉神经脊神经节椎旁臭氧注射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急性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及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皮损部位皮下及相应脊神经节椎旁臭氧注射。评估并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皮损愈合时间、住院周期,治疗前、治疗第5天、出院1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结果:2组患者在第5天的VAS、HA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HAMA评分在第5天时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皮损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显著缩短或下降(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局部皮下联合对应感觉神经脊神经节椎旁臭氧注射治疗中老年急性带状疱疹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感染被激活所致.常见于肿瘤患者或大剂量使用化疗、放疗、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主要波及神经及相应皮区,表现为沿神经分布区域的局限性疼痛和一处或多处集簇性红班、水泡.在治疗期间应针对病人存在的焦虑心理,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消毒隔离工作.落实护理措施,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促进疱疹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区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200 mg/次,5次/d,口服;甲钴胺胶囊0.5 mg/次,3次/d,口服;双氯芬酸钠胶囊75 mg/次,1次/d,口服;外涂阿昔洛韦软膏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肋间神经或腰椎旁神经阻滞,每点注药3~5 mL,每5 d 1次,共3次,并给予神经妥乐平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第1,5,10天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5,10天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满意,并可防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于海  叶壮  陈曾  王美荣  姚江波 《现代康复》1999,3(2):249-250
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了脊神经后支营养型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与以往采用肋间神经封闭治疗20例相比.取得了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因侵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感觉神经,故在发疹前常有神经分布区剧痛,而无其他表现。具有典型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没有典型表现的病例,临床容易延误诊断,现就我院收治并误诊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PHN由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3个月以上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自发性闪电样或撕裂样的疼痛.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给药治疗PHN 140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的误诊(综合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嗜神经性传染病 ,因其常侵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感觉神经 ,故在发疹前常有神经分布区剧痛 ,而无其他表现 ,常被误诊。本文根据下列文章进行综合报道。浙江师范大学医院吴红卫报道 10例 ,男、女各 5例 ;年龄 18~ 60岁。前驱症状不明显 ,首发症状为神经痛 7例 (头痛 3例 ,胸痛 4例 ) ,皮损与神经痛同时出现者 2例 ,1例无疼痛症状。发病后先后被诊断为颅内病变、冠心病、急性胸膜炎、急性胆囊炎、青光眼、头皮疖肿、肌肉劳损、皮炎及湿疹等疾病。云南省丽江县人民医院杨光成报道 15例 ,占该院1996年 2月…  相似文献   

15.
陈宇  花志祥  林桦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77-1378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表现为沿着某一感觉神经分布的疱疹和皮肤损害,除了皮肤症状外,剧烈的疼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急性带状疱疹除给予常规治疗,如抗病毒、改善免疫功能、药物营养神经等以外,缓解疼痛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本科加用新癀片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分布集簇的丘疹,进行抗病毒、抗炎等对症治疗,保持皮肤清洁,一般7~10日即可治愈,如果发生在头部、眼部或是出血性带状疱疹就应加强护理并加强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以能及早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西医结合脊神经射频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实施中西医结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60例患者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中西医结合脊神经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士的熟练配合及护理也是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特点。方法:记录分析我院收治的PHN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止痛、抗病毒、营养神经、激素、调节免疫功能、理疗、针灸及局部阻滞等综合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别记录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VAS和HAMA评分。结果:本组PHN患者年龄>60岁者占79.4%;疼痛分布区域以胸部皮节最多;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HN好发于老年人群;疼痛分布区域以胸部皮节最常见;神经电生理改变相对较轻;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经综合治疗后,疼痛及焦虑情绪可明显缓解;治疗效果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具有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的群集小水泡的典型特征的带状疮疹并不少见,而不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比较少见,笔者在临床中收治1例不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一种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于人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诱发本病。其临床表现为沿周围神经分布的集群疱疹,同时伴剧烈神经痛,常沿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区分布。近年发病率逐年增高,中老年人好发,发病部位以肋间神经分布最多。该病年龄越大、疱疹越多、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